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馬班(馬班)  拼音:mǎ bān
漢司馬遷作《史記》,班固作《漢書》,皆為良史之材,世稱為「馬班」?!段氖吠x。內(nèi)篇一。書教下》:「史氏繼春秋而有作,莫如馬班。」也作「班馬」。
《漢語大詞典》:班書(班書)
指 漢 班固 所著的漢書宋書·謝靈運傳:“惟昔《小雅》,逮于 班 書。” 唐 陸龜蒙 《寄淮南鄭寶書記》詩:“ 煬帝 帆檣留澤國, 淮王 牋奏入 班 書。” 宋 洪邁 《〈班馬字類〉序》:“今之為文者必祖 班 馬 , 馬 史無善注,厪殆至于不能讀,故 班 書顯行?!?清 趙翼 陔馀叢考·后漢書二:“ 史遷 於各紀傳后,有 太史公 論斷一段, 班 書倣之,亦於各紀傳后作贊。”
分類:班固
《漢語大詞典》:揚班(揚班)
漢 代文學家 揚雄 和 班固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至於 揚 班 之倫, 曹 劉 以下,圖狀山川,影寫云物,莫不纖綜比義,以敷其華?!?/div>
分類:揚雄班固
《漢語大詞典》:史班
漢 代大史學家 太史公 司馬遷 和 班固 的并稱。 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遠棄 史 班 ,近宗 徐 庾 。”
《漢語大詞典》:楊班(楊班)
漢 揚雄 與 班固 的并稱。楊,通“ 揚 ”。《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 屈平 、 宋玉 導清源於前, 賈誼 、 相如 振芳塵於后…… 王褒 、 劉向 、 楊 、 班 、 崔 、 蔡 之徒,異軌同奔,遞向師祖?!?李善 注:“ 揚 , 揚子云 。 班 , 班孟堅 ?!?清 顧炎武 《答原一公肅兩甥書》:“隨廚俊之后塵,步 楊 班 之逸躅?!?/div>
分類:揚雄班固
《漢語大詞典》:班漢(班漢)
指 班固 的漢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 沛國 劉顯 博覽經(jīng)籍,偏精 班 《漢》。” 唐 劉知幾 史通·世家:“蓋 班 《漢》知其若是,釐革前非?!?唐 顏真卿 《送辛子序》:“醇白之士曰 隴西 辛晃 ,鋭業(yè) 班 《漢》?!?/div>
分類:班固
《國語辭典》:東觀(東觀)  拼音:dōng guàn
東漢時皇家藏書樓,在洛陽南宮,也是宮中著述和修史的地方?!逗鬂h書。卷五。孝安帝紀》:「詔謁者劉珍及五經(jīng)博士,校定東觀五經(jīng)、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唐。章懷太子。注:「洛陽宮殿名曰:『南宮有東觀。』」
《國語辭典》:漢書(漢書)  拼音:hàn shū
書名。東漢班固撰。記載西漢的歷史,一百二十卷。體例分為紀、表、志、傳。為二十四史之一,亦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國語辭典》:伐鼓  拼音:fā gǔ
擊鼓,指出兵征討。《詩經(jīng)。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jié)h。班固〈兩都賦〉:「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師。然后舉烽伐鼓,申令三驅。」
《國語辭典》:班馬(班馬)  拼音:bān mǎ
1.離群的馬?!蹲髠鳌O骞四辍罚骸感喜嬷行胁唬骸河邪囫R之聲,齊師其遁。』」唐。李白 送友人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br />2.漢班固和司馬遷的合稱?!稌x書。卷八二。陳壽傳。史臣曰》:「丘明既沒,班馬迭興,奮鴻筆于西京;騁直詞于東觀?!挂沧鳌格R班」。
《國語辭典》:連珠(連珠)  拼音:lián zhū
1.連珠體的別名。參見「連珠體」條。
2.一種修辭方法。是以每一句結尾的語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使兩句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珠鍊串在一起般,故稱為「連珠」。
3.比喻密集而連續(xù)不斷。薛仁貴征遼事略:「百姓連珠兒納喊,太宗喝采不迭?!埂段拿餍∈贰返谖辶兀骸讣谞I埋伏盡起,槍聲如連珠一般。」
《國語辭典》:并出(并出)  拼音:bìng chū
同時出現(xiàn)、同時存在。漢。班固〈公孫弘傳贊〉:「群士慕響,異人并出。」南朝梁。沈約〈恩倖傳論〉:「郡縣掾吏,并出豪家,負戈宿衛(wèi),皆由勢族?!?/div>
《國語辭典》:班揚(班揚)  拼音:bān yáng
John Bunyan
人名。(西元1628~1688)英國小說家。幼年貧苦失學,曾任浸信會牧師,從事布道工作。西元一六六○年,英國王政復辟之后,以叛離國教罪名,被捕下獄,歷時十二年。著有宗教寓言小說《天路歷程》,影響極大。也譯作「邦揚」、「彭揚」。
《國語辭典》:班史  拼音:bān shǐ
稱班彪、班固、班昭所著的漢書。《陳書。卷三○。陸從典傳》:「從典篤好學業(yè),博涉群書,于班史尤所屬意。」唐。薛元超 諫皇太子箋:「伏乞聽政馀閒,留情墳典,所讀班史,請畢殘功。」
分類:班固
《國語辭典》:未察  拼音:wèi chá
沒仔細考量或明辨。如:「一時未察,以致釀成巨禍?!?jié)h。班固〈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猶未察?!谷龂?。曹植〈洛神賦〉:「俯則未察,仰以殊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