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璋(1275年—1325年),高麗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號海印居士,蒙古名益智禮普化(意為小公牛)。父為高麗忠烈王王昛(王諶),母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魯揭里迷失(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謚莊穆王后)。他是第一位與蒙古人混血的高麗國王,自己也娶了元朝宗室女寶塔實憐(追贈薊國大長公主)。大德二年(1298年)接受忠烈王禪讓而即位,任內(nèi)實行改革,七個月后因得罪權(quán)門勢族及宗主國元朝而被廢,滯留中國十年之久,在此期間改名為“璋”。大德十一年(1307年)扶植元武宗即位有功,被元朝封為沈陽王(后改稱沈王),至大元年(1308年)忠烈王去世后再次即位為高麗國王,他復(fù)位后主要通過在元傳旨來控制朝政。皇慶二年(1313年)禪位于兒子王燾(高麗忠肅王),短暫回國后再次來華定居,延祐三年(1316年)又將沈王王位傳給侄兒王皓,自稱“太尉王”。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繼位后將他監(jiān)禁起來,后以學(xué)佛為名流放吐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死后獲赦,泰定二年(1325年)薨于元大都,元朝賜謚號忠宣,葬于德陵,高麗恭憫王加謚宣孝。
人物簡介
王燾(1294年—1339年),高麗王朝第27任君主(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小字宜孝,蒙古名阿剌訥忒失里,1335年一度改名為卐。他是高麗忠宣王王璋的次子,受父王禪讓繼位,先后迎娶三位元朝公主(濮國長公主、曹國長公主、慶華公主)。他在位前期,實權(quán)仍在留元的忠宣王手中,后來又面臨從弟王皓(元朝沈王)對王位的覬覦。他于1321年到1325年被扣押在元朝,甚至遭遇了元朝將高麗廢國立省的危機(jī),不過沒被付諸實施,高麗國運(yùn)可謂不絕如縷?;\罩在這種陰影下的王燾無心理政,在1330年禪讓于世子王禎(高麗忠惠王),1332年被元朝復(fù)位。1339年去世,葬于毅陵。元朝賜謚號“忠肅”,其子恭憫王加謚“懿孝”。
人物簡介
王顓(1330年—1374年),高麗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初名祺,1366年改名顓,號怡齋、益堂,蒙古名伯顏帖木兒。父為高麗忠肅王王燾,母為恭元王后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少年時代入質(zhì)宗主國元朝10年,娶元宗室女寶塔失里(追贈魯國大長公主,謚仁德王后)為妻。1351年冬,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而成為高麗國王。他在位時對內(nèi)力圖改革積弊,振興高麗王朝;對外則利用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之機(jī),于1356年鏟除奇轍為首的親元勢力,擺脫元朝控制,并向北開拓大片疆域。然而高麗接連遭遇倭寇之患、紅巾軍東征和崔濡率元軍奉德興君入侵高麗等動亂,改革力不從心,國勢日益衰落。1365年任用辛?xí)H進(jìn)行改革。1370年接受明朝冊封為高麗國王。1371年殺辛?xí)H。1374年被侍衛(wèi)洪倫及宦官崔萬生等弒殺,葬于玄陵。1385年明朝賜謚號“恭憫”,高麗加謚恭憫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他工于書畫,有《天山大獵圖》《廉悌臣像》等作品傳世。
人物簡介
王?(1338年 —1352年),高麗王朝第30任君主(1349年—1351年在位)。蒙古名迷思監(jiān)朵兒只。他是高麗忠惠王王禎庶子,母親是禧妃尹氏。1348年受封慶昌府院君,同年底其兄忠穆王王昕薨,他被元順帝召入元朝,并受封為高麗國王。他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倭寇。1351年元順帝廢?立祺,他被遷往江華島居住,翌年遭毒死。死后葬于聰陵,元廷賜謚號“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