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36,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火燎
伏火
火焰
殘火
金火
厝火
火聚
老火
火正
火熱
戍火
火傳
山火
向火
堠火
《漢語大詞典》:火燎
燈燭;火炬。宋史·儀衛(wèi)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輿一。” 冰心 《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鐵甲,會(huì)繚亂了靜冷的月光?!?/div>
分類:燈燭火炬
《漢語大詞典》:伏火
(1).農(nóng)歷六月黃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漸向西退伏,古謂“伏火”。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詩:“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動(dòng)鐘。”
(2).道家煉丹,調(diào)低爐火的溫度謂“伏火”。 唐 朱慶余 《贈(zèng)道者》詩:“藥成休伏火,符驗(yàn)不傳人?!?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居四郎伏硃鍛丹砂:“其法取辰錦顆塊砂,不計(jì)多少,以一藥鋪蓋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兩空養(yǎng)。”
《國語辭典》:火焰  拼音:huǒ yàn
燃燒時(shí)發(fā)出的光焰。《三國演義》第一二回:「韋擁護(hù)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div>
《漢語大詞典》:殘火(殘火)
馀火。 唐 韓偓 《地壚》詩:“兩星殘火地壚畔,夢(mèng)斷背燈重?fù)眙??!?宋 陸游 《村夜》詩:“但得平安以為幸,孤燈殘火過三更?!?/div>
《駢字類編》:金火
南北朝 江淹 效阮公詩十五首 其四 大道常不驗(yàn),金火每如斯。
唐 白居易 秋霽 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
唐 元稹 秋堂夕 炎涼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 金火交爭(zhēng)正抑揚(yáng),蕭蕭飛雨助清商。
《漢語大詞典》:厝火
“厝火積薪”的簡(jiǎn)縮語。喻隱伏的危機(jī)。 明 沈欽圻 《詠史》詩:“但識(shí)憑江險(xiǎn),而忘厝火危?!?清 吳偉業(yè) 《焦桐》詩:“ 漢 家忘厝火,絶調(diào)過江來?!?清 黃宗羲 《施忠介墓碑銘》:“島寇時(shí)入犯,皆有內(nèi)主,公破其墻壁,銷其厝火。欲使全 閩 兵力不歸一代,蓋其所慮者深也?!?/div>
《漢語大詞典》:火聚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正法念經(jīng)》卷十一:“彼人所作惡業(yè)勢(shì)力,急擲其身,墮彼火聚?!?br />(2).泛指聚集的猛火。 明 張居正 《答李中溪有道尊師書》:“而 正 以退食之餘,猶得默坐澄心,寄意方外,如入火聚得清涼門?!?br />(3).古指軍隊(duì)的集體管理。宋史·兵志七:“比多逃亡者,緣所在推行未至,及主兵司官遵奉未嚴(yán)故也。其弊有六:一曰上下率歛……六曰單身無火聚?!?/div>
《漢語大詞典》:老火
(1).指烈日。 宋 楊萬里 《立秋日聞蟬》詩:“老火薰人欲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br />(2).肝火。 劉真 《春大姐》:“惹得 玉春 娘動(dòng)了老火,誰的話也說不進(jìn)她耳朵里去了?!?br />(3).方言。嚴(yán)重;厲害;事情費(fèi)力難辦。如:這件事真老火。
《漢語大詞典》:火正
(1).古代掌火之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span id="1s5nxha" class="book">《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時(shí),火旺于夏,故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團(tuán)扇銘》:“炎隆火正,石鑠沙煎。” 清 徐昂發(fā) 《夏寒》詩:“奈何厥罰寒,憑陵當(dāng)火正?!?br />(3).指 漢 朝。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撰征賦》:“系 列山 之洪緒,承火正之明光?!卑?,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為 漢高祖 弟 劉交 之后。參見“ 火劉 ”。
《漢語大詞典》:火劉(火劉)
指 漢 王室 劉氏 。 劉氏 自命以火德王,故稱。《漢書·王莽傳下》:“諸欲依廢 漢 火 劉 ,皆沃灌雪除,殄滅無餘雜矣?!?/div>
《國語辭典》:火熱(火熱)  拼音:huǒ rè
如火一般的熱。常用以形容溫度、氣氛、感情等。唐。貫休 長(zhǎng)安道詩:「憧憧合合,八表一轍。黃塵霧合,車馬火熱?!?/div>
《漢語大詞典》:戍火
戍卒在駐地所燃之火。 唐 司空?qǐng)D 《復(fù)安南碑》:“千艘蹙浪, 蘭津 之戍火宵明;萬里驚塵, 梅嶺 之人煙晝斷?!?/div>
分類:戍卒駐地
《漢語大詞典》:火傳(火傳)
莊子·養(yǎng)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王先謙 集解:“形雖往而神常存,養(yǎng)生之究竟,薪有窮火無盡?!贝擞黟B(yǎng)生者隨變?nèi)位c物俱遷,形體雖有生滅,而精神如火種綿延不絕。后因以“火傳”指品質(zhì)、道理或事業(yè)代代流傳。 南朝 梁 王僧孺 《豫州墓志銘》:“思 魯連 之辭賞,慕 田疇 之高蹈,而火傳川逝,長(zhǎng)途已迫?!?/div>
分類:養(yǎng)生
《漢語大詞典》:山火
(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山火已燎,野霜初白。” 唐 沈佺期 《咸陽覽古》詩:“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唐 李白 《觀獵》詩:“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瞿蛻園 朱金城 校注:“山火,獵者燒草以驅(qū)逼禽獸之火也?!?前蜀 貫休 《夏日晚望》詩:“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新民晚報(bào)》1987.5.11:“燃燒了四天的 大興安嶺 特大山火已經(jīng)局部得到控制。”
(2).指六十四卦中的《賁》卦。因其外卦為艮,內(nèi)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易·賁:“象曰:山下有火,賁?!?span id="the1hr5" class="book">《魏書·崔光傳》:“是以始‘稽古’,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shí)變;觀於人文,以化成天下?!?/div>
《國語辭典》:向火  拼音:xiàng huǒ
近火取暖?!度圃?。卷八○七。拾得詩》:「爐子邊向火,鑊子里澡浴?!埂毒劳ㄑ?。卷三三。喬彥杰一妾破家》:「當(dāng)日雪下得越大,周氏在房中向火?!?/div>
《漢語大詞典》:堠火
烽火。 唐 項(xiàng)斯 《邊游》詩:“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風(fēng)?!?明 蔣易 《茶村梅陌同步北固山徑》詩:“堠火寒依嶺,禪鐘靜在林。” 清 吳偉業(yè) 《雪中遇獵》詩:“ 鐵嶺 草枯燒堠火, 黑河 冰滿渡征鞍?!?/div>
分類: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