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駿:指駿馬。唐韋應(yīng)物《酬鄭戶曹驪山感懷》:“萬馬自騰踏,八駿按轡行。”
巡非瑤水遠,跡是雕墻后。 杜甫 九成宮
來參八駿列,不假貳師功。 周存 西戎獻馬
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 張說 舞馬詞六首
云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 李商隱 九成宮
八駿空往還,三山轉(zhuǎn)虧蔽。 李頎 謁張果先生
不暇陪八駿,虜庭悲所遣。 杜甫 八哀詩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
八駿隨天子,群臣從武皇。 杜甫 城上
豈有四蹄疾于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杜甫 驄馬行
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苗晉卿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貫休 嵩里
萬馬自騰驤,八駿按轡行。 韋應(yīng)物 酬鄭戶曹驪山感懷
穆王八駿超昆崙,安用冉冉孤生根。 顧況 露青竹杖歌
人物簡介
【生卒】:759—830 【介紹】: 唐太原人,居揚州,字明揚。德宗貞元中擢進士第,登賢良方正制科。累遷侍御史,歷三原、長安令,有吏干。順宗時遷工部郎中,轉(zhuǎn)考功郎中,出為虢州刺史。憲宗元和時為御史中丞、京兆尹、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穆宗長慶時拜刑部尚書,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鹽鐵等使,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仍攜鹽鐵印,頗事搜剝。敬宗即位,罷使。后再領(lǐng)鹽鐵轉(zhuǎn)運使,加重銅、鹽稅,以錢物進奉朝廷,名為“羨余”。文宗大和初還京,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仍領(lǐng)鹽鐵使。封太原郡公。卒謚敬。播微時,嘗客揚州木蘭寺,隨僧飯,僧厭之,乃于飯后擊鐘,及播至,飯已畢。播愧恨,題詩而去。后鎮(zhèn)淮南,復(fù)游寺,見所題詩,已以碧紗籠之。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9—830 字明揚,排行八。太原(今屬山西)人,家于揚州(今屬江蘇)。德宗貞元十年(794)登進士第。同年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集賢校理,補盩厔尉。憲宗元和六年(811)由京兆尹遷刑部侍郎,充鹽鐵轉(zhuǎn)運使。穆宗長慶元年(821)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領(lǐng)使如故。文宗大和元年(827)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朝為左仆射同平章事,封太原郡開國公,卒謚敬。生平詳見李宗閔《太原王播神道碑銘并序》及《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王播與弟起、炎俱有文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唐詩匯評
王播(759-830),字明敬,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揚州(今屬江蘇)。貞元十年(795),登進士第,又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集賢校理,再遷監(jiān)察御史。貞元末,為三原令。元和中,歷御史中丞、京兆尹、刑部侍郎、禮部尚書,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長慶中,征還,為刑部尚書,領(lǐng)鹽鐵轉(zhuǎn)運使。旋拜相,出鎮(zhèn)淮南,仍領(lǐng)鹽鐵。大和中,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卒。播與弟炎、起皆有文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三首。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播字明揚。其先太原人。父恕官揚州。遂家焉。貞元中進士。舉賢良方正異等。憲宗朝累官禮部尚書。充劍南節(jié)度使。穆宗立。拜刑部尚書。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敬宗朝加檢校司空。文宗朝加檢校司徒。拜尚書左仆射。復(fù)輔政。封太原郡公。太清宮使。大和四年卒。年七十二。贈太尉。謚曰敬。
人物簡介
【生卒】:847—918 【介紹】: 五代時前蜀創(chuàng)建者。許州舞陽人,一說陳州項城人。字光圖。少無賴,販私鹽為業(yè)。唐末,從忠武軍為隊將,隨楊復(fù)光破黃巢軍,擢為都頭。后赴成都僖宗行在,被田令孜收為養(yǎng)子。僖宗返長安,建為神策軍宿衛(wèi)。僖宗光啟二年,護駕幸興元,出為壁州刺史。文德元年,授永平軍節(jié)度使。后建攻破成都,據(jù)兩川。唐昭宗天復(fù)三年,封蜀王。后梁滅唐,建遂自立為蜀帝,史稱前蜀。在位十六年。廟號高祖。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7—918 字光圖,排行八、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一作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少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人稱“賊王八”。后投忠武軍,累遷列校。廣明亂后,為都頭,入蜀馳援。僖宗歸京后,分典神策軍。不久,出為壁州(一說利州)刺史。在蜀召集亡命及溪洞酋豪,先后攻占劍南西川、東川、山南西道等地。昭宗天復(fù)三年(903),被封為蜀王。后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在成都稱帝,建前蜀。在位12年,蜀中頗為安定。廟號高祖。事跡見《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本傳、《十國春秋》本紀。《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初為列校。田令孜養(yǎng)為假子。拜諸衛(wèi)將軍。大順中累加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觀察處置云南八國招撫等使。景福二年加同平章事。乾寧四年。攻殺東川節(jié)度使顧彥暉。遂據(jù)有兩川之地。光化三年加中書令。命以西川節(jié)度使兼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賜爵瑯琊王。四年改封西平王。天復(fù)三年加守司徒。進爵蜀王。七年。梁受唐禪。遣使宣諭。拒不納。遂稱帝。國號大蜀。改元武成。光天元年六月殂。年七十二。僭謚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1090—1139 【介紹】: 宋上黨人,字子才。初為清河尉,曾從種師道守邊,有戰(zhàn)功。金兵攻汴,隸張所部,擢為都統(tǒng)制。率兵收復(fù)新鄉(xiāng),旋被金兵包圍,突圍至共城西山,創(chuàng)“八字軍”,屢破金兵,眾至十余萬,威震河朔。高宗紹興五年,知荊南府,屯田八百余頃。后歷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知邵州,卒于任。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王彥(一○九○——一一三九),字子才,河內(nèi)(今山西永濟一帶)人,或作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政和五年以武藝中選,補下班祗應(yīng),為清河尉。金人攻汴京,彥棄家赴闕,河北招撫使張所異其才,擢都統(tǒng)制。聚眾十馀萬,號八字軍,屢破金兵。建炎二年為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制置兩河軍事。張浚奏為利州路兵馬鈐轄,改金均房州安撫使、知金州。紹興中差知荊南府,充歸峽荊門公安軍安撫使,措置荊南屯田。為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以言者論罷政。起復(fù)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九年十月卒于官,年五十。彥累破堅敵,威震河朔,時稱名將。見《王彥行狀》(《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八),《宋史》卷三六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