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詞典 1分類詞匯 31
《漢語大詞典》:參較(參較)
參酌比較;比照核驗(yàn)。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類聚參較,別行立法?!?清 沈大成 《學(xué)福齋雜著·西洋測時儀記》:“測法,以日晷參較,引二針分指時刻?!?梁啟超 《泰西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試舉兩說之要領(lǐng),而參較之?!?/div>
《國語辭典》:比況(比況)  拼音:bǐ kuàng
與類似事例進(jìn)行比照。漢??装矅磿?jīng)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唐??追f達(dá)。正義:「彼直言后世圣人,知是伏犧者,以理比況而知?!?/div>
《國語辭典》:生像  拼音:shēng xiàng
1.長相、面貌。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個母兒:一家門、二生像、三吐談,……?!埂都t樓夢》第三九回:「我這生像兒,怎好見的?!挂沧鳌干唷?。
2.比照人物相貌制成的畫像或塑像。清。洪升《長生殿》第三二出:「又選高手匠人,將旃檀香雕成妃子生像。」
《國語辭典》:敘勛(敘勛)  拼音:xù xūn
依據(jù)立功事跡大小,比照勛賞條例規(guī)定敘予勛賞。敘勛時期,除有特殊功績或必要者外,每年分「國慶」、「元旦」兩次辨理。國慶敘勛以戰(zhàn)功考績特優(yōu),奉準(zhǔn)存記敘勛為限。元旦敘勛,以平時成績?yōu)橄蕖?/div>
《漢語大詞典》:流比
同類比照類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文章:“世人或有文章引‘伐鼓淵淵’者,宋書已有屢游之誚;如此流比,幸須避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殷琰傳》:“去冬開天之始,愚迷者多,如足下流比,進(jìn)非社稷宗臣,退無顧命寄託,朝廷既不偏相嫌責(zé),足下亦復(fù)無所獨(dú)愧?!?/div>
《漢語大詞典》:引比
(1).引為類比。 唐 韓愈 《唐故國子司業(yè)竇公墓志銘》:“圣愕旋 河 犢引比,相 嬰 撥 漢 納 孔 軌?!?br />(2).援引比照。《明律·刑律·斷獄斷罪引律令》:“其特旨斷罪,臨時處治,不為定律者,不得引比為律。”
《漢語大詞典》:比勘
謂比照驗(yàn)證。《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回營,細(xì)想那丫鬟的話及園中光景,與那 呂仙閣 麗人比勘起來,覺得 劍秋 的話句句是真;也疑 呂仙閣 所見的,定是 采秋 。”
《漢語大詞典》:比綴(比綴)
編排連綴。管子·小匡:“合羣國,比校民之有道者,設(shè)象以為民紀(jì),式券以相應(yīng),比綴以書,原本窮末?!?br />比照綴合。國語·齊語:“設(shè)象以為民紀(jì),式權(quán)以相應(yīng),比綴以度,竱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div>
《國語辭典》:樣板(樣板)  拼音:yàng bǎn
1.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可作為基準(zhǔn)的固定模板。
2.指可供學(xué)習(xí)的模范。如:「樣板田」、「樣板戲」。
3.老套、固定的模式。
《漢語大詞典》:譬況(譬況)
亦作“ 譬況 ”。 用近似的事物來比照說明。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逮 鄭玄 注六經(jīng), 高誘 注《呂覽》《淮南》, 許慎 造説文, 劉熙 製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 明 楊慎 《丹鉛雜錄·古人多譬況》:“ 秦 漢 以前,書籍之文,言多譬況,當(dāng)求於意外。” 劉師培 文說·和聲:“同一字而音韻互歧,同一音而形體各判。故‘讀如’‘讀若’,半為譬況之詞;‘當(dāng)作’‘當(dāng)為’,亦屬旁通之證?!?/div>
《國語辭典》:比率  拼音:bǐ lǜ
1.比照、比例。《史記。卷一○。孝文本紀(jì)》:「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從事?!?br />2.甲數(shù)和乙數(shù)相比所得的值。也稱為「比值」。
《漢語大詞典》:東土山(東土山)
指 東晉 謝安 在 金陵 城東南比照 會稽 東山 所筑之山。一名 土山 。 唐 李白 《東山吟》:“攜妓 東土山 ,悵然悲 謝安 ?!?王琦 注:“江南通志: 東山 ,在 江寧府 城東南三十里,一名 土山 。 晉 謝安 先隱居 會稽 東山 ,既出,心嘗思憶,因筑土為山擬之,寄懷欣賞。晉書云 謝安 于 土山 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姪往來游集,即此地也。”
《漢語大詞典》:訂況(訂況)
比照,比較。 宋 宋祁 《上李相為撰〈燕子樓記〉書》:“且念 楚 宮揆日,列在國風(fēng), 趙 室歌斯,著于禮典,皆立言足志,千古克傳。今茲訂況,有殊前范,經(jīng)始邁于衞 晉 ,而稱道非詩人大夫之賢,所以含毫沮恧,久而不獻(xiàn)?!?/div>
分類:比照
《漢語大詞典》:酌古準(zhǔn)今(酌古準(zhǔn)今)
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明 張居正 《請專官纂修疏》:“今既匯為一書,固當(dāng)深究本原,備詳因革,酌古準(zhǔn)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亦作“ 酌古準(zhǔn)今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如酌古準(zhǔn)今,談經(jīng)論史,探性命之原,圖不朽之業(yè),樂聲應(yīng)氣,求而不孤者,則 劉君 、 鄭君 是矣。”《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此是丞相酌古準(zhǔn)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br />見“ 酌古準(zhǔn)今 ”。
《國語辭典》:充類至盡(充類至盡)  拼音:chōng lèi zhì jìn
將事物比照類推至極處,把意義引申到極點(diǎn)。語本《孟子。萬章》:「夫謂『非其有而取者,盜也?!怀漕愔亮x之盡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