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2詞典 6分類詞匯 66
《漢語大詞典》:三性
(1).佛教名詞。指法相宗所主張的遍計所執(zhí)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認(rèn)為事理、迷悟一切諸法,均不出此三性。見成唯識論卷八。也稱“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論》:“云何三性?一曰徧計所執(zhí)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圓成實自性。”
(2).佛教名詞。指善性、惡性和無記性(即非善非惡之性)。 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二十:“善、惡、無記,是三性也?!?br />(3).道教名詞。指元精、元?dú)夂驮瘛?唐 呂巖 《敲爻歌》:“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唐 呂巖 《憶江南》詞之八:“三性本同一體內(nèi),要燒靈藥切尋鉛?!?br />(4).指人性的三個來源。 漢 王充 論衡·命義:“亦有三性:有正,有隨,有遭。正者,稟五常之性也;隨者,隨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惡物象之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噫欠
噫氣和打哈欠。泛指吐氣。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噫欠為飄風(fēng),濯手大雨沱?!?宋 蘇軾 《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堂堂總公,僧中之龍,呼吸為云,噫欠為風(fēng)?!?/div>
分類:氣和吐氣
《漢語大詞典》:粵宛
謂天氣和順。管子·五行:“然則天為粵宛,草木養(yǎng)長,五穀蕃實秀大?!?尹知章 注:“粵,厚也;宛,順也。天為厚順,不逆時氣也?!币徽f“粵宛”當(dāng)作“奧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曰:“‘粵’當(dāng)作‘奧’……‘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養(yǎng)萬物者也?!?span id="x9lkx95" class="book">《老子》:‘道者萬物之奧。’此言以天為萬物之奧苑,故養(yǎng)長蕃實秀大?!?/div>
《漢語大詞典》:和液
(1).指人體中的元?dú)夂徒蛞骸?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619' target='_blank'>《后漢書·蔡邕傳》:“和液暢兮神氣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賢 注:“和液謂和氣靈液也。”
(2).平緩的水。 宋 李長民 《廣汴都賦》:“障洪 河 之濁流,導(dǎo)溫 洛 之和液?!?/div>
《漢語大詞典》:五和
(1).土氣和順。謂氣候暖和之時。管子·幼官:“五和時節(jié),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和氣?!?尹知章 注:“土生數(shù)五,土氣和,則君順時節(jié)而布政?!?br />(2).政治和諧的五種表現(xiàn)。逸周書·大武:“政有四戚五和……五和,一有天無惡,二有人無郄、三同好相同,四同惡相助,五遠(yuǎn)宅不薄?!?br />(3).謂五味調(diào)和。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三:“七均師無聲,五和常主淡。” 任淵 注引《淮南子》曰:“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和焉?!?/div>
《漢語大詞典》:和霽(和霽)
(1).指天氣和暖放晴。新唐書·王晙傳:“﹝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br />(2).猶和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龍窩君 顏色和霽。”
《漢語大詞典》:棼煴
氛氳。氣和盛貌。 晉 曹毗 《正朝》詩:“靈春散初澤,棼煴青陽舒?!?/div>
分類:氣和
《漢語大詞典》:膽意(膽意)
膽氣和意志。后漢書·鮮卑傳:“ 鮮卑 既累殺郡守,膽意轉(zhuǎn)盛,控弦數(shù)萬騎?!?/div>
《國語辭典》:語調(diào)(語調(diào))  拼音:yǔ diào
1.說話時輕重、緩急、長短的聲調(diào)。
2.作者表達(dá)其旨意時所持的態(tài)度與腔調(diào),有時與主要人物觀念一致,有時保持距離以作批判。
《國語辭典》:翻腔  拼音:fān qiāng
頓時改變臉色、態(tài)度?!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傅菚r臉上發(fā)青,要待翻腔,卻因平日合他交情尚好。」也作「翻臉」。
《漢語大詞典》:雰霾
霧氣和陰霾。比喻奸佞小人。 唐 歐陽詹 《回鸞賦》:“雰霾掃蕩於寰區(qū),塵埃滌濯乎皇都?!?前蜀 杜光庭 《都監(jiān)將軍周天醮詞》:“豺豕欺天,雰霾蔽日?!?/div>
《漢語大詞典》:鯹咸(鯹鹹)
魚腥氣和咸味。 宋 蘇軾 《客俎經(jīng)旬無肉又子由勸不讀書》詩:“病怯鯹咸不買魚,爾來心腹一時虛?!币槐咀鳌靶认獭?。
《漢語大詞典》:格祀
古代祀求六氣和順的祭禮。尚書大傳卷三:“六沴之禮,散齊七日,致齊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從東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禮曰格祀?!?/div>
《漢語大詞典》:暖霽(暖霽)
謂雨止天氣和暖。 明 許宗魯 《春日園居雨中》詩:“安得東風(fēng)開暖霽, 曲江 走馬恣游觀?!?/div>
《漢語大詞典》:余風(fēng)遺文(餘風(fēng)遺文)
傳留下來的習(xí)氣和文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而 樂松 之徒,招集淺陋,故 楊賜 號為 驩兜 , 蔡邕 比之俳優(yōu),其餘風(fēng)遺文,蓋蔑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