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浩然歸興
 

《孟子注疏》卷四下〈公孫丑章句下〉~84~
孟子去齊。君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垢咦右愿妗T唬骸阜蛞繍褐柙??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于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于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于其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典故
浩然氣
 
養(yǎng)浩然之氣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孫丑章句上〉~54~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孫丑章句上〉~54~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埂父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閒。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spa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9或691—約740 【介紹】: 唐襄州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京師,應進士不第。曾于太學賦詩,一座傾服。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出為荊州長史,辟為從事,未幾,返鄉(xiāng)。后王昌齡過襄陽,訪之,相見甚歡,食鮮疽發(fā)而卒。工詩,善寫山水景色,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9—740 或謂字浩然(《新唐書》本傳),排行六,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稱孟襄陽。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后又隱居其祖居園廬。玄宗開元十六年(728)赴長安,應進士舉,不第,還襄陽?!?a target='_blank'>新唐書》及《唐才子傳》均載有孟浩然在長安會見玄宗事,蓋來自《唐摭言》卷二。歷代詩話往往引用,流傳頗廣,然經考證,頗不可信。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間,韓朝宗任山南東道采訪使,曾薦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與友人飲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詩集序》)。二十五年,張九齡貶荊州長史,署孟浩然為從事,曾隨張九齡往各地巡視,或祭山川,或游覽從獵,與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齡來游襄陽,相與飲酒甚歡。時浩然疾疹發(fā)背且愈,食鮮疾動,終于冶城南園。孟浩然終生布衣,經歷單純,除在襄陽隱居外,喜漫游,東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吳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詩作。孟浩然雖以隱逸聞名,然從未忘情仕進,在若干詩中,反映強烈。此種情緒,到晚年方趨淡漠。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與王士源《孟浩然詩集序》。今人劉文剛有《孟浩然年譜》。孟浩然為唐代山水詩派之先行者,詩以清幽、平易見長,與王維詩風近似,故歷來王孟并稱。孟詩在唐代即獲好評:杜甫稱其“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五首》之五);又稱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則稱其“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記》)。詩集有宋蜀刻本,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端牟繀部窊骺居坝?,《四部備要》據明刊本排印,最為通行。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徐鵬《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2首,斷句6。
唐詩匯評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開元間游長安,應進士試不第。自洛之越,漫游江、淮、吳、越、湘、贛等地。歸襄陽。二十五年,張九齡出任荊州長史,引為幕賓。次年歸里。二十八年,王昌齡自嶺南北歸,經襄陽,相得甚歡。尋病卒。浩然以詩名重當世,與王維齊名,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天寶四載,王士源編次其詩為《孟浩然詩集》三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故鄉(xiāng)鹿門山,后應進士不第,赴吳越一帶漫游,以隱士終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杰出代表,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孟襄陽集》。曾多次過江夏(今武昌),在黃鶴樓宴客送友,飲酒賦詩。其黃鶴樓詩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別流人》《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歸鄂渚》等。“鄂州雜詩碑”錄存其詩四首。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浩然詩,文彩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至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無論興象,兼復故實。又“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亦為高唱。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浩然)骨貌淑清,風神散朗。……學不為儒,務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獨妙。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
皮日休《郢州孟亭記》
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淪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尤。介其間能不愧者,惟吾鄉(xiāng)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聲”。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間也。他稱是者眾,不可悉數。
后山詩話
子瞻謂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
《臞翁詩評》
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滄浪詩話
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滄浪詩話
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劉辰翁《孟浩然詩集跋》
生成語難得。浩然詩高處不刻畫,只似乘興,蘇州遠在其后,而澹復過之。
《唐詩品》
襄陽氣象清遠,心悰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之渾然省凈,而采秀內映,雖悲感謝絕,而興致有馀。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調不及王右丞,而閑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長也。世代下流,崇慕冠紱,孟君淪落江海,遂阻聲華,傳之后世,悠然隱意更高。孟君之節(jié),夫亦久而后定者耶!
