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陶瑜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陶瑜,乾道中任太平州繁昌縣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贛州龍南人,字珍叟。孝宗淳熙間進士。官進賢令。工詩,有《崆峒詩集》。
全宋詩
繆瑜,字文珍,龍南(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進賢縣。著有《崆峒集》,已佚。事見明嘉靖《贛州府志》卷九、清同治《進賢縣志》卷一三。今錄詩三首。
劉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棣州人。家貧甚,母喪無力安葬,乃質(zhì)其子以給喪事。章宗明昌中,詔賜粟帛,復(fù)其終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32 【介紹】: 金宗室,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渝。完顏永功子。善詩,工真草書。累封密國公。日以講誦吟詠為事,與文士趙秉文、元好問輩交善。居汴時,客至貧不能具酒肴,蔬飯共食。有《如庵小稿》。
中州集
密公,字子瑜,興陵之孫,越王之長子。百年以來,宗室中第一流人也。少日學(xué)詩于朱巨觀,學(xué)書于任君謨,遂有出藍之譽。文筆亦委曲,能道所欲言。朝臣自閒閒公、楊禮部、雷御史而下,皆推重之。資雅重,薄于世味,好賢樂善,寒士有不能及者。明昌以來,諸王法禁嚴(yán),諸公子皆不得與外間交通,故公得窮日力于書。讀通鑒至三十馀過,是非成敗,道之如目前。越王薨后,稍得出?文士,輩亦時至其門。家所藏法書名畫,幾與中秘等。客至,貧不能具酒肴,設(shè)蔬飯與之共食,焚香煮茗,盡出藏,書商略之。談大定、明昌以來故事,或終日不聽客去,風(fēng)流蘊藉,有承平時王孫故態(tài),使人樂之而不厭也。所居有樗軒,又有如庵,自號樗軒老人,其詩號如庵。小藁圍城中,以疾薨,時年六十一。
人物簡介
密璹(1172年—1232年),又名完顏璹,本名壽孫,字仲實,一字子瑜,號樗軒老人。金世宗之孫,越王完顏永功之子。生于金大定十二年,潛心學(xué)問,“日以講誦吟詠為事,時時潛與士大夫唱酬”,“家所藏法書名畫,幾與中秘等”。元好問說他“于書無所不讀,而以《資治通鑒》為專門,馳騁上下千有三百馀年之事,其善惡、是非、得失、成敗,道之如目前,穿貫他書,考證同異,雖老于史學(xué)者不加詳也”,與蔡圭、蕭貢并稱《通鑒》名家。卒于天興元年,終年六十一歲。累封密國公,有詩詞名《如庵小稿》。
楊瑜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三年(1243)任通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8 【介紹】: 元兗州曲阜人,字德潤。歷鄒、陽曲教諭。順帝至正十八年,避兵走鄆城,為田豐軍所執(zhí),以不肯寫旗,被殺。
林瑜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瑜,福建連江縣西鋪人,進士出身。洪武十七年,福建甲子鄉(xiāng)試中舉。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會試中進士,擔(dān)任江夏縣知縣、云南參政。
周繼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2 【介紹】: 明江西撫州人。官松江府同知。建文時,勤王詔下,撰文張榜募義勇,申言大義,感動人心。成祖即位,械至南京,磔于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龍巖人,字子潤,號后山。洪武中由太學(xué)生累官江西按察僉事,永樂中官至浙江左參政。工書能詩。
漏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叔瑜,一字大美,號越南。建文時官河南道御史。有《石軒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楚英。永樂二年進士。授給事中,調(diào)為鈞州判官。廉勤有為,均平賦役,凡利于民者即興之,妨于民者即去之。秩滿留任,始終如一。
維基
白瑜(生年不詳—卒年不詳),字楚英,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第三甲第十名同進士出身。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授給事中。出為湖廣均州判官。清廉勤政有為,任期秩滿而民眾不希望其離任,拜訪官府請求留任。最終任福建市舶司正提舉。曾經(jīng)購買捐出若干畝田地于縣學(xué),幫助諸生用以耕種廩給。
