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癡心  拼音:chī xīn
迷戀難舍的心思?!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溉缃癜V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shù)亩际翘焐系奈那?!」《紅樓夢》第一回:「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div>
《國語辭典》:癡心女子負心漢(癡心女子負心漢)  拼音:chī xīn nǚ zǐ fù xīn hàn
戀愛中的女子,往往多情癡迷,而男子卻虛情假意,辜負女子的一片心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人云:『癡心女子負心漢。』今日反其事了。」《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癡心女子負心漢,準道陰中有判斷!」也作「癡心婦人負心漢」。
《國語辭典》:一片癡心  拼音:yī piàn chī xīn
一片迷戀執(zhí)著的心?!?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九回:「我原是一片癡心,從沒瞞他的話。既聽見你在外頭,豈有不告訴他的。」
《國語辭典》:癡心妄想  拼音:chī xīn wàng xiǎng
癡迷的幻想著不能實現(xiàn)的事情。《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div>
《國語辭典》:癡情  拼音:chī qíng
1.癡迷不舍的戀情。如:「一片癡情」。
2.多情而癡迷。《紅樓夢》第六七回:「柳湘蓮見尤三姐身亡,癡情眷戀,卻被道人數(shù)句冷言,打破迷關,竟自截發(fā)出家?!?/div>
《漢語大詞典》:癡病(癡?。?/div>
(1).指為人剛直而呆板。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參車騎將軍 張溫 軍事西討 韓遂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謙 仰曰:‘ 謙 自謝朝廷,豈為公邪!’ 溫 曰:‘ 恭祖 癡病尚未除邪!’”
(2).多情善感達到癡心的程度。紅樓夢第二九回:“原來 寶玉 自幼生成來的有一種下流癡病……那 黛玉 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div>
《漢語大詞典》:癡求(癡求)
亦作“癡求”。 癡心的請求。 郭沫若 《瓶》詩之十六:“你如能恕我的癡求,你請快來呀收殮我的遺尸。”
分類:癡心請求
《國語辭典》:如癡如迷  拼音:rú chī rú mí
形容癡心迷戀。如:「他們?nèi)绨V如迷地愛著彼此,已經(jīng)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div>
分類:癡心迷戀
《國語辭典》:林投姐  拼音:lín tóu jiě
臺灣民間傳說的人物。敘述一名癡心婦人,因丈夫負心離棄,氣憤地在林投樹上自盡,死后冤魂常出沒于林投樹叢,故稱為「林投姐」。
癡心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蔽心之一。愚癡之煩惱蔽心性也。
癡心妄想
【俗語佛源】
愚蠢荒唐,不能實現(xiàn)的心思和想法,謂之「癡心妄想」。如《紅樓夢》第一一三回:「人生緣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頭時,大家都是癡心妄想。」「癡」,佛教又稱為「無明」,是「貪、嗔、癡」三毒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源。不明是非、善惡的污染之心,叫做「癡心」。《大日經(jīng)·住心品》將「癡心」列為六十種心相之一?!?a target='_blank'>法苑珠林》卷九十指出:「依邪見故,癡心增上?!购笠浴赴V心」指沉迷于情愛而不能自拔,猶言癡情。如寒山子詩