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8—1237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華父,號鶴山。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累知嘉定府。史彌遠入相,了翁力辭召命,居白鶴山授徒講學。歷知漢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為兵部郎中,至權工部侍郎。遭誣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復職,擢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筑城修武備,興學校。曾上章論十弊,召還,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以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后除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官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卒謚文靖。有《鶴山集》、《九經(jīng)要義》、《師友雅言》等。
全宋詩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為國子正,次年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一二○五),召試學士院,以阻開邊之議忤韓侂胄,改秘書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彌遠當國,力辭召命。丁父憂,筑室白鶴山下,開門授徒。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點刑獄,歷知遂寧、瀘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異論、朋邪謗國黜靖州居住。紹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遺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傳世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見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吳淵序、清繆荃孫《魏文靖公年譜》,《宋史》卷四三七有傳?!∥毫宋淘?,以《四部叢刊》影印宋開慶元年刻本為底本(此本有殘缺,據(jù)目錄,卷首即奪《游古白鶴山》、《和薛秘書紱聞鴉韻》、《和虞永康剛簡滄江鶴再誕雛》三詩,但實為傳世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吳鳳高翀刻本(簡稱吳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魏了翁(1178-1237) 字華甫。蒲江(今屬四川)人。曾筑室白鶴山下。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鶴山詞》。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召為國子正,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召試學士院,改秘書省正字。明年,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外,乃知嘉定府。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舉,遷轉(zhuǎn)運判官。十年,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對,進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遷太常少卿、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即位,遷起居郎。會論濟王事忤時相,為言者所劾,詔降三官,靖州居住。紹定中復職奉祠,進寶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還朝,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六月之間,論奏二十馀上,皆當時急務。忌者合謀擠之,乃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未幾兼江淮督府,改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撫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詔贈太師,謚文靖,累贈秦國公。了翁窮經(jīng)博古,學術自成一家。著述甚豐,今存者有《周易要義》、《尚書要義》、《毛詩要義》、《古今考》、《經(jīng)外雜抄》、《鶴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跡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3—1296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伯厚,號深寧居士,一號厚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浙西安撫司干辦公事。正直敢言,對朝廷用人及各項弊政,多所批評建議,先后觸忤權臣丁大全、賈似道、留夢炎,屢遭罷斥。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后辭官還鄉(xiāng),專事著作二十年,宋亡不出。有《玉海》、《困學紀聞》、《玉堂類稿》、《掖垣類稿》、《通鑒地理考》、《漢藝文志考》、《深寧集》等。
全宋詩
王應麟(一二二三~一二九六),字伯厚,號厚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進士,調(diào)西安主簿。寶祐四年(一二五六)中博學宏詞科,累遷太常寺主簿。以言事忤丁大全,罷。丁敗,起通判臺州。景定元年(一二六○)召為太常博士,遷著作佐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兼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以忤賈似道奉祠。六年,起知徽州。七年,召為秘書監(jiān),遷起居郎。八年,權吏部侍郎。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授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因封駁留夢炎薦章不報,遂東歸,自號深寧老人。元成宗元貞二年卒,年七十四。王應麟是宋末著名學者,著作繁富,影響較大的有《困學紀聞》,《玉海》等。另有《深寧集》,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七八存《王尚書遺稿》。事見清錢大昕《深寧先生年譜》,《宋史》卷四三八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八一九二
王應麟(一二二三——一二九六),字伯厚,號厚齋,又號深寧居士。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撝子。淳祐元年進士,調(diào)西安縣主簿,徙揚州教授。寶祐四年中博學宏辭科,添差浙西安撫司干辦公事。歷遷國子錄、武學博士、太常寺主簿。輪對,言邊事忤丁大全,罷職。起通判臺州。召為太常博士,擢秘書郎,遷著作佐郎。度宗即位,除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遷著作郎、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再忤賈似道,出奉祠。起知徽州。召為秘書監(jiān),遷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及賈似道潰軍江上,上疏陳十事,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遷禮部侍郎。轉(zhuǎn)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上章劾右丞相留夢炎任用私人,遂辭官東歸。后二十年卒,年七十四,時元貞二年也。所著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藁》二十三卷、《掖垣類藁》二十二卷、《詩考》五卷、《詩地理考》五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鑒地理考》一百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六卷、《通鑒答問》四卷、《困學紀聞》二十卷、《蒙訓》七十卷、《集解踐阼篇》、《補注急救篇》六卷、《補注王會篇》、《小學紺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詞學題苑》四十卷、《筆?!匪氖怼ⅰ缎帐霞本绕妨?、《漢制考》四卷、《六經(jīng)天文編》六卷、《小學諷詠》四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宋史》卷四三八本傳。
《國語辭典》:武學(武學)  拼音:wǔ xué
古代軍事學校。宋神宗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教學子研習諸家兵法。
《漢語大詞典》:武監(jiān)(武監(jiān))
武學。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武監(jiān):“ 天寶 中,太學生 張絅 上書,請于太公廟置武監(jiān),國子監(jiān)相對,教習胄子?!眳⒁姟?武學 ”。
分類:武學
《國語辭典》:武學(武學)  拼音:wǔ xué
古代軍事學校。宋神宗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教學子研習諸家兵法。
《國語辭典》:教授  拼音:jiào shòu
1.傳授知識、技藝?!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shù)千字在腹內(nèi)了?!?br />2.職官名。宋、元以后府、州、縣學的學官,掌學校課試等職。后亦用為對教書先生的尊稱?!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五年之后,選了衢州教授。」
3.在大學及??埔陨蠈W校任教的教師中職級最高者。如:「他今年升了教授?!?/div>
《國語辭典》:教諭(教諭)  拼音:jiào yù
1.教導誨諭。唐。張九齡 論教皇太子狀:「若親近細人,不聞教諭,縱欲行善,猶未知所適,此必然也?!?br />2.職官名。宋代始置,負責教育所屬生員?!妒c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其時侯官教諭姓彭,名祖壽,號古朋,就是仙游人?!?/div>
《漢語大詞典》:七書(七書)
宋 元豐 間頒行的武學生應試必讀的七種兵書。即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wèi)公問對,又稱“武經(jīng)七書”。宋史·選舉志三:“凡武學生,習‘七書’兵法、步騎射?!?/div>
《漢語大詞典》:文學社
清末湖北革命團體。1911年1月由振武學社改組而成,蔣翊武任社長。借“研究文學”為名,在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吸收社員五千余人。后與共進社組成起義領導機關,發(fā)動了武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