韓瑜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韓瑜,進士。永樂四年(1406年),韓瑜中丙戌科殿試三甲第四十五名進士。六月,授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9 【介紹】: 明淮安府山陽人,字廷器。以總旗選隸趙王府護衛(wèi)。永樂末以告發(fā)中官黃儼等謀弒帝立趙王事,擢遼海衛(wèi)千戶。仁宗立,遷左副總兵,鎮(zhèn)淮安,董漕運,守陳瑄成法不變。
黃彥俊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黃彥?。?5世紀(jì)—15世紀(jì)),名瑜,字彥俊,以字行,浙江臺州府黃巖縣人。黃彥俊在宣德四年(1429年)由儒士中舉人,正統(tǒng)元年(1436年)成進士,獲授兵部職方司主事。當(dāng)時必須任滿九年京官才能追贈父母同等官職,黃彥俊任官聲譽良好,同僚多次疏薦,他也因為希望讓父母獲得推恩而推辭,不久因病去世,人們都為他可惜,有《職方集》流傳,其后以兒子黃孔昭顯貴,追贈工部右侍郎,學(xué)士陳循為其撰寫墓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9—148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廷玉。宣德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究心律例條格。景泰中,任山東布政使。天順二年,任刑部尚書。熟習(xí)法律、典故,屢辨冤獄。卒謚康僖。
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字廷玉,號省庵。年十四為名諸生,弱冠中進士,授刑曹。奉命出錄兩淮、江南北十七郡獄參錯訊,鞫務(wù)得平,所釋系囚三百馀人,改從輕比者千馀人。歷遷郎中,以才望擢為山東布政使。齊魯大饑,民相聚鬨取富人粟。監(jiān)司坐強劫,當(dāng)死。公曰:民苦饑,攘粟以免道殣耳,奚更殺之。改從搶奪,例俱得免死。英廟初復(fù)辟,李文達公賢時,為上言公才。及刑部尚書闕,朝議數(shù)擬以進,俱不許,遂徵拜公。及陛謝,上語左右曰:國家持刑得人矣。公先在刑曹,于格律輕重,盡若披掌。凡有大獄,諸曹不能決,先質(zhì)于公。公曰:某年某所獄類此,可比擬。曹吏發(fā)故牒視之,不少差。時門達治錦衣獄,用法酷。弘農(nóng)衛(wèi)卒誣指揮李斌謀反事下達煅煉,具獄,會廷議,公獨言其冤。達怒,語侵公,公曰:瑜所執(zhí)者,祖宗法耳,奈何枉人至族耶?達奏公庇反者,上不聽,為赦斌妻子。未幾達敗,言者俱欲置之死。李文達以質(zhì)公,公曰:達典制獄,任情輕重是其罪,然視紀(jì)綱馬順則有間矣,達卒得不死。曹欽夜為亂,公被執(zhí),巳知為公,遂釋不害?;驁?zhí)欽佃人數(shù)千,俱為逆黨,公以欽謀逆?zhèn)}卒,諸佃相去各數(shù)百里,豈得與謀,盡釋之。上素重公名,凡游上苑出獵,俱召公從行,禮遇甚渥。憲廟初年,公歷九載,乞致仕。上曰:國家方倚任老成,卿安得去。每遇小疾,上遣御醫(yī)往視,中使臨問,賜飲饌相望。疾少間,特免公朝參。復(fù)六年,堅乞骸骨歸老,上特賜寶鈔治行,進公階榮祿大夫。公初在曹,年少有重名,故以郎擢長外藩,以外藩特召為尚書,俱異數(shù)也。方官主事時,郎中仲閔為之長。仲君心知公大器,每舉太祖太宗朝法比沿革告公,且曰:陸君他日必大用,此國家舊典,當(dāng)先盡心。故公于律例條格,無不精晰。既入掌邦憲,每舉仲君所言教。其屬吏見諸曹賢者,禮之若賓友。其用法酷者,輒嚴(yán)責(zé)之,務(wù)使持平乃已。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凡會鞫強斷,眾莫敢抗。公徐發(fā)一言,執(zhí)理定罪,深不覺自詘。前后在刑曹十八年,尚書十五年,倚任既久,遂為國家名法臣第一。公家在鑒湖,晚年鶴發(fā)曳杖,逍遙十洲間,為詩吊賀季真。里居復(fù)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謚康僖。其族人世有顯者。
維基
陸瑜(1409年—1489年),字廷玉,號省庵,浙江鄞縣城內(nèi)月湖邊人。天順、成化間官至刑部尚書。宣德七年(1432年)舉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九名。宣德八年(1433年)參加癸丑科會試第五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三十二名,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員外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受命與郎中郭恂審察南北直隸獄囚,巡行淮揚十七郡,審核釋放無罪囚犯上百人,升任郎中。景泰二年(1451年),擢山東右布政使,轉(zhuǎn)左。天順二年(1458年)升刑部尚書。成化五年(1469年)致仕,弘治二年(1489年)卒,謚康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