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北?! ?span id="1ykhurb" class='label'>拼音:běi hǎi
1.神話、小說中想像的北方大海?!段饔斡洝返诙兀骸阜豺v云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fù)轉(zhuǎn)蒼梧。」
2.泛指北方最遠之地。《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br />3.海洋名:(1)在歐洲西北與不列顛島之間,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chǎn)石油和天然氣,是英國主要油田所在。(2)渤海的別名。參見「渤?!箺l。
4.貝加爾湖的別名。參見「貝加爾湖」條。
5.北京三海之一。參見「三?!箺l。
《漢語大詞典》:少海
(1).指 渤海 。也稱 幼海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南望 幼海 ” 晉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span id="pifsyvz"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景公 游 少海 ?!?span id="tmib5h5"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xùn)》:“東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高誘 注:“東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澤名也?!?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聳 羊腸 而飛蓋。河通 少海 ,疏 馬頰 以開瀾?!?br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壯游》詩:“ 崆峒 殺氣黑,少海旌旗黃?!?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br />(3).經(jīng)穴名。屬手少陰心經(jīng)。位于肘橫紋尺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之間凹陷處。
《漢語大詞典》:遼碣(遼碣)
遼 東和 碣石 都臨近 渤海 ,故并稱。《宋書·索虜傳》:“圣朝承王業(yè)之資,奮神武之略,遠定 三秦 ,西及 蔥嶺 ,東平 遼 碣 ,海隅服從。” 唐太宗 《遼城望月》詩:“玄兔月初明,澄輝照 遼 碣 ?!?明 陳子龍 《吊盧司馬》詩:“雄風(fēng)振云沙,憤氣視 遼 碣 ?!?/div>
《漢語大詞典》:渠展
古代 齊國 地名。管子·地數(shù):“夫 楚 有 汝漢 之金, 齊 有 渠展 之鹽。”又《輕重甲》:“今 齊 有 渠展 之鹽?!?尹知章 注:“ 渠展 , 齊 地。 沛水 所流入海之處,可煮鹽之所也,故曰‘ 渠展 之鹽’?!币徽f,為 渤海 的別名。見管子·地數(shù)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說。
《漢語大詞典》:遼掖(遼掖)
遼 地和 掖 地(在 山東 東部)同在東部,且都臨近 渤海 ,故并稱之。 明 湯顯祖 《感宦籍賦》:“其地界也,東綿 遼 掖 ,西折 涼 雋 ,北隃 代 薊 ,南極 滇 黎 ?!?/div>
《漢語大詞典》:遼海(遼海)
(1). 遼 東。泛指 遼河 以東沿海地區(qū)。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雖 園綺 之棲 商洛 , 管寧 之默 遼 海,方之於 秀 ( 譙秀 ),殆無以過?!?span id="0czmff1" class="book">《魏書·庫莫奚傳》:“及開 遼 海,置戍 和龍 ,諸夷震懼,各獻方物。” 唐 賈至 《燕歌行》:“ 隋 家昔為天下宰,窮兵黷武征 遼海 ?!?明 陳宗之 《漢道》詩:“ 管寧 棲 遼 海, 田疇 隱 無終 。”
(2).指 渤海 遼東灣 。 唐 杜甫 《后出塞》詩之四:“云帆轉(zhuǎn) 遼 海,稉稻來 東吳 ?!?仇兆鰲 注:“北史·來護兒傳:‘ 遼 東之役, 護兒 率樓船指滄海,入自 浿水 ?!瘯r 護兒 從 江都 進兵,則當(dāng)出 成山 大洋,轉(zhuǎn) 登萊 ,向 遼海 也?!?明 馮夢龍 《女丈夫·登樓瀝酒》:“ 遼海 風(fēng)濤,一片壯心回首,把前程繳付封侯?!?/div>
《國語辭典》:上京  拼音:shàng jīng
1.京師、首都?!蛾悤>硭?。廢帝本紀(jì)》:「張安國蕞爾兇狡,窮為小盜,仍遣使人蔣裕鉤出上京,即置行臺,分選兇黨。」《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fā)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
2.中國。《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序》:「百有馀歲,武帝滅之,于是東夷始通上京?!埂段倪x。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況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yīng)旌招,撫翼宰庭?!?br />3.到京城。如:「上京趕考」。
《國語辭典》:溟渤  拼音:míng bó
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唐。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div>
《國語辭典》:海岱  拼音:hǎi dài
地名。《書經(jīng)。禹貢》稱青、徐二州之地為「海岱」。約今東海與泰山之間。
《漢語大詞典》:渤澥
即 渤海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浮 渤澥 ,游 孟諸 ?!?李善 注引 應(yīng)劭 曰:“ 渤澥 ,海別支也?!?南朝 梁 沈約 《和謝宣城》:“將隨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清 曹貞吉 《文殊院觀鋪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鯨波萬里連 渤澥 ?!眳⒁姟?渤海 ”。
《國語辭典》:渤?! ?span id="dibrf5u" class='label'>拼音:bó hǎi
1.海洋名。在東北方,以山東、遼東兩半島環(huán)抱而成,其外為黃海。遼寧、河北兩省及山東省北部都瀕臨此海。也稱為「北?!?。
2.郡名。漢代設(shè)置,在今河北境內(nèi),并及山東境。
3.國名。參見「渤海國」條。
《國語辭典》:扁鵲(扁鵲)  拼音:biǎn què
春秋戰(zhàn)國時名醫(yī)。姓秦,名越人。唯《史記》所載扁鵲故事,則非一人,而以扁鵲為良醫(yī)的代稱。因居于盧國,故也稱為「盧醫(yī)」?!读凶印珕枴罚骸隔敼?、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埂段倪x。枚乘。七發(fā)》:「雖令扁鵲治內(nèi),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連鰲(連鼇)
亦作“ 連鰲 ”。
1.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隨波而動。天帝遂命巨鰲十五,分作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岸?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事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連鼇”作善釣之典。 唐 李商隱 《異俗》詩之二:“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明 楊基 《天平山十四題·釣魚磯》詩:“誰操百尺竿,重試連鰲手。”亦為稱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贈臨洺縣令皓弟》詩:“釣水路非遠,連鼇意何深?!?宋 劉攽 《次韻酬李推官》:“傾蓋強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釣連鼇。” 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詩序:“ 叔志 連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為欣抃?!?br />2.形容巋然屹立的樣子。
《國語辭典》:鰲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鰲用頭負舉大山的傳說,故后用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詞?!冻o。屈原。天問》:「鰲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勃海
即 渤海 。參見“ 勃 ”。
分類:渤海
《漢語大詞典》:連六鰲(連六鼇)
亦作“ 連六鰲 ”。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鰲十五,分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岸?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見列子·湯問。后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清 李調(diào)元 《金鰲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币嗍∽鳌?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鰲賦》:“謂優(yōu)游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明 楊基 《釣鰲??透琛?/span>:“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