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鄭國人,因系穆公孫,亦稱公孫楚,字子南。為下大夫。聘徐吾犯之妹為妻,時上大夫公孫黑又強委禽于徐氏。犯使女自擇,女適楚。公孫黑欲殺楚而奪其妻,反為楚以戈擊傷。黑訴之于子產(chǎn),楚遂遭放逐至吳。
人物簡介
【生卒】:?—前551 【介紹】: 名或作販、皈。春秋時鄭國人,字子明。游吉兄。鄭簡公時大夫。將如晉,未出境,遭遇娶妻者,奪其妻而宿于邑舍,為其夫所殺。
人物簡介
【生卒】:?—前507 【介紹】: 即子太叔。春秋時鄭國人。簡公、定公時正卿。熟悉典章,長于辭令,出使諸侯,循禮盡職,不辱使命。鄭定公八年,繼子產(chǎn)治國政。時鄭國多盜,聚于萑苻之澤,吉大發(fā)徒兵攻討之。
人物簡介
【介紹】: 十六國時前趙人。幼聰亮好學。年十五至洛陽,為張華所重。后仕前趙主劉曜為光祿大夫。光初三年(東晉元帝太興三年),以固諫劉曜勿殺巴、氐各族首領(lǐng)被囚。及巴、氐、羌、羯等族三十余萬盡起反抗,關(guān)中大亂,子遠又于獄中表諫,獻先分化后平定之策,曜遂以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征討諸軍事。統(tǒng)兵赴關(guān)中,先大赦境內(nèi),招降各部,攻滅句氏,并擊破氐、羌首領(lǐng)虛除權(quán)渠,權(quán)渠降趙。以功官至大司徒、錄尚書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53—1123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定夫,一字子通,世稱鹿山先生,亦稱廣平先生。游醇弟。神宗元豐五年進士。累官太學博士,擢監(jiān)察御史,歷知和州、漢陽軍、舒州、濠州等地。師事程顥、程頤,與謝良佐、呂大臨、楊時并號程門四先生。有《易說》、《詩二南義》、《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及《廌山文集》。全宋詩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學者稱廌山先生,亦稱廣平先生(《宋元學案》卷二六),初從程顥學。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調(diào)越州蕭山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為太學錄,除博士。二年,知河清縣。應(yīng)范純?nèi)时?,為潁昌府教授。歷齊州、泉州簽判。元符三年(一一○○),召為監(jiān)察御史。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漢陽軍。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罷歸,寓歷陽。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肅。有文集十卷,已佚。后人輯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事見《龜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二八有傳。今錄詩十九首。全宋文·卷二六五八
游?。ㄒ弧鹞迦灰欢?,字定夫,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師二程,登元豐五年進士第,調(diào)蕭山尉。近臣薦其賢,召為太學錄。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太學博士,以奉親不便,求知河清縣。四年,范純?nèi)适貪}昌,辟為府學教授。純?nèi)嗜胂?,復為博士。紹圣二年,純?nèi)柿T政,酢亦請外,除簽書齊州判官,移泉州,還為監(jiān)察御史。徽宗朝,歷知漢陽軍及和、舒、濠三州。宣和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肅」。酢以文行知名,學者稱「廌山先生」,亦稱「廣平先生」。所著有《易說》、《詩二南義》、《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及《游廌山集》等。見《游定夫先生集》卷首所載《御史游公墓志銘》及《年譜》,《宋史》卷四二八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端伯,號至游居士。曾孝寬孫。博學能詩。初為尚書郎,歷倉部員外郎、江西轉(zhuǎn)運判官、知虔州。后以右文殿修撰知廬州,旋罷。有《類說》、《高齋漫錄》、《樂府雅詞》等。全宋詩
