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王瑜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2—561 【介紹】: 南朝陳瑯邪臨沂人,字子圭。美風儀,與兄王場并知名。年三十,官至侍中。陳武帝永定元年,使北齊被囚。天嘉二年還朝,復官侍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3 【介紹】: 北齊宗室,字正德。高澄長子。封河南王。讀書敏速,十行俱下。歷位中書令、司州牧。孝昭帝殺開封王楊愔,預其謀。武成帝(高湛)即位,禮遇特隆。以通爾朱御女事泄,帝怒,使婁子彥載以出,鴆之于車。至西華門,煩熱躁悶,投水而絕。
敬長瑜 朝代: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齊平陽太平人。敬顯俊子。武成帝時為廣陵太守,多所受賄。刺史陸駿將劾之。長瑜賄賂和士開,士開以書屏風詐為長瑜所獻。帝悅,俟駿表至,不問。后遷合州刺史,陷于陳,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77 【介紹】: 北周安定三水人,字景瑜。世為西州大姓,徙居京兆。魏末辟州都督,宇文泰為州牧,補主簿。西魏時,歷丞相府行參軍,蕃部、兵部、虞部、民部、吏部諸曹郎中。武帝建德中累官隨州刺史,為政簡惠,百姓安之。卒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陳吳郡吳人,字干玉。陸琰弟。少篤學,美詞藻。曾師事周弘正學《老子》、《莊子》,又從僧滔受《成實論》。州舉秀才,為安成王行參軍,遷東宮學士。宣帝太建中,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全陳文·卷十七
瑜字,干玉,瓊從父弟。天嘉中,州舉秀才,除驃騎安成王行參軍、,轉(zhuǎn)軍師晉安王外兵參軍東宮學士。太建中,遷尚書祠部郎中,歷桂陽王功曹史、兼東宮管記,累遷永陽王文學、太子洗馬、中舍人,卒,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有集十卷。
僧慧瑜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2—640 【介紹】: 隋唐時僧。俗姓岑。三歲喪二親,養(yǎng)于舅氏。五歲于長沙寺出家。從師習三論大品,得其宗領。后住玉泉山草庵中二十三年。太宗貞觀十年,出住荊州升覺寺,弘傳三論宗法。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俗岑姓。襄陽人。三歲失怙恃。養(yǎng)于外家。五歲隨外祖。往聽講長沙寺見佛啼泣戀慕。愿留遂依寺之救苦法師落?。五十日能覆誦大品部文。晚究三論。及大品義隋季之亂。避玉泉山中宴坐草庵。二十三年如一日。山寺之側(cè)有泉。然莫知其名。豈所謂玉泉者歟。黑蛇長二丈許。隱顯不常。如守護狀。群盜戒勿近。有張赫伽者。渠魁也。尤勇悍挾兩刃與惡少數(shù)十輩。欲殺蛇。蛇張目出光二百步外。賊恐懼顛仆再閱日。瑜聞而馳往。為誦大品大明。祝蛇隨瑜行賊之死者七人。至是活其三人。于是四遠供施委積。貞觀十年。荊州道俗請于升覺寺開三論大品。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寺人皆見群星墜井。八月十七日。講大品。至往生文。未訖手執(zhí)如意示寂于座。壽七十九。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四 義解篇十
釋慧瑜。姓岑氏。少孤窘。三歲二親俱喪。養(yǎng)于舅氏。五歲隨外祖往長沙寺聽。見佛啼泣戀慕不肯還家。遂住之為寺救苦法師弟子。令誦大品。五十日中一部通利。晚聽三論大品。鏡其宗領。隨有行文。觀用明的。逢難入玉泉山。寺側(cè)有泉旁作草庵。于中宴坐二十三年。初無暫離。觀心純凈未可言睹。泉神供奉時或見聞。黑蛇一頭長二丈許。隱顯現(xiàn)身如守護相。群賊雖來無敢近者。有老賊張赫伽者。勇悍無前攜引十賊。身挾兩刀欲殺此蛇。去二百步。蛇乃張目出光。賊徒皆倒經(jīng)兩日間瑜覺往救。七人已死。蛇隨瑜行。為誦大品大明咒訖。三人方活。于是四遠聞風往造供施委積。貞觀十年。荊州道俗請出勝覺寺講三論大品。開化未聞佛法由盛。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合寺同見群星入井。不測其故。至八月十七日。講大品至往生文未訖。手執(zhí)如意于座而卒。春秋七十有九。
僧世瑜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83—645 【介紹】: 隋唐時僧。臺州人。俗姓陳。隋煬帝大業(yè)中于綿州震響寺倫法師所出家。唐太宗貞觀初,夢有四龍入心眼,覺,遂悟《三論》宗旨。后住綿州大施寺。卒時,跏坐手執(zhí)爐,刺史劉德威作龕坐之,三年不倒。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臺州陳氏子。少孤以傭保自活。旋棄去。遂遠從綿州震響寺倫法師出家。時則隋之大業(yè)十二年也。一食常坐。頭陀自持。未幾徙居利州之籍住寺。后入益州綿竹縣響應山尤久。其山深僻夐絕人煙。獨賴四猿時供果蓏。嘗有信士。母丘生。負糧以饋。及還于山半。見二客貌甚青色。各持蓮華蔗芋云。以獻禪師。然不知何從來也。六時行道鳥獸為徒。三年之中所食。僅盡米一石七升。始汲一泉。俄而二泉又出其下。清甘可愛。貞觀初。偶夢四龍入心目中。自爾默會三論宗旨。遂依靈睿法師于綿之大施寺。是正其義。尋而覆述。皆契疏鈔。忽造崇樂寺。謂其友曰。我且游方矣。其友喻以道無不在安用游方。乃還大施寺。則人初不知其坐逝于房中也。俄覺房出香氣?;螂S香氣。入房見之。并將三金錢于坐處。然猶執(zhí)香爐云。時蓋十九年四月八日也。春秋六十三。刺史劉德威作龕奉全身其內(nèi)。歷三年貌如生。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 習禪五
