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1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天使  拼音:tiān shǐ
1.天帝的使者?!妒酚?。卷四三。趙世家》:「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夷颂觳钐焓?,有圣旨在,此請你大王上界,快快報知!」
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唐。劉禹錫〈謝賜冬衣表〉:「九月授衣,載馳天使?!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赍詔宣召?!?br />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
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如:「張先生的千金是個乖巧聽話的小天使?!?/div>
《國語辭典》:圣經(jīng)(聖經(jīng))  拼音:shèng jīng
1.圣賢所著的經(jīng)典。指儒家奉為典范的著作?!缎绿茣?。卷五七。藝文志一》:「自孔子在時,方脩明圣經(jīng)以絀繆異。」《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如解說圣經(jīng),一向都不有自家身己,全然虛心,只把他道理自看其是非。」
2.基督教的經(jīng)典。分舊約、新約兩種。各國譯本達千馀種之多。
《漢語大詞典》:古經(jīng)(古經(jīng))
(1).古文經(jīng)書。指用 秦 以前的文字寫的經(jīng)籍。漢書·藝文志:“《禮古經(jīng)》五十六卷?!?span id="pm6efgl" class="book">《后漢書·儒林傳·董鈞》:“ 玄 本習(xí)《小戴禮》,后以古經(jīng)校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前言》:“《春秋古經(jīng)》就是《左氏傳》《經(jīng)》,因為它原來是古代文字寫的,所以稱它為‘古經(jīng)’。”
(2).指《舊約圣經(jīng)》。即《舊約全書》。天主教稱 耶穌 以前的猶太教為古教,《舊約圣經(jīng)》從古教繼承而來,故在 中國 的天主教稱《舊約圣經(jīng)》為古經(jīng)。
《國語辭典》:魔鬼  拼音:mó guǐ
宗教或神話傳說中指具有超自然力,又喜迷惑人、陷害人、取人性命的異類。如:「魔鬼常常誘惑意志不堅的人?!?/div>
《國語辭典》:十誡(十誡)  拼音:shí jiè
猶太教、基督教的十種戒約。相傳為上帝在西奈山上親自授予摩西,作為同以色列人訂立的約法。包括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別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名字、須守安息日為圣日、須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財物等。
《國語辭典》:撒旦  拼音:sā dàn
基督教中指稱魔鬼者。參見「撒但」條。
《國語辭典》:禁果  拼音:jìn guǒ
根據(jù)舊約創(chuàng)世紀記載,上主在伊甸園種有知善惡樹,所結(jié)的果不準人吃。后來亞當、夏娃受蛇的引誘,偷吃了此果,兩人發(fā)現(xiàn)自己都是赤身露體,為此感到羞恥,此果即為禁果。后多用來作為未婚男女性事的表徵。如:「偷嘗禁果」。
《國語辭典》: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比喻代人受罪過的人。參見「替罪羔羊」條。如:「你明明知道是我偷的,為什么要拿他當替罪羊?」
《國語辭典》:安息日  拼音:ān xí rì
猶太人以一周的第七日為安息日,除禮拜外,強調(diào)休息,與親友共享家庭生活,不做任何生產(chǎn)性的勞動工作。安息日時間為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天黑。
《國語辭典》:割禮(割禮)  拼音:gē lǐ
一種宗教儀式或傳統(tǒng)習(xí)俗。猶太教及伊斯蘭教于男子受教時,割去生殖器包皮的儀式。在某些國家亦有割除女性外生殖器的傳統(tǒng)習(xí)俗。
《漢語大詞典》:祝虎院
舊時對猶太教堂的稱呼。?;juhud的音譯,阿拉伯和波斯語中對 猶太 人之稱。 清 劉智 《天方典禮擇要解·居處》:“?;⒃?、祝乎德寺,俗謂挑筋教也?!?/div>
《國語辭典》:伊甸園(伊甸園)  拼音:yī diàn yuán
舊約創(chuàng)世紀中所記載的樂園。園中長著各種好看好吃的果樹,中央則種著生命樹和知善惡樹。有一條河由伊甸流出灌溉樂園。上帝所造的第一對男女亞當與夏娃即居住于園內(nèi)。在亞當與夏娃尚未偷嘗禁果之前,園內(nèi)生活沒有任何的憂愁與痛苦,后來借為人間樂園的代稱。如:「你這山居生活簡直就像伊甸園一樣嘛!」
《漢語大詞典》:一賜樂業(yè)教(一賜樂業(yè)教)
古代入居 中國 的 猶太 人對其 猶太教 的專稱?!耙毁n樂業(yè)”是 希伯來 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譯。其教傳入 中國 的年代,一說在 五代 后漢 (947-950年);一說在 金世宗 大定 三年(1163年),并在 開封府 建 猶太 寺。 明 弘治 二年《重建清真寺記》:“夫 一賜樂業(yè) 立教祖師 阿無羅漢 ,迺 盤古 阿躭 十九代孫也?!?明 正德 七年《尊崇道經(jīng)寺記》:“至於 一賜樂業(yè)教 ,始祖 阿躭 ,本出 天竺西域 ?!眳㈤?陳垣 《開封一賜樂業(yè)教考》、 潘光旦 《中國境內(nèi)猶太人的若干歷史問題》。
《國語辭典》:法利賽人(法利賽人)  拼音:fǎ lì sài rén
統(tǒng)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xiàn)于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fù)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后法利賽人不見于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xué)思想依舊流傳。
《漢語大詞典》:反對派
對習(xí)俗、法律、政策或運動的反對者
特指反對某項事物(如一項政策或政黨)的集體
辯論時持反對意見的一派
猶太教用語,特指堅持傳統(tǒng)教義而反對18世紀中葉東歐哈西德運動的猶太人
凡事抗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