曾慥(?~一一五五),字端伯,號至游居士,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清乾隆《晉江縣志》卷一二)。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倉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九年,為戶部總領(lǐng)應(yīng)辦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司大軍錢糧。十一年,以疾提舉洪州玉龍觀。未幾,起知虔州。十八年,改知荊南。二十年,移知廬州。二十五年卒(同上書卷四七、一三三、一四○、一五二、一五八、一六五、一六八)。有《類說》、《高齋漫錄》、《樂府雅詞》行世。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四二二八
曾慥(?——一一五五),字端伯,自號至游子,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孝寬曾孫,丞相懷之從兄。歷倉部員外郎、江西轉(zhuǎn)運判官。紹興十八年以秘閣修撰知虔州,改知荊南;二十三年九月知廬州。又官尚書郎,直寶文閣,奉祠閑居銀峰。二十五年卒,官至太府卿、右文殿修撰。著《通鑒補遺》一百篇、《類說》五十卷(存)、《道樞》二十卷(存)、《集仙傳》十二卷,編《本朝百家詩選》一百卷、《樂府雅詞》三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一二、一五、二一,《宋史》卷二○三、二○七、二○九,《宋詩紀事》卷四八,《南宋制撫年表》卷上,《全宋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38—1215 【介紹】: 宋果州南充人,字子正,號果齋,又號鑒虛。孝宗淳熙二年進士。任犍為主簿,以才被薦為四川制置司干辦公事,為制置使趙汝愚所重。改秩知中江縣。光宗紹熙四年赴召,時趙汝愚在樞密,訪以蜀中利病。寧宗即位,朱熹以論事罷官,仲鴻上疏為辯護。慶元黨禁起,出知洋州。歷知嘉定府。擢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數(shù)忤宣撫副使吳曦。曦叛,曾勸楊輔、程松等討伐,不果。曦被誅,除利州路提點刑獄。尋致仕歸。卒謚忠。全宋文·卷六○六五
游仲鴻(一一三八——一二一五),字子正,號果齋,又號鑒虛,果州南充(今四川南充)人。淳熙二年進士,調(diào)犍為簿,擢四川制置司干辦公事,知中江縣。紹熙四年,干辦諸司糧料院。復監(jiān)登聞鼓院。慶元元年,遷軍器監(jiān)主簿,知洋州,次年罷。越三年,起知嘉定府,擢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利路提點刑獄,予祠。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謚忠。著有《鑒虛集》。見《宋史》卷四○○本傳,《鶴山大全集》卷五六《游忠公鑒虛集序》。
人物簡介
【生卒】:1142—1206 【介紹】: 宋建寧建陽人,字誠之,號默齋先生。初名九思。十歲為文斥秦檜。從張栻?qū)W,舉江西漕司進士及第。歷古田尉,入監(jiān)文思院。張栻帥廣西,辟為幕僚。慶元黨禁時,作《上元縣明道祠記》,痛譏權(quán)臣。寧宗開禧初,為淮西安撫機宜,尋知光化軍,充荊鄂宣撫參謀官。卒謚文靖。有《默齋遺稿》。全宋詩
游九言(一一四二~一二○六),初名九思,字誠之,號默齋,建陽(今屬福建)人。早年從學張栻,以祖蔭入仕,曾舉江西漕司進士第一。歷古田尉,江州錄事參軍,沿海制司干官。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監(jiān)文思院上界(《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八九)。后入張栻廣西、江陵帥幕,以不附時相罷。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起為江東撫干,調(diào)全椒令,以不便養(yǎng)親丐祠。開禧初,辟為淮西安撫司機宜文字,又以不附韓侂胄罷。二年卒,年六十五(同上書禮五八之九九)。有語錄詩文集,已佚,后人輯為《默齋遺稿》二卷。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尉叛栽?,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默齋遺稿》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三一○
游九言(一一四二——一二○六),字誠之,號默齋,建寧府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初名九思。從張栻?qū)W,舉江西漕司進士第一。初任古田尉,淳熙初監(jiān)文思院上界。張栻帥廣西,辟為幕僚。開禧初,為淮西安撫機宜,尋知光化軍,充荊鄂宣撫司參謀官。開禧二年卒,年六十五。端平中特贈直龍圖閣,謚文靖。其著作今存《默齋遺稿》二卷,蓋后人掇拾而成。見《宋史翼》卷二五,《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一,《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