釋世瑜。姓陳氏。住始州。父母早亡。傭作取濟。身形偉壯。長八尺三寸。希向佛理無由自達。大業(yè)十二年。往綿州震響寺倫法師所出家。一食頭陀勤苦相續(xù)。又往利州入籍住寺。后入益州綿竹縣響應山。獨住多年。四猿供給山果等食。有信士母家生者。負糧來送驚訝深山。常燒熏陸沈水香等。既還山半路見兩人形甚青色狀貌希世。負蓮華蔗芋而上。云我供給禪師去也。然其山居三年之中。食米一石七斗。六時行道以猿鳴為候。初惟一泉后有三泉又出流下。貞觀元年。夢有四龍來入心眼。既覺大悟三論宗旨。遂往靈睿法師講下。所聞詞理宛若舊尋。即而覆述。便往綿州住大施寺。至十九年四月八日往崇樂寺。言話欲游方去?;蛴杏髟?。只此寺者是諸方也。因還大施本房。香氣滿室。坐處之地涌三金錢。合眾尋香從瑜房而出。乃見加坐手尚執(zhí)爐。刺史劉德威慶所未聞。作龕坐之。三年不倒。春秋六十三矣。
神僧傳·卷第六
釋世瑜。姓陳氏。住臺州。大業(yè)十二年往綿州震響寺倫法師所出家。一食頭陀勤苦相續(xù)。又往利州入籍住寺。后入益州綿竹縣響應山獨住多年。四猿供給山果等食。有信士母家生者。負糧來送。驚訝深山常燒薰陸沈水香等。既還山半路見兩人。形甚青色狀貌希世。各負蓮華蔗芋而上。云我供給禪師去也。然其山居三年之中食米一石七升。六時行道以猿鳥為侶。初唯一泉。后有三泉流出于下。貞觀元年夢有四龍來入心眼。既覺大悟三論宗旨。遂往靈睿法師講下。所聞詞理宛若舊尋。便往綿州住大施寺。至十有九年四月八日。往崇樂寺言語欲游方去?;蛴杏髟弧V淮怂抡呤侵T方也。因還大施本房香氣滿室。坐處之地涌三金錢。合眾尋香從瑜房而出。乃見加坐手尚執(zhí)爐奄然而逝。春秋六十三矣。
袁公瑜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3—685 【介紹】: 唐京兆人,字公瑜。年十九,為文德皇后挽郎。授晉州司士。太宗貞觀末,為大理司直、并州晉陽令,遷大理寺丞。高宗永徽初,為都官、兵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六年,為御史中丞。顯慶四年,為中書舍人。龍朔中,為西臺舍人,遷司刑少常伯。后貶代州長史,改西州長史,轉(zhuǎn)庭州刺史,遷安西副都護。永隆間,得罪流振州,又徙白州。卒于貶所。
郭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高宗顯慶元年,官太子洗馬,受詔助玄奘譯經(jīng)。遷率更令、崇賢館學士。皇太子李弘受《春秋左氏傳》于瑜,瑜以安上理民,莫善于禮,請?!?a target='_blank'>春秋》而讀《禮記》。龍朔二年,受詔與許敬宗等撰成《瑤山玉彩》五百卷,奏上之。有《古今詩類聚》七十九卷、《修多羅法門》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洺州廣平人。武則天、中宗時,歷官倉部員外郎,遷倉部、度支二曹郎中。玄宗先天中,自司農(nóng)少卿左遷涪州別駕。開元中,累遷慶州都督。轉(zhuǎn)廣州都督,道病卒。
成伯瑜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四百二
伯瑜。開元時人。
荔非守瑜 朝代:盛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 【介紹】: 唐人。為將軍。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反,破陳留,陷滎陽。次罌子谷,守瑜邀擊之,殺數(shù)百人,流矢及祿山輿,祿山不敢過,乃取谷南而過。守瑜矢盡,投河而死。
閻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代宗廣德末為袁州刺史。時安史之亂方平,兵戎未息。瑜專務德化,招集流亡四民復業(yè)。及改撫州刺史,袁州百姓隨從而去,吏莫能止。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可頻瑜,誤。德宗建中年間任藍田尉。《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五
瑜。建中時官藍田尉。
魏叔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尋。唐魏郡內(nèi)黃人,一說館陶人。魏徵少子。歷官豫州刺史、潞州刺史、職方郎中。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魏華及甥薛稷,世稱善書者“前有虞、褚,后有薛、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