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魚韻》:望渠
蘇軾詩:造物無心敢望渠。
《駢字類編》:龍渠(龍渠)
宋史地理志:咸淳府縣三:臨江、墊江、南賓。南渡后,增縣二:豐都、龍渠。
《駢字類編》:金渠
唐 貫休 夢游仙四首 其四 宮殿崢嶸籠紫氣,金渠玉砂五色水。
《漢語大詞典》:豈渠(豈渠)
見“ 豈遽 ”。
《漢語大詞典》:豈遽(豈遽)
亦作“ 豈渠 ”。亦作“ 豈鉅 ”。 猶怎么,難道。國語·吳語:“此志也,豈遽忘於諸侯之耳乎?”荀子·王制:“夫威彊未足以殆鄰敵也,名聲未足以縣天下也。則是國未能獨立也,豈渠得免夫累乎!” 王先謙 集解引 盧文弨 曰:“案:渠與遽同。”荀子·正論:“今俳優(yōu)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者,是豈鉅知見侮之為不辱哉!” 楊倞 注:“鉅,與遽同?!?span id="jkepv8m" class="book">《呂氏春秋·察今》:“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
分類:難道
《漢語大詞典》:渠答
鐵蒺藜。守城御敵的戰(zhàn)具。尉繚子·攻權(quán):“城險未設,渠答未張。”《漢書·晁錯傳》:“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渠答,鐵疾藜也?!?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經(jīng)文:“乃壘石為城,外樹木柵,當?shù)篱_阬阱,仆巨枿,布渠答,夾以守障?!?/div>
《漢語大詞典》:渠復(渠復)
復姓。 漢 有 渠復絫 。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分類:復姓
《漢語大詞典》:支渠
灌溉系統(tǒng)中,從干渠引水到斗渠的渠道。 馬烽 《三年早知道》:“他打算明年再修兩條支渠?!?/div>
《駢字類編》:玉渠
唐 陸龜蒙 開元雜題七首 湯泉 暖殿流湯數(shù)十間,玉渠香細浪回環(huán)。
《駢字類編》:南渠
宋史河渠志:又東七里入澶淵舊道,與南渠合。
《漢語大詞典》:渠首
渠魁。新唐書·嚴郢傳:“ 河中 士卒不樂戍 邠 ,多逃還。 郢 取渠首尸之,乃定?!?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這書肆不將法守,通惡少復社渠首。”
《漢語大詞典》:渠彌(渠彌)
見“ 渠弭 ”。
《漢語大詞典》:渠弭
亦作“ 渠彌 ”。 小海。國語·齊語:“反其侵地 棠 潛 ,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huán)山於有牢。” 韋昭 注引 賈侍中 曰:“渠弭,裨海也?!?span id="c2sgkky" class="book">《管子·小匡》:“使海於有獘,渠彌於有陼,綱山於有牢?!?/div>
分類:侍中
《駢字類編》:漳渠
應璩與滿炳書:夫漳渠西有伯陽之館,北有曠野之望,高樹翳朝云,文禽蔽綠水,沙場夷敞,清風肅穆,是京臺之樂也。
《漢語大詞典》:鄭國渠(鄭國渠)
古代 關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納 韓國 水工 鄭國 的建議開鑿。歷時十余年始成。渠長三百多里,灌田四萬余頃, 關中 成為沃野。 漢 魏 時為 涇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統(tǒng)。史記·河渠書:“而 韓 聞 秦 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 鄭國 閒説 秦 ,令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為渠,并 北山 東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 關中 為沃野,無兇年, 秦 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 鄭國渠 ?!?span id="dvw5oks" class="book">《初學記》卷六引作“鄭渠”。
《駢字類編》:竹渠
宋 黃庭堅 寄南陽謝外舅 筑場歲功休,夜泉鳴竹渠。
宋 葛郯 念奴嬌 其一 和人 遙想居士床頭,竹渠新雨,溜甕中春醁。
《駢字類編》:冰渠
唐 白居易 病中早春 暖消霜瓦津初合,寒減冰渠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