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3分類詞匯 87
《國語辭典》:白墠  拼音:bái shàn
制造石灰和瓷器的原料。參見「白堊」條。
《國語辭典》:白墡  拼音:bái shàn
制造石灰和瓷器的原料。參見「白堊」條。
《國語辭典》:白??  拼音:bái dǔn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制造瓷器所用的瓷土,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縣。清。朱琰《陶說》卷一:「石產(chǎn)江南徽州祁門縣坪里谷口二山,距窯廠二百里,開窖采取,剖之,中有黑花如鹿角菜者,土人藉溪流設(shè)輪作碓,舂細淘凈,制如土磚,名曰:『白??』。」
《國語辭典》:康青  拼音:kāng qīng
清康熙時瓷器上的青色稱為「康青」,以艷麗光彩著稱。
《國語辭典》:瓷刻  拼音:cí kē
用鎢鋼刀或鉆石刀,在上釉的素色瓷器上雕刻書畫的工藝品。
《國語辭典》:吹釉  拼音:chuī yòu
一種瓷器上釉的方法。以細紗蒙住小竹筒的一端,將釉從另一端灌入,然后吹氣,使釉通過細紗吹至瓷器的坯土上。
《國語辭典》:釉下彩  拼音:yòu xià cǎi
以彩色釉在瓷器上繪制花樣后,再加上一層透明的釉,使花紋不易消失的一種瓷器著色方法。因釉彩隱于透明釉之下,故稱為「釉下彩」。
《國語辭典》:丁鈴當(dāng)啷(丁鈴當(dāng)啷)  拼音:dīng líng dāng lāng
擬聲詞。形容金屬、瓷器等連續(xù)撞擊的聲音。如:「地震來時,廚匱上的碗盤鍋蓋瞬間丁鈴當(dāng)啷作響?!挂沧鳌羔斺忚K鋃」。
《國語辭典》:鈞州窯(鈞州窯)  拼音:jūn zhōu yáo
河南省鈞州所出產(chǎn)的瓷器。參見「鈞窯」條。
《國語辭典》:耀州窯(耀州窯)  拼音:yào zhōu yáo
西安北方銅川縣黃堡鎮(zhèn)所造的瓷器。耀州窯的釉色可分為兩種,一種不泛光,受越窯影響;另一種則呈玻璃光,為仿汝窯之器,但較汝窯為淡,略呈姜黃色。
《國語辭典》:陶瓷器  拼音:táo cí qì
陶器與瓷器的總稱。經(jīng)陶土或瓷土用水和成漿,然后注漿于模型翻制成型,再置于空氣中乾燥后經(jīng)窯燒、施釉、著色彩飾,重新燒制而成。簡稱為「陶瓷」。
《漢語大詞典》:缸胎
胎土粗厚的瓷器。 馮先銘 《瓷器淺說》:“缸胎,專指胎土粗而厚重的一種瓷器,如 遼 瓷和 山西 、 陜西 一帶燒制的黑釉厚胎瓶之類?!?/div>
分類:瓷器
《漢語大詞典》:魂瓶
古代明器。也叫魂魄瓶、谷倉。多系青瓷器,器形作平口罐或五孔罐狀,并堆塑樓闕、人物、佛像、鳥獸等,有的還有紀年文字,是一種與宗教迷信有關(guān)的隨葬器物。均在我國南方的 六朝 古墓中發(fā)現(xiàn)。
《漢語大詞典》:百圾碎
宋 哥窯瓷器的別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哥窰淺白斷紋,號百圾碎。 宋 時 章生一 、 生二 兄弟,皆 處州 人,主 龍泉 之琉田窰。 生二 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窰之類。 生一 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窰。”
分類:瓷器
《國語辭典》:繃瓷(繃瓷)  拼音:bèng cí
釉層有不規(guī)則碎紋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