《批點唐詩正聲》
浩然體本自沖澹中有趣味,故所作若不經思,而盛麗幽閑之思時在言外,蓋天降殊才,非偶然也。
四溟詩話
浩然五言古詩近體,清新高妙,不下李、杜。但七言長篇,語平氣緩,若曲澗流泉,而無風卷江河之勢。
藝圃擷馀
詩有必不能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盡,止以五言雋永,千載并稱“王孟”。
詩藪
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此其占便宜處。英雄欺人,要領未易勘也。
詩藪
孟詩淡而不幽,時雜流麗;閑而匪遠,頗覺輕揚。可取者,一味自然。
唐詩鏡
孟浩然詩材雖淺窘,然語氣清亮,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
唐詩歸
鐘云:浩然詩當于清淺中尋其靜遠之趣,豈可故作清態(tài),飾其寒窘,為不讀書、不深思人便門?若右丞詩,雖欲竊其似以自文,不可得矣。此王、孟之別也。
唐音癸簽
引何景明語:孟五言秀雅不及王,時閑澹頗自成局。
唐音癸簽
引王世貞語:孟襄陽才不足半摩詰,特善用短耳。其景色恒傅情而發(fā),故小勝也;其氣先志而索,故大不勝也。然偏師而出者,猶輕當于眾志而膾炙藝林。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凡讀孟詩,真若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自有一種天然清曠之致。
《詩源辨體》
孟浩然古律之詩,五言為勝:五言則短篇為勝。
《詩源辨體》
唐人律詩以興象為主,風神為宗。浩然五言律興象玲瓏,風神超邁,即元瑞所謂“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不得偏于閑淡幽遠求之也。
《詩源辨體》
古人為詩,有語語琢磨者,有一氣渾成者。語語琢磨者稱工,一氣渾成者為圣。語語琢磨者,一有相類,疑為盜襲;一氣渾成者,興趣所到,忽然而來,渾然而就,不當以形似求之。試觀浩然五言律入錄者,無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后人才小者輒慕浩然,然但得其淺易耳。
《詩源辨體》
李、杜二公詩甚多,而浩然詩甚少。蓋二公才力甚大,思無不獲。浩然造思極深,必待自得。故其五言律皆忽然而來,渾然而就,而圓轉超絕,多入于圣矣。須溪謂“浩然不刻畫,只似乘興”,滄浪謂“浩然一味妙悟”,皆得之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
五言律,摩詰風體不一,浩然機局善變。然摩詰可學,而浩然不易學也。浩然如“云海訪甌閩”、“沿溯非便習”、“士有不得志”、“拂衣去何處”、“府寮能枉駕”、“敝廬在郭外”、“聞君息陰地”、“與君園廬并”、“去國已如昨”、“少小學書劍”、“掛席東南望”、“遑遑三十載”、“南國辛居士”、“舊國余歸楚”、“二月湖水清”等篇,格雖稍放而入小變,然皆神會興到,隨地化生,未可以智力求之。至如“欣逢柏臺舊”、“義公習禪寂”、“支遁初求道”、“龍象經行處”等篇,則皆幽遠清曠,以丘壑勝者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忌鬧,孟獨靜;詩忌板,孟最圓,然律詩有一篇如一句者,又有上句即有下句者,往往稍涉于輕,乃知有所避必有所犯。筆力強弱,實由性生,不復可強,智者善藏其短耳。
《騷壇秘語》
(浩然詩)祖建安,宗淵明,沖澹中有壯逸之氣。
《蠖齋詩話》
襄陽五言律、絕句,清空自在,淡然有馀,衍作五言排律,轉覺易盡,大遜右丞。蓋長篇中須警策語耐看,不得專以氣體取勝也,故必推老杜擅場。
《唐詩歸折衷》
孟詩以清勝,其入悟處,非學可及,吳敬夫云:浩然清姿淑質,風神掩映,乃在淡若無意之中。
《唐詩歸折衷》
孟詩佳處只一“真”字,初讀無奇,尋繹則齒頰間有馀味。
《古歡堂集雜著》
襄陽(五律)佳處亦整亦暇,結構別有生趣,輞川、太白,殆能兼之。
原詩
孟浩然諸體似乎澹遠,然無縹緲幽深思致,如畫家寫意,墨氣都無。蘇軾謂“浩然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誠為知言。后人胸無才思,易于沖口而出,孟開其端也。
《唐詩別裁》
襄陽詩從靜悟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此詩品也。然比右丞之渾厚,尚非魯、衛(wèi)。
《唐詩別裁》
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孟公五律,筆潔氣逸,為品最高;較之儲生,尤為神足。故能指作自如,不窘邊幅。自是一代家數,未易軒輊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惠連,挹彼清音,謝其密藻。五律含華洗骨,超然遠神,如初日芙蕖,亭亭秀映。《唐書》稱其方駕李、杜,固知名下無虛。
《唐宋詩舉要》
姚曰:孟公高華精警,不逮右丞,而自然奇逸處則過之。
《歷代五言詩評選》
傳言浩然為詩,佇興而作,造意極苦。篇什既成,洗湔凡近,超然獨妙。雖氣象請遠,而采秀內映,藻思所不及。
《國語辭典》:浩然  拼音:hào rán
1.廣闊盛大的樣子。《晉書。卷四一。劉寔傳》:「懸車告老,二十馀年,浩然之志,老而彌篤?!固?。李白日出行〉:「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也作「皓然」。
2.不可阻遏,沒有留戀的樣子。《孟子。公孫丑下》:「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歸志。」唐。溫庭筠 送人東游詩:「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br />3.浩然之氣的省稱。宋。文天祥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國語辭典》:浩然之氣(浩然之氣)  拼音:hào rán zhī qì
