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瑕瑜互見(瑕瑜互見)  拼音:xiá yú hù xiàn
語本《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贡扔魅秉c與優(yōu)點自然并存?!睹魇?。卷一六○。王彰等傳。贊曰》:「綜其生平,瑕瑜互見?!骨濉r周頤《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二。嚴廷中揚州好》:「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镵造物之致,而瑕瑜互見?!?/div>
《國語辭典》: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瑕,玉的斑點。瑜,玉的光澤。瑕不掩瑜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稌x書。卷六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jīng)『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顾巍I鄄渡凼下勔姾箐洝肪硭模骸赶г罩傺?,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歟!」
《國語辭典》:抉瑕掩瑜  拼音:jué xiá yǎn yú
瑕,玉上的斑點。瑜,美玉的光彩。抉瑕掩瑜指挑剔玉上的微小缺點以掩沒它的光彩。比喻以嚴刻的議論抹煞別人的優(yōu)點。唐。嚴郢〈駮太常擬故相國江陵尹謚議〉:「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乃抉瑕掩瑜之論,非中適之言也?!?/div>
《國語辭典》: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  拼音:yú jiā shī dì lùn
佛教典籍。無著者。唐代玄奘譯,百卷。內(nèi)容總述唯識理論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經(jīng)驗歷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典。本論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漢譯,如北涼曇無讖譯的《菩薩地持經(jīng)》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菩薩戒經(jīng)》九卷、南朝陳真諦譯的《決定藏論》三卷皆是。也稱為「十七地論」。
《國語辭典》:既生瑜,何生亮  拼音:jì shēng yú,hé shēng liàng
(諺語)瑜,周瑜。亮,諸葛亮。周瑜年少得志,且機智過人,但每次計謀皆被諸葛亮識破,臨死之際,感慨萬千,遂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后用以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如:「他一向以公司的業(yè)務王牌自詡,但自從小李進公司后,表現(xiàn)杰出,他常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國語辭典》:握瑜懷玉(握瑜懷玉)  拼音:wò yú huái yù
比喻飽富學識、才能?!赌鲜?。卷五○。庾易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xiāng)而嘆息?!?/div>
分類:學識才能
《國語辭典》:瑜伽行派  拼音:yú jiā xíng 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xiàn)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回的主體。此派經(jīng)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瑜伽宗  拼音:yú jiā zōng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為祖。主張外境是虛幻,只有心識是真實的存在。一切現(xiàn)象都是心識所轉(zhuǎn)化變現(xiàn)?!?a target='_blank'>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四:「曉因明論,則思擬陳那;味瑜伽宗實罄懷無著?!挂卜Q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瑜伽派  拼音:yú jiā pài
古代印度六大哲學派之一,紀元前二世紀,巴盾甲利(Patanjali)所創(chuàng)。其目的在用禪定的想方法與自在天合一,使精神從身體分離,入于平等一味之境。
《國語辭典》:夏元瑜  拼音:xià yuán yú
人名。(西元1909~1995)杭州人。有名的動物標本制作專家。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留學日本東大及九大,攻讀應用動物學。曾任教于北京大學,擔任過北京動物園「萬牲園」的園長。來臺后,曾任短期公職,即致力于標本教具制作及教學。退休后,專事寫作,文風幽默風趣,被譽之為「老蓋仙」。
《國語辭典》:懷瑾握瑜(懷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瑾、瑜皆為美玉。懷瑾握瑜比喻懷有高貴的美德與才能。《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埂读簳?。卷五五。豫章王綜傳》:「懷瑾握瑜空擲去,攀松折桂誰相許?!?/div>
《漢語大詞典》:尺瑜寸瑕
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點。 宋 岳珂 《寶真齋法書贊·蔣觀文錢塘天府二帖贊》:“尺瑜寸瑕,工所不棄?!?/div>
《漢語大詞典》:末羅瑜(末羅瑜)
南海古國名。一譯 末羅游 。一般認為 末羅瑜 和 元 代及其后載籍提到的 木剌由 、 麻里予兒 、 巫來由 、 無來由 ,均為 馬來 人自稱Melayu的譯音。但 唐 代的 末羅瑜 故地在 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剌島 的 占碑 一帶。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長截洪溟,似山之濤橫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未隔兩旬,果之 佛逝 。經(jīng)停六月,漸學聲明。王贈支持,送往 末羅瑜國 ?!眳㈤?王賡武 《〈海國聞見錄〉中的“無來由”》。
三密瑜伽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總名真言之行法也。以真言之行法欲得三密之瑜伽故也。瑜伽者相應之義,身結(jié)印口唱咒意觀理,此三事相應,又眾生之三業(yè)與佛之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謂之瑜伽。依此瑜伽成就所求之事。
【佛學常見辭匯】
瑜伽是相應的意思。眾生的三業(yè)與佛的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叫做三密瑜伽。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頓證毗盧舍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四十二字之字輪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