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2詞典 6分類詞匯 126
《國語辭典》:開闔(開闔)  拼音:kāi hé
《國語辭典》:關(guān)防(關(guān)防)  拼音:guān fáng
1.關(guān)隘有兵駐守的地方。《三國演義》第一○回:「信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其計,只理會緊守關(guān)防,由他搦戰(zhàn),并不出迎。」
2.刻有政府機關(guān)全銜的印信。
3.防止串通或泄露機密的措施?!妒c頭。卷七。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宋朝關(guān)防尚寬,一個應(yīng)舉秀才,與大座師兩相賓主,全無回避?!?br />4.關(guān)照設(shè)防?!段饔斡洝返谌幕兀骸赣袔讉€小妖拿盤拿盞,執(zhí)壺釃酒,不住的兩頭亂跑,關(guān)防的略松了些兒。」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據(jù)地質(zhì)、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八。太玄數(shù)》。
2.大地、遍地?!段倪x。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宋。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詞:「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br />3.地之最深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埂读凝S志異。卷一○。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冻o。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br />2.天之極高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固?。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挂沧鳌妇畔觥埂ⅰ妇胖亍?。
3.比喻宮禁。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宮詞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xué)內(nèi)家裝?!?/div>
《國語辭典》:戎衣  拼音:róng yī
軍服?!稌?jīng)。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乖J龑殹肚锖鷳蚱蕖返谒恼郏骸感視r來得成功業(yè),著錦衣脫去戎衣?!?/div>
《國語辭典》:行軍(行軍)  拼音:xíng jūn
1.用兵打仗?!豆茏?。小問》:「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jié)h。賈誼 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br />2.軍事部隊基于作戰(zhàn)、訓(xùn)練及行政等要求所行的地面運動。
《國語辭典》:行營(行營)  拼音:xíng yíng
1.出征時的軍營或特指統(tǒng)帥出征時辦公的地方。北周。庚信 詠畫屏風(fēng)詩二五詩之一六:「淺草開長埒,行營繞細廚?!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340' target='_blank'>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吳山依重鎮(zhèn),江月帶行營?!?br />2.出兵、行軍?!缎挛宕贰>硪灰?。周太祖本紀》:「威居軍中,延見賓客,褒衣博帶,及臨陣行營,幅巾短后,與士卒無異?!?/div>
《漢語大詞典》: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職官名。始建于 三國 魏元帝 咸熙 元年,職務(wù)相當(dāng)于軍諮祭酒。至 唐 代在出征將帥及節(jié)度使下皆置此職,實具今參謀長的性質(zhì)。 唐 后期軍事繁興,多以掌軍事實權(quán)者充任。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我公去府為 長水 尉,其后由膳部郎中為 荊南 節(jié)度行軍司馬,遂為節(jié)度使?!?span id="z6tm6df"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四下》:“行軍司馬,掌弼戎政,居則習(xí)蒐狩,有役則申戰(zhàn)守之法,器械、糧糒、軍籍、賜予皆專焉。”資治通鑒·魏元帝咸熙元年:“ 昭 ( 司馬昭 )自將大軍從帝幸 長安 ,以諸王公皆在 鄴 ,乃以 山濤 為行軍司馬?!?胡三省 注:“行軍司馬之號始此?!?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今授汝翰林學(xué)士,兼領(lǐng)行軍司馬之職,率領(lǐng)精兵一萬,鐵騎三千,視賊所向,立行驅(qū)勦。”亦省稱“ 行軍 ”。 唐 杜甫 《徐九少尹見過》:“晚景孤村僻,行軍數(shù)騎來?!?朱鶴齡 注:“天下兵馬元帥府,有行軍長史、行軍司馬。今題云‘少尹’,而詩云‘行軍’, 徐 當(dāng)是 成都 尹兼節(jié)制兵馬,以時亂,故少尹兼稱行軍也?!眳㈤?span id="bulwbh1" class="book">《通典·職官十四》。
《漢語大詞典》:韜鈐(韜鈐)
(1).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后因以泛指兵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趙蕤 者, 梓州 鹽亭縣 人也,博學(xué)韜鈐,長於經(jīng)世?!?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氣力,而不習(xí)韜鈐。” 清 感惺 《斷頭臺·受讞》:“一班兒曉夜習(xí)韜鈐,磨新劍,著先鞭,估量著直搗到 長山 、 黑水 邊?!?br />(2).借指用兵謀略。 唐 張說 《將赴朔方軍應(yīng)制》詩:“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韜 《擬上當(dāng)事書》:“ 湘 軍、 淮 軍夙稱勁旅,統(tǒng)兵大員皆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名將,久嫺行陣,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將。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凡縉紳之家,韜鈐之族……概無誅求,以示寬厚?!?/div>
《國語辭典》:陰謀(陰謀)  拼音:yīn móu
有所圖謀而暗中策劃?!俄n非子。存韓》:「韓秦強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陰謀久矣。夫一動而弱于諸侯,危事也?!埂妒酚洝>砣?。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div>
《國語辭典》:兵權(quán)(兵權(quán))  拼音:bīng quán
1.掌管和指揮軍隊的權(quán)力?!段宕菲皆?。梁史。卷上》:「您是咱每弟弟,故把宋州兵權(quán)付您?!?br />2.用兵的謀略?!豆茏?。兵法》:「故夫兵雖非備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輔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權(quán)者也?!埂侗饼R書。卷一七。列傳。斛律金》:「戰(zhàn)術(shù)兵權(quán),暗同韜略?!?/div>
《國語辭典》:將略(將略)  拼音:jiàng lüè
用兵的謀略?!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埂稌x書。卷七四。列傳?;敢汀罚骸钢x安乃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div>
分類:用兵謀略
《國語辭典》:用法  拼音:yòng fǎ
使用的方法。如:「用法簡單」。
《國語辭典》:兵機(兵機)  拼音:bīng jī
用兵的機謀,軍事機要。唐。杜甫 警急詩:「才名舊楚將,妙略擁兵機?!埂度龂萘x》第七○回:「深通韜略,善曉兵機?!?/div>
《國語辭典》:倒戈  拼音:dào gē
軍隊背叛,反戈相向?!稌?jīng)。武成》:「罔有敵于我?gu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三國演義》第一回:「眾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div>
《國語辭典》:倒置干戈  拼音:dào zhì gān gē
把兵器收起來,不再打仗。《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挂沧鳌傅馆d干戈」。
《國語辭典》:倒持泰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泰阿,寶劍。倒持泰阿指手持泰阿劍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權(quán),自己反受傷害?!稘h書。卷六七。梅福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恢燎貏t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qū)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挂沧鳌柑┌⒌钩帧?。
《國語辭典》:息兵  拼音:xí bīng
停戰(zhàn)?!稇?zhàn)國策。秦策二》:「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固?。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tǒng)節(jié)度鎮(zhèn)軍還江陵詩:「留滯嗟衰疾,何時見息兵?」
《國語辭典》:兵勢(兵勢)  拼音:bīng shì
軍事情勢、兵力情況?!度龂萘x》第四六回:「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國語辭典》:將事(將事)  拼音:jiāng shì
奉命行事或進行某種事務(wù)?!蹲髠?。成公十三年》:「晉侯使郤锜來乞師,將事不敬?!埂秴亲?。治兵》:「每變皆習(xí),乃授其兵,是謂將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