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為正氣,正大剛直的精神。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出:「貧薄把人灰,且養(yǎng)就這浩然之氣?!?/div>
《國語辭典》:孟浩然  拼音:mèng hào rán
人名。(西元689~740)字浩然。唐代詩人,襄陽人。少好節(jié)義,隱居鹿門山。曾于太學賦詩,一坐嘆服,其詩屬于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國語辭典》:浩然正氣(浩然正氣)  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
正大剛直的氣概。如:「壯士們那股為國為民犧牲的浩然正氣,永存天地之間?!?/div>
《分類字錦》:足養(yǎng)浩然(足養(yǎng)浩然)
獨孤申叔樂理心賦純如皦如足養(yǎng)浩然之氣融融泄泄寧抱悄爾之憂
分類:審音
《國語辭典》:浩然巾  拼音:hào rán jīn
一種頭巾。形狀有如今日的風帽,其后有長披幅,相傳唐代孟浩然曾戴用,因而得名?!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钢灰娡饷嬗肿哌M一個人來,頭戴浩然巾,身穿醬色?直裰?!埂剁R花緣》第二五回:「誰知他們個個頭戴浩然巾,都把腦后遮住,只露一張正面。」
《國語辭典》:浩然之氣(浩然之氣)  拼音:hào rán zhī qì
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购迫恢畾鉃檎龤?,正大剛直的精神。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出:「貧薄把人灰,且養(yǎng)就這浩然之氣?!?/div>
《國語辭典》:充然  拼音:chōng rán
1.全然。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而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br />2.滿足。唐。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追三代之遺音,想舞雩之詠嘆。及暮而退,皆充然若有得也?!?br />3.浩然、盛大。明。方孝孺〈贈王生序〉:「王生年二十馀,調為寧海關市吏,其容凝然,其氣充然,其守甚確?!?/div>
《國語辭典》:正氣(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間至大至剛之氣?!稘h書。卷九。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顾?。文天祥〈正氣歌。序〉:「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br />2.正直的氣概?!痘茨献?。詮言》:「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埂度辶滞馐贰返诰呕兀骸赶饶陽|家因他為人正氣,所以托他管總,后來聽見這些呆事,本東自己下店,把帳一盤,卻虧空了七百多銀子?!?/div>
《漢語大詞典》:貫斗牛(貫斗牛)
謂上通于斗、牛星宿間。形容光芒強烈或正氣浩然。 唐 陳章 《斗牛間有紫氣賦》:“貫斗牛於九霄,正當 吳 分;藏轆轤於午夜,,遠在 豐城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岳武穆 ﹞題詩 青尼市 蕭寺壁間云:‘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jié)報君讎?!?清 秋瑾 《寶劍歌》:“君不見劍氣棱棱貫斗牛,胸中了了舊恩仇?!币嗍∽鳌?貫斗 ”。 宋 秦觀 《陳令舉妙奴詩》:“俊詞偉氣森開張,玉杓貫斗生怒芒?!?清 查慎行 《壽山田石硯屏歌副相揆公屬和》:“想當欲出未出時,其氣貫斗如煙虹?!?/div>
《國語辭典》:荊浩(荊浩)  拼音:jīng hào
人名。字浩然,生卒年不詳,后梁沁水人。五代時畫家,博通經史,善寫文章。隱居在太行山洪谷,自號洪谷子。工畫山水,創(chuàng)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是中國山水畫發(fā)展的重要畫家之一,著有《山水訣》。
《漢語大詞典》:出晝(出晝)
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 晝 ,是何濡滯也?’……﹝ 孟子 曰﹞:‘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 晝 ,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 晝 ,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歸志?!焙笠浴俺鰰儭敝鸽x開求官的地。 宋 陸游 《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少年去國時,不忍輕出 晝 ?!?宋 劉克莊 《浪淘沙》詞:“出 晝 頗怱怱,主眷猶濃?!?/div>
分類:離開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