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3分類詞匯 87
《國語辭典》:瓷器  拼音:cí qì
以瓷土燒制成的器物。一般燒制過程為以經(jīng)過精選或淘洗過的瓷土為原料,坯質(zhì)具半透明性,經(jīng)攝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九百度的高溫培燒。成品質(zhì)地堅硬細(xì)致,叩之有金石聲,表面上有玻璃質(zhì)的釉,細(xì)膩富光澤。中國古代以瓷器為重要特產(chǎn),故有「瓷國」的稱呼。也作「磁器」。
《國語辭典》:陶瓷器  拼音:táo cí qì
陶器與瓷器的總稱。經(jīng)陶土或瓷土用水和成漿,然后注漿于模型翻制成型,再置于空氣中乾燥后經(jīng)窯燒、施釉、著色彩飾,重新燒制而成。簡稱為「陶瓷」。
《分類字錦》:瓷器種瓜(瓷器種瓜)
續(xù)仙傳:馬湘治道術(shù),后游常州,會馬植移常州刺史,素聞湘名,乃邀相見,留之郡齋?;蝻嬍炒?,植請見小術(shù),乃于席上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jié)實取食,眾賓皆稱香美,異于常瓜。
分類:
《漢語大詞典》:鐵胎(鐵胎)
(1).用鐵制作的內(nèi)部襯墊物。新五代史·雜傳十五·慕容彥超:“其被圍也,勉其城守者曰:‘吾有銀數(shù)千鋌,當(dāng)悉以賜汝?!娛克较嘀^曰:‘此鐵胎爾,復(fù)何用哉!’皆不為之用?!?br />(2).指胎土含鐵量較多的瓷器。如 宋 建窯兔毫盞之類。參閱《文物》1959年第2期 馮先銘 《瓷器淺說》。
《國語辭典》:定瓷  拼音:dìng cí
宋時定州所出產(chǎn)的瓷器,稱為「定瓷」。參見「定窯」條。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谖宄觯骸笘|坡送了一把定瓷壺,山谷送了一斤陽羨茶?!?/div>
分類:瓷器寫作
《國語辭典》:定窯(定窯)  拼音:dìng yáo
宋時定州所造的瓷器。胎薄如殼,半透明,表面細(xì)潤光潔。以質(zhì)薄、體輕、土細(xì),色白,釉有淚痕者最佳。也稱為「定瓷」。
《國語辭典》:真瓷  拼音:zhēn cí
瓷器的別名。參見「瓷器」條。
分類:瓷器
《國語辭典》:五彩  拼音:wǔ cǎi
1.本指黃、赤、白、黑、青五種顏色。后泛指多種顏色?!剁R花緣》第一四回:「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強(qiáng)。其色以五彩為貴,黃色次之,其馀無所區(qū)別,惟黑色最卑?!挂沧鳌肝宀伞?。
2.一種彩瓷。以紅、黃、綠、紫、藍(lán)、墨、金等多色釉彩在瓷器表面描繪圖案,色彩鮮艷濃厚。也稱為「硬彩」。
《國語辭典》:五采  拼音:wǔ cǎi
本指黃、赤、白、黑、青五種顏色。后泛指多種顏色。《書經(jīng)。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埂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祈酒太牢祠,嬰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挂沧鳌肝宀省埂?/div>
分類:五采顏色
《漢語大詞典》:泛水(汎水)
(1).古水名。故道在今 河南省 中牟縣 南。久湮。
(2).古水名。故道在今 山東省 曹縣 北,從古 濟(jì)水 分出,東北流至 定陶縣 北。注入古 菏澤 。久湮。史記·高祖本紀(jì):“甲午,乃即皇帝位 氾水 之陽?!?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高祖 即位壇在 曹州 濟(jì)陰縣 界。 張晏 曰:‘ 氾水 在 濟(jì)陰 界,取其氾愛弘大而潤下?!?br />亦作“泛水”。
(1).積水。《孫臏兵法·雄牝城》:“軍食泛水者,死水也,可擊也?!?br />(2).坐船在水上游玩。南史·梁衡山縣侯恭傳:“豈如臨清風(fēng),對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br />(3).瓷器名。 唐 馮贄 云仙雜記·瑠黃椀:“ 元載 飲食,冷物用磂黃椀,熱物用泛水甆器,器有三千事?!?/div>
《漢語大詞典》:嬌黃(嬌黃)
(1).嫩黃色。 宋 晏幾道 《生查子》詞:“春從何處歸,試向溪邊問。岸柳弄嬌黃,隴麥回青潤?!?span id="rtluyl6" class="book">《紅樓夢》第四十回:“盤內(nèi)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楊朔 《蓬萊仙境》:“風(fēng)一搖,綠云一樣的樹葉翻起來,葉底下露出嬌黃新鮮的大水杏,正在大熟。”
(2).瓷器釉色名。也叫“澆黃”,色嫩黃而瑩潤,為 明 代 宣德 年間所創(chuàng)的名貴黃釉。
《國語辭典》:脫胎(脫胎)  拼音:tuō tāi
1.道家指脫去凡胎而成仙。《紅樓夢》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脫胎去的?!?br />2.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變化而產(chǎn)生。如宋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鼓嗣撎ビ诜吨傺汀从中小档摹付紒泶耸拢奸g心事,無計相回避」。此種詩文上的模仿即屬脫胎現(xiàn)象。
《漢語大詞典》:脫胎漆器
我國著名的手工藝品,主要產(chǎn)于 福州 。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綢布用漆裱上,連上數(shù)道漆灰料,然后脫去內(nèi)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裝飾等工序而成。品種多樣,有盤、盒、幾、架、屏風(fēng)等。特點是不怕水浸,在溫度達(dá)冰點或沸點時都不會變形、落漆或褪色,而且還有極大的耐腐蝕性。
《國語辭典》:陶器  拼音:táo qì
以陶土燒制成的器物。坯質(zhì)不透明,具吸水性,經(jīng)攝氏八百度至一千度焙燒。成品質(zhì)地較為粗糙,叩之聲音混濁不清??煞譃榧?xì)陶和粗陶,無釉或有釉。隨陶土成分和焙燒溫度的差異,坯體呈白、青、褐、棕等顏色。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大量生產(chǎn)。如:「陶器的形制、花紋等特徵常是考古學(xué)上重要斷代依據(jù)。」
《國語辭典》:青瓷  拼音:qīng cí
不繪圖紋而涂上淡綠或淡青色釉的瓷器。以五代柴窯的雨過天青色最珍貴。
《漢語大詞典》:素瓷
亦作“ 素甆 ”。 白色瓷器。 唐 顏真卿 陸士修 等《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素瓷傳靜夜,芳?xì)鉂M閒軒?!?明 杜岕 《雪興》詩:“素甆看靜夜,瓦缶發(fā)悲歌。”
《國語辭典》:陶土  拼音:táo tǔ
地質(zhì)學(xué)指黏土中含有雜質(zhì)者,可用來燒制陶器。
《漢語大詞典》:汝器
汝窯所產(chǎn)的瓷器。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參見“ 汝窯 ”。
分類:瓷器
《國語辭典》:汝窯(汝窯)  拼音:rǔ yáo
宋河南汝州所造的瓷器。其釉色以淡青為主,器身通體有極細(xì)的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