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2詞典 6分類詞匯 126
《國語辭典》:用法  拼音:yòng fǎ
使用的方法。如:「用法簡單」。
《國語辭典》:兵機(jī)(兵機(jī))  拼音:bīng jī
用兵的機(jī)謀,軍事機(jī)要。唐。杜甫 警急詩:「才名舊楚將,妙略擁兵機(jī)?!埂度龂萘x》第七○回:「深通韜略,善曉兵機(jī)?!?/div>
《國語辭典》:倒戈  拼音:dào gē
軍隊背叛,反戈相向。《書經(jīng)。武成》:「罔有敵于我?guī)煟巴降垢?,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三國演義》第一回:「眾賊見程遠(yuǎn)志被斬,皆倒戈而走?!?/div>
《國語辭典》:倒置干戈  拼音:dào zhì gān gē
把兵器收起來,不再打仗?!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挂沧鳌傅馆d干戈」。
《國語辭典》:倒持泰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泰阿,寶劍。倒持泰阿指手持泰阿劍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權(quán),自己反受傷害。《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恢燎貏t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qū)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也作「泰阿倒持」。
《國語辭典》:息兵  拼音:xí bīng
停戰(zhàn)?!稇?zhàn)國策。秦策二》:「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tǒng)節(jié)度鎮(zhèn)軍還江陵詩:「留滯嗟衰疾,何時見息兵?」
《國語辭典》:兵勢(兵勢)  拼音:bīng shì
軍事情勢、兵力情況?!度龂萘x》第四六回:「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div>
《國語辭典》:將事(將事)  拼音:jiāng shì
奉命行事或進(jìn)行某種事務(wù)?!蹲髠?。成公十三年》:「晉侯使郤锜來乞師,將事不敬。」《吳子。治兵》:「每變皆習(xí),乃授其兵,是謂將事?!?/div>
《國語辭典》:戎機(jī)(戎機(jī))  拼音:róng jī
機(jī)密性的軍事行動,或上級指示的軍事機(jī)宜?!稑犯娂?。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固?。杜甫 遣憤詩:「自從收帝里,誰復(fù)總?cè)謾C(jī)。」
《漢語大詞典》:九變(九變)
(1).復(fù)雜多變。漢書·武帝紀(jì):“云:‘九變復(fù)貫,知言之選?!?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九,數(shù)之多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高帝紀(jì)上》:“公忠誠慷慨,在險彌亮,深識九變,妙察五色?!?章炳麟 《訄書·商鞅》:“ 鞅 之作法也,盡九變以籠五官,覈其憲度而為治本?!?br />(2).多次演奏。周禮·春官·大司樂:“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鄭玄 注:“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唐 鮑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變五聲里,四方四友一身中?!?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98840'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九》:“樂諧九變,獻(xiàn)舉重觴?!眳⒁姟?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種機(jī)變。孫子·九變:“圯地?zé)o舍,衢地合交,絶地?zé)o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涂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變之術(shù),雖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br />(4).謂認(rèn)識大道的九項內(nèi)容及其次序。莊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而愚知處宜……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也?!?/div>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樂曲終止?!妇懦伞怪笜仿暰抛??!稌?jīng)。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鼓铣?。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若五音之變化,濟(jì)九成之妙曲。」
2.九層。比喻極高。南朝齊。謝朓觀朝雨詩〉:「既灑百常觀,復(fù)集九成臺。」
3.百分之九十。如:「這事的成功率高達(dá)九成?!?/div>
《漢語大詞典》:氣機(jī)(氣機(jī))
(1).古代軍事術(shù)語。用兵的關(guān)鍵之一。指將帥的氣度、決斷等。吳子·論將:“凡兵有四機(jī):一曰氣機(jī),二曰地機(jī),三曰事機(jī),四曰力機(jī)。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shè)輕重,在於一人,是謂氣機(jī)。”
(2).謂天地有規(guī)律運行的自然機(jī)能。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天地氣機(jī),元無一息之停?!?明 王廷相 慎言·乾運:“天乘夫氣機(jī),故運而有常?!?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於海升降,猶涕於鼻出入,非氣機(jī)之推盪,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嚴(yán)復(fù) 《論世變之亟》:“天地氣機(jī),一發(fā)不可復(fù)遏。”
(3).指植物的生機(jī)。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余初疑為數(shù)百年物,而豈知氣機(jī)發(fā)旺,其妙如此。” 清 戴名世 《慧慶寺玉蘭記》:“余嘆花之開謝,自有其時,其氣機(jī)各適其所自然?!?br />(4).指行文的氣勢。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后》:“ 弘治 、 正德 以后,氣機(jī)始暢,篇幅始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二回:“只要記得那‘八股’的范圍格局,那文章魄力之厚薄,氣機(jī)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仗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 清 馬建忠 《瑪賽復(fù)友人書》:“使演繹其旨,或從而駁辨之,以詞意清順氣機(jī)暢達(dá)為主?!?br />(5).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人體內(nèi)氣的正常運行,包括經(jīng)絡(luò)、臟腑的功能活動。如氣機(jī)發(fā)生異常,一般有氣機(jī)不宣、氣機(jī)阻滯等病理變化。
《國語辭典》:大正  拼音:dà zhèng
1.中正?!度龂?。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zhì),以愛民全國為貴。」
2.日本嘉仁天皇的年號(西元1912~1926)。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明治天皇第三子,在位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上兵
謂用兵之上策。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張預(yù) 注:“言以奇策祕算取勝於不戰(zhàn),兵之上也?!?明 吳昜 《少保戚公繼光》詩:“伐暴貴上兵,功豈必戰(zhàn)場?!?/div>
分類:用兵上策
《漢語大詞典》:豹韜(豹韜)
(1).古代兵書六韜篇名之一。相傳為 周 呂尚 (號 太公望 )所撰。《淮南子·精神訓(xùn)》:“故通 許由 之意,《金縢》、《豹韜》廢矣!” 高誘 注:“《金縢》、《豹韜》, 周公 、 太公 陰謀圖王之書也?!?br />(2).借指用兵的韜略。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元帥歸龍種,司空握豹韜?!?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一紙軍書下,如云萬騎來,豹韜猶未展, 麟閣 已先開?!?br />(3).用豹皮制成的弓袋。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俾以佩豹韜而直下,建龍節(jié)以遐征?!?/div>
《漢語大詞典》:拙速
謂用兵寧拙于機(jī)智而貴在神速。孫子·作戰(zhàn):“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杜牧 注:“攻取之間,雖拙于機(jī)智,然以神速為上?!?晉 張協(xié) 《雜詩》之七:“巧遲不足稱,拙速乃垂名?!?span id="oozbu6b" class="book">《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聞臺軍討之,問策於 王偉 , 偉 曰:‘……兵貴拙速,宜即進(jìn)軍?!?/div>
《漢語大詞典》:師貞(師貞)
(1).謂用兵之道,利于得正。《易·師》:“師貞,丈人,吉,無咎。” 孔穎達(dá) 疏:“師,眾也。貞,正也。丈人,謂嚴(yán)莊尊重之人。言為師之正,唯得嚴(yán)莊丈人監(jiān)臨主領(lǐng),乃得吉無咎。若不得丈人監(jiān)臨之,眾不畏懼,不能齊眾,必有咎害?!?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元帝紀(jì)》:“夫剝極生災(zāi),乃及龍戰(zhàn),師貞終吉,方制獖豕?!?唐 陳子昂 《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伏愿乞賜骸骨,貶歸私第,式清朝序,永睹師貞。”
(2).指軍隊。 唐德宗 《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端旒揖羣后,回輦閲師貞?!?/div>
《國語辭典》:豹略  拼音:bào lü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