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14,分141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猛火
候火
火煎
火盡
中火
真火
燎火
燎火
火燎
伏火
火焰
殘火
金火
厝火
火聚
《國語辭典》:猛火  拼音:měng huǒ
極強烈的大火。如:「馬上控制住這場猛火,才使人放心?!埂吨熳诱Z類。卷五九。孟子九。告子上》:「如煎藥,初用猛火,既沸之后,方用慢火養(yǎng)之?!?/div>
分類:猛烈燃燒
《漢語大詞典》:候火
(1).烽火。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九:“候火云峰峻,懸軍幕井乾。” 唐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挽詞》之二:“候火朝連夕,籌帷決縱擒?!?明 王世貞 《書庚戌秋事》詩:“傳聞胡馬塞回中,候火 甘泉 極望同?!?br />(2).候館迎客之燈火。 唐 李郢 《送劉谷》詩:“郵亭已送輕車發(fā),山館誰將候火迎?!?/div>
《駢字類編》:火煎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 和知非 思苦膏火煎,憂深扃鎖秘。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 衰鬢忽霜白,愁腸如火煎。
《韻府拾遺 先韻》:杜甫詩今彼徵斂者迫之如火煎
《駢字類編》:火盡(火盡)
唐 王建 香印 火盡轉(zhuǎn)分明,青苔碑上字。
宋 陸游 寒夜 足僵知火盡,目鈍覺燈殘。
《國語辭典》:中火  拼音:zhōng huǒ
1.中等火候。如:「這道糖醋排骨要中火燜燒,才能出味。」
2.在旅途中吃午飯。《喻世明言。卷二三。木綿庵鄭虎臣報冤》:「下官是往京聽選的,偶借此中火,甚是攪擾?!埂毒劳ㄑ?。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zhèn)€體面?!挂沧鳌复蛑谢稹埂ⅰ复蛑谢铩?。
《漢語大詞典》:真火
(1).謂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宋 蘇轍 《送楊騰山人》詩:“窻前雪花落,真火中自然?!?br />(2).猶言怒氣。 郭沫若 《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十三》:“司機盡管鼓動著發(fā)動機,汽車本身也好象在冒真火,滿焦躁地象狂牛一樣吐著氣。”
《漢語大詞典》:燎火
(1).延燒著的火。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其焚之自息也。”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拯橫浦於 碣石 ,撲燎火於 崑岑 ?!?唐 杜牧 《賴師貞除懷州長史等制》:“湖外饑人相聚為寇,蕩覆鄉(xiāng)縣,勢如燎火?!?br />(2).篝火。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遠(yuǎn)望湖邊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
分類:延燒
《漢語大詞典》:燎火
火炬。漢書·敘傳下:“炎炎燎火,亦允不陽。”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燎火宵燼,銘旌曉翻?!?宋 陸游 《壬子除夕》詩:“前村后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div>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火燎
燈燭;火炬。宋史·儀衛(wèi)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輿一?!?冰心 《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鐵甲,會繚亂了靜冷的月光?!?/div>
分類:燈燭火炬
《漢語大詞典》:伏火
(1).農(nóng)歷六月黃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漸向西退伏,古謂“伏火”。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詩:“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動鐘?!?br />(2).道家煉丹,調(diào)低爐火的溫度謂“伏火”。 唐 朱慶余 《贈道者》詩:“藥成休伏火,符驗不傳人?!?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居四郎伏硃鍛丹砂:“其法取辰錦顆塊砂,不計多少,以一藥鋪蓋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兩空養(yǎng)。”
《國語辭典》:火焰  拼音:huǒ yàn
燃燒時發(fā)出的光焰。《三國演義》第一二回:「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
《漢語大詞典》:殘火(殘火)
馀火。 唐 韓偓 《地壚》詩:“兩星殘火地壚畔,夢斷背燈重?fù)眙??!?宋 陸游 《村夜》詩:“但得平安以為幸,孤燈殘火過三更?!?/div>
《駢字類編》:金火
南北朝 江淹 效阮公詩十五首 其四 大道常不驗,金火每如斯。
唐 白居易 秋霽 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
唐 元稹 秋堂夕 炎涼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 金火交爭正抑揚,蕭蕭飛雨助清商。
《漢語大詞典》:厝火
“厝火積薪”的簡縮語。喻隱伏的危機。 明 沈欽圻 《詠史》詩:“但識憑江險,而忘厝火危?!?清 吳偉業(yè) 《焦桐》詩:“ 漢 家忘厝火,絶調(diào)過江來。” 清 黃宗羲 《施忠介墓碑銘》:“島寇時入犯,皆有內(nèi)主,公破其墻壁,銷其厝火。欲使全 閩 兵力不歸一代,蓋其所慮者深也?!?/div>
《漢語大詞典》:火聚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正法念經(jīng)》卷十一:“彼人所作惡業(yè)勢力,急擲其身,墮彼火聚?!?br />(2).泛指聚集的猛火。 明 張居正 《答李中溪有道尊師書》:“而 正 以退食之餘,猶得默坐澄心,寄意方外,如入火聚得清涼門。”
(3).古指軍隊的集體管理。宋史·兵志七:“比多逃亡者,緣所在推行未至,及主兵司官遵奉未嚴(yán)故也。其弊有六:一曰上下率歛……六曰單身無火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