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熏沐  拼音:xūn mù
齋戒占卜前,沐浴并用香料涂身,以表示對神靈的尊敬。如:「她熏沐齋戒,敬神禮佛,至為虔誠?!?/div>
《國語辭典》:明衣  拼音:míng yī
1.齋戒時,浴后所穿的衣服?!墩撜Z。鄉(xiāng)黨》:「吉月必朝服而朝,齊必有明衣布?!?br />2.喪衣,死者殮前所穿的內衣?!秲x禮。士喪禮》:「明衣裳用布,髺笄用桑,長四寸纋中?!?br />3.神明之衣?!赌绿熳觽鳌肪砹骸该了?,天子使嬖人贈田文錦明衣九領?!?/div>
《國語辭典》:湯沐邑(湯沐邑)  拼音:tāng mù yì
1.周代供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并沐浴齋戒的封地?!抖Y記。王制》:「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于天子之縣內?!?jié)h。鄭玄。注:「給齋戒自絜清之用?!?br />2.指國君、皇后、公子等收取賦稅的私邑。《戰(zhàn)國策。楚策二》:「秦王有愛女而美,又簡擇宮中佳玩麗好玩習音者,以歡從之,資之金玉寶器,奉以上傭六縣為湯沐邑,卻因張儀內之楚王?!埂妒酚?。卷三○。平準書》:「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yǎng)焉,不領于天下之經費?!固?。楊炯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常山宮主,河東有湯沐邑,因家焉?!挂卜Q為「湯邑」。
《國語辭典》:小斂(小斂)  拼音:xiǎo liàn
一種喪禮的儀式,即為死者加斂衣。《禮記。喪服大記》:「小斂,君大夫、士皆用復衣、復衾?!埂独m(xù)漢書志。第六。禮儀志下》:「是日,夜,下竹使符告郡國二千石、諸侯王。竹使符到,皆伏器盡哀,小斂如禮?!?/div>
《漢語大詞典》:齊戒(齊戒)
(1).修身自警。易·繫辭上:“圣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韓康伯 注:“洗心曰齊,防患曰戒?!?孔穎達 疏:“圣人以易道自齊自戒,謂照了吉兇,齊戒其身?!?br />(2).古人在祭祀或舉行典禮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絕嗜欲,使身心潔凈,以示虔敬。禮記·曲禮上:“齊戒以告鬼神。”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漢書·高帝紀:“於是 漢王 齊戒設壇場,拜 信 為大將軍,問以計策?!?/div>
《漢語大詞典》:晞光
(1).沐浴于陽光。
(2).喻沐受恩惠。 晉 陸云 《贈顧先彥》詩之四:“時過年邁,晻冉桑榆;晞光賴潤,亦在斯須?!?br />(3).早晨的陽光。 明 夏完淳 《端午賦》:“晞光拂其蕙畹,皋陰沐於蒲塘?!?/div>
《漢語大詞典》:沐薰
1.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 宋 范成大 《次韻耿時舉苦熱》:“浮湛放蕩從今始,悔把長裙強沐薰?!?元 陳孚 《安南即事》詩:“沐薰陳此什,禮部小臣 孚 ?!?br />2.稱人對己的教誨。 宋 陳師道 《答張文潛書》:“足下欲與僕居,將坐僕而沐薰之耶?” 元 麻革 《上云內帥賈君》詩:“沐薰良備至,感激欲號咷?!?/div>
《漢語大詞典》:沐熏(沐薰)
(1).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 宋 范成大 《次韻耿時舉苦熱》:“浮湛放蕩從今始,悔把長裙強沐薰?!?元 陳孚 《安南即事》詩:“沐薰陳此什,禮部小臣 孚 ?!?br />(2).稱人對己的教誨。 宋 陳師道 《答張文潛書》:“足下欲與僕居,將坐僕而沐薰之耶?” 元 麻革 《上云內帥賈君》詩:“沐薰良備至,感激欲號咷?!?/div>
《漢語大詞典》:齋身(齋身)
沐浴凈身。 唐 賈島 《元日女道士受箓》詩:“元日更新夜,齋身稱浄衣。”
分類:沐浴
《漢語大詞典》:晞沐
指沐浴晾發(fā)。 明 張羽 《雜言》詩之一:“青陽萌始節(jié),萬物咸光昭;我亦動新懷,晞沐起晨朝?!?/div>
分類:沐浴
《漢語大詞典》:入浴
入水沐浴。山海經·海外西經“一曰居一門中” 晉 郭璞 注:“ 西海 有 黃池 ,婦人入浴,出即懷姙矣?!?李廣田 《入浴》詩:“我們大家一齊入浴,我們笑哈哈無所牽掛·泉水的溫暖使我們心里開花,我們仿佛在一個母胎里重新長大?!?/div>
分類:沐浴郭璞
《國語辭典》:溫泉?。厝。 ?span id="7xqibtm" class='label'>拼音:wēn quán yù
在溫泉中沐浴。因溫泉溶解力強,能溶解種種礦物,如硫磺等,對于人的皮膚極有益。
《漢語大詞典》:盥浴
盥洗沐浴。后漢書·劉寬傳:“ 寬 簡略嗜酒,不好盥浴?!?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江 南風俗,兒生一期,為製新衣,盥浴裝飾?!?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菩薩生已,支屬宗親莫不奔馳,求水盥浴?!?/div>
《國語辭典》:釁?。ㄡ呍。 ?span id="8mwnfzr" class='label'>拼音:xìn yù
以香草沐浴?!吨芏Y。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div>
《漢語大詞典》:濯澡
洗滌,沐浴。常比喻經過修養(yǎng)使道德高潔。 宋 蘇軾 《過云龍山人張?zhí)祗K》詩:“脫身聲利中,道德自濯澡。”參見“ 澡身浴德 ”。
《國語辭典》:澡身浴德  拼音:zǎo shēn yù dé
語本《禮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怪笍氖碌赖滦摒B(yǎng),而使身心純凈清白?!度龂?。卷一一。魏書。管寧傳》:「日逝月除,時方已過,澡身浴德,將以曷為?」北周。庾信 周大將軍聞嘉公柳遐墓志銘:「君器宇詳正,風鑒弘敏,澡身浴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