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憋十
斃十
丟士
推牌九
告幺
恨五罵六
查數(shù)
搬莊
點交
《國語辭典》:憋十  拼音:biē shí
牌面上的點數(shù)合而為十,表示沒有點數(shù)。后比喻倒楣、運氣差。如:「他最近可真憋十。」也作「閉十」、「斃十」。
《國語辭典》:斃十(斃十)  拼音:bì shí
牌面上的點數(shù)合為十。表示沒有點數(shù)。《老殘游記》第一九回:「吳二說:『不要緊的!』翻過牌來,莊家卻是一個斃十?!挂沧鳌搁]十」、「憋十」。
《國語辭典》:丟士(丟士)  拼音:diū shì
1.撲克牌游戲或擲骰子中,出現(xiàn)的二點或二分。為英語deuce的音譯。
2.網(wǎng)球比賽中,雙方在單局中各勝三球或各贏五局時的記點數(shù)。
3.單局賽中,雙方在快到達規(guī)定贏球數(shù)時比數(shù)相同,便形成丟士。即平手再戰(zhàn)的意思。此種情形在勢均力敵的羽球、桌球、排球賽中常見。至此時,桌球、排球賽每一局通常以兩球之差決勝負,而非一球。如桌球賽中,規(guī)定每局贏二十一球為勝,但若打成二十比二十平手,則須打成二十二比二十定勝負,馀皆類推。但羽球賽丟士后,按規(guī)則可選五球或三球,以先贏滿球數(shù)者為勝方。也譯作「刁士」。
《國語辭典》:推牌九  拼音:tuī pái jiǔ
一種賭博游戲。玩法主要是以骨牌點數(shù)來決定勝負。
《漢語大詞典》:告幺
斗紙牌時,每人先翻一張,點數(shù)在前的人先拿牌。幺點次序最先,故決定誰先拿牌叫做“告幺”。紅樓夢第四七回:“鋪下紅氊,洗牌告幺,五人起牌,鬭了一回?!?/div>
《漢語大詞典》:恨五罵六(恨五駡六)
泛指擲色子時咒罵壞點數(shù)的叫喊聲。紅樓夢第七五回:“只聽里面稱三贊四,耍笑之音雖多,又兼有恨五駡六,忿怨之聲亦不少?!?
《漢語大詞典》:查數(shù)(查數(shù))
查點。 明 唐順之 《牌》:“斬首未經(jīng)查數(shù),有礙題奏?!?br />查點數(shù)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閧丁》:“[副浄]:各壇祭器有號簿,[丑]:查數(shù)。”
《漢語大詞典》:搬莊(搬莊)
扳莊。牌戲開局時以骰子點數(shù)決定首輪莊家。 沙汀 《困獸記》十三:“而當她記起未曾讀完的劇本來的時候,牌局已經(jīng)在搬莊了?!?/div>
《漢語大詞典》:點交
點數(shù)交付。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みf解逃人》:“若解到天晚,不便點交,須俟明早點驗差解?!?郭沫若 《高漸離》第五幕:“他就是見證!就是從他的手里由 夏無且 親自點交的?!?錢鍾書 《圍城》八:“要不要我送你回去,當面點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