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自在
清凈
云霧
煩惱
出塵
塵勞
成佛
塵垢
結習
苦海
頭陀
圣道
習氣
漏盡
寂靜
《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ài
1.自任己意而毫無阻礙?!稘h書。卷八六。王嘉傳》:「大臣舉錯,恣心自在,迷國罔上,近由君始,將謂遠者何!」唐。韓愈 扶風郡夫人墓志銘:「左右媵侍,常蒙假與顏色,人人莫不自在?!?br />2.佛教用語:(1)謂自由舒適?!斗灲?jīng)》卷二:「除冥超神仙,善獲得自在?!梗?)自我決定主宰?!吨姓摗肪硭模骸溉嗽诒娭欣⒂谙殉?,而涎強出,不得自在,當知無我。」《金七十論。卷上》:「譬如父存時,兒不得自在?!梗?)印度稱創(chuàng)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為天神之一。《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九九:「若謂自在更待馀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馀因故?!?/div>
《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ai
舒暢、快樂而不受拘束?!度龂萘x》第一○三回:「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埂度辶滞馐贰返谖逅幕兀骸该咳諟y字的錢,就買肉吃,吃飽了,就坐在文德橋頭測字的桌子上念詩,十分自在。」
《國語辭典》:清凈(清淨)  拼音:qīng jìng
1.清靜不紛擾。《戰(zhàn)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埂都t樓夢》第十回:「我是清凈慣了的,我不愿往你們那是非場中鬧去?!?br />2.清純乾凈。《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古來有生人投于中,不可作油,此水頓清凈。」《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況且清凈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來蹧蹋?」
3.佛教用語。指離惡行過失、煩惱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fā)愿文〉:「愿現(xiàn)前眾等,身口清凈?!固?。張謂送僧〉詩:「一身求清凈,百毳納袈裟。」
《國語辭典》:云霧(雲(yún)霧)  拼音:yún wù
云與霧。晉。盧諶贈崔溫〉詩:「中原厲迅飆,山阿起云霧?!埂度龂萘x》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
《國語辭典》:煩惱(煩惱)  拼音:fán nǎo
煩悶而不快活。唐。白居易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詩:「使我忘得心,不教煩惱生?!顾巍M跤^〈紅芍藥。人生百歲〉詞:「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div>
《國語辭典》:出塵(出塵)  拼音:chū chén
超出塵俗?!段倪x。孔稚圭。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董西廂》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div>
《國語辭典》:塵勞(塵勞)  拼音:chén láo
1.泛指事務或旅途勞累。宋。秦觀滿庭芳。紅蓼花繁〉詞:「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耳誰聽?!?br />2.煩惱?!洞蠓痦斒桌銍澜?jīng)》卷四:「汝暫舉心,塵勞先起?!?/div>
《國語辭典》:成佛  拼音:chéng fó
佛教謂修行者證得圓滿覺悟的境界?!栋⒂鮽鳌肪砦澹骸改а裕骸阂院我蚓?,我從忍辱仙人已來乃至成佛,所作惱亂,恒見慈憫而不加害?』」
《國語辭典》:塵垢(塵垢)  拼音:chén gòu
1.塵土污垢?!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也琶嫖鞔唏R,被那太陽影射,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所以未曾看見?!?br />2.世俗?!肚f子。齊物論》:「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br />3.比喻微末瑣屑而無用的事物?!肚f子。逍遙游》:「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br />4.污染、污損。唐。韋應物答令狐侍郎〉詩:「白玉雖塵垢,拂拭還光輝?!?/div>
《國語辭典》:結習(結習)  拼音:jié xí
1.積習。如:「你再結習不改的話,總有一天會自食惡果的!」
2.佛教用語。指煩惱?!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div>
《國語辭典》:苦?! ?span id="yuns9pc" class='label'>拼音:kǔ hǎi
1.比喻痛苦的處境。《紅樓夢》第六三回:「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脫去皮囊,自了去也。」
2.佛教用語。比喻生死輪回的三界?!读娲髱煼▽殙?jīng)。行由第一》:「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div>
《國語辭典》:頭陀(頭陀)  拼音:tóu tuó
1.佛教用語。梵語dhūta的音譯。指修習十二種苦行的比丘。也譯作「杜多」、「杜荼」。
2.習俗上又將行腳乞食的出家人稱為「頭陀」。此僧人通常還保留有部分的頭發(fā)。
《漢語大詞典》:圣道(聖道)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圣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圣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jiān)生徒狀》:“今圣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圣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jīng)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br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圣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圣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種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圣道,二謂往生浄土?!?宋 陸游 《自警》詩:“圣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眳⒁姟?八正道 ”。
《國語辭典》:八正道  拼音:bā zhèng dào
佛教用語。梵語a??ā?ga-mārga的意譯。指八種通往解脫的正確途徑。八正道為:一、正見,具有正確的主張──四諦的見解。二、正思惟,做正確的抉擇。三、正語,不做一切非理的言談。四、正業(yè),清凈的行為。五、正命,正當?shù)闹\生方式。六、正精進,努力勤修正法。七、正念,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八、正定,修習四禪八定?!峨s阿含經(jīng)》卷六:「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也稱為「八圣道」。
《國語辭典》:習氣(習氣)  拼音:xí qì
1.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宋。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復長篇書小草。」《官話指南。卷三。使令通話》:「那些買賣人的習氣,都愛要謊價,你也別竟聽他們要,總要還個價兒。」
2.佛教用語。佛教瑜伽行派稱過去行為所造成的潛在力量?!惰べ煹卣摗肪砦迦骸钢^于阿賴耶識中,一切諸法遍計自性妄執(zhí)習氣,是名安立種子?!?/div>
《國語辭典》:漏盡(漏盡)  拼音:lòu jìn
1.漏刻的水將滴盡。比喻天將破曉。如:「漏盡更殘,怎奈得愁顏對月,抱影無眠?!?br />2.比喻老年、晚年、垂暮之年。《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3.佛教稱修行人斷盡煩惱的境界。
《國語辭典》:寂靜(寂靜)  拼音:jí jìng
安靜無聲?!都t樓夢》第五六回:「只見院中寂靜,只有ㄚ鬟婆子諸內(nèi)壸近人在窗外聽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