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4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林居士。嘉靖四十一年進(jìn)士。授修撰。歷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字受知于張居正,為人溫和不立異。萬歷六年以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預(yù)機(jī)務(wù)。張居正卒,張四維為首輔。十一年,四維以丁憂歸,時行為首輔,務(wù)為寬大,罷張居正所行考成法。李三才等以論及時行事貶官,后乃稍擢其官,世因此稱之。然每承帝意,不能大有建立。人稱太平宰相。屢請神宗立太子,而于眾官指斥鄭貴妃,則嫌其“激擾”。因為言官所攻,求罷而歸。加至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定。文藻婉麗,朝中無人能及。有《賜閑堂集》。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瑤泉蘇州人官宰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默,吳縣人。嘉靖壬戌賜進(jìn)士第一,累官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謚文定有賜閒堂集
維基
申時行(1535年9月12日—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直隸吳縣民籍,長洲縣(今屬蘇州市)人。嘉靖四十一年狀元及第,累官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為內(nèi)閣首輔。卒贈太師,謚文定。申時行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其父申士章為一富商。祖父申乾將其自小過繼徐姓舅家,故幼時姓徐。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聯(lián)捷壬戌科會試第二十八名,廷試拔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回歸本宗申姓。后受張居正提拔,曾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萬歷十一年(1583年),張四維父喪丁憂三年,申時行代理內(nèi)閣首輔。萬歷十三年(1585年),張四維居喪將要期滿時病逝,申時行正式出任首輔。為政以維持局面、調(diào)和皇帝和御史等諫官之間矛盾為主要基調(diào);雖拯救不少觸怒皇帝者的性命,也因此被視為“首鼠兩端”。萬歷十九年(1591年),于擇立儲問題上在明神宗和言官之間試圖調(diào)和爭論,被言官參劾,辭官回蘇州閒居。晚號休休居士。卒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贈太師,謚文定,賜葬吳山之陽。申時行于首輔任上開創(chuàng)“章奏留中”及“經(jīng)筵取消,改為進(jìn)呈講義”;其本意雖為拯救雒于仁并讓不聽大臣講學(xué)的明神宗至少可以自己看點文字,這兩個慣例的養(yǎng)成都多少促成了萬歷怠政,并徹底切斷皇帝與大臣們交流的渠道。
《國語辭典》:申時(申時)  拼音:shēn shí
舊式計時法,指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間。
《國語辭典》:晡時(晡時)  拼音:bū shí
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冻蹩膛陌阁@奇》卷六:「狄氏到了這日晡食,果然盛妝而來。」也作「餔時」。
《漢語大詞典》:朝晡
(1).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亦指朝時與晡時。三國志·蜀志·費祎傳“頃之,代 蔣琬 為尚書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別傳》:“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晉書·郗鑒傳:“ 鑒 尋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宮中當(dāng)臨者,朝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歸崇敬傳》:“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居講堂,説釋道義?!?br />(2).指一日兩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懷掖間得小布囊,貯米三四升,適足給朝晡?!?span id="61lis0m" class="book">《宋史·錢顗傳》:“后自 衢 徙 秀州 ,家貧母老,至丐貸新舊以給朝晡,而怡然無謫官之色?!?/div>
《漢語大詞典》:朝餔
1.猶朝晡。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借指辦理政務(wù)時間。
2.猶朝晡。指早晩餐食。亦指早晨餐食。
《漢語大詞典》:十五時(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為十五時,名稱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還、餔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車、黃昏、定昏。參見“ 十二時 ”。
《國語辭典》:十二時(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十二個時辰。
2.全天。唐。王維 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埂端问?。卷三八五。葛邲傳》:「十二時中,莫欺自己。」
3.詞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調(diào)有仄韻、平韻兩體。
《漢語大詞典》:晚堂
舊時官府午后申時升堂理事稱晚堂。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二人作別,不回店去,逕投本府首告。正是本府晚堂,直入堂前跪下?!?/div>
《漢語大詞典》:朝哺(朝餔)
(1).猶朝晡。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借指辦理政務(wù)時間。 漢 高誘 《〈淮南子〉敘》:“ 建安 十年,辟司空掾,除 東郡 濮陽 令……於是以朝餔事畢之間,乃深思先師之訓(xùn),參以經(jīng)傳道家之言,比方其事,為之注解?!?span id="mis6drn" class="book">《后漢書·王符傳》:“﹝今﹞冤民仰希申訴,而令長以神自畜,百姓廢農(nóng)桑而趨府廷者,相續(xù)道路,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李賢 注:“説文曰:‘餔,謂日加申時也。’今為‘晡’字也?!?王先謙 集解:“餔日加申,則朝為日加辰也?!?br />(2).猶朝晡。指早晚餐食。亦指早晨餐食。 元 洪希文 《菜羹》詩:“筠籠採擷朝餔供,土銼烹熬雨露香?!?清 吳偉業(yè) 《送杜大于皇》詩:“五月江村客行曉,僮無朝餔馬無草?!眳⒁姟?朝晡 ”。
《漢語大詞典》:朝晡
(1).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亦指朝時與晡時。三國志·蜀志·費祎傳“頃之,代 蔣琬 為尚書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別傳》:“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span id="z6iflvo" class="book">《晉書·郗鑒傳》:“ 鑒 尋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宮中當(dāng)臨者,朝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歸崇敬傳》:“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居講堂,説釋道義?!?br />(2).指一日兩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懷掖間得小布囊,貯米三四升,適足給朝晡。”宋史·錢顗傳:“后自 衢 徙 秀州 ,家貧母老,至丐貸新舊以給朝晡,而怡然無謫官之色?!?/div>
《國語辭典》:三晡  拼音:sān bū
晡,申時。一時辰分為上、中、下,故申時稱為「三晡」。北周。庾信春賦〉:「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埂端螘>硭囊?。后妃列傳。孝武文穆王皇后》:「召必以三晡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div>
《漢語大詞典》:日哺(日餔)
日交申時而食。指申時。史記·呂太后本紀(jì):“日餔時,遂擊 產(chǎn) , 產(chǎn) 走?!?/div>
分類:申時
《漢語大詞典》:晡鼓
晡時擊鼓。指晡時。陳書·儒林傳·沈洙:“漢書·律歷, 何承天 、 祖沖之 、 暅之 父子《漏經(jīng)》,并自關(guān)鼓至下鼓、自晡鼓至關(guān)鼓,皆十三刻,冬夏四時不異。”
分類:擊鼓申時
《漢語大詞典》:中晡
古代地支記時法中的正申時。相當(dāng)于下午四點鐘。宋書·王鎮(zhèn)惡傳:“食時就鬭,至中晡,西人退散及歸降略盡?!?span id="inxtgqj"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中晡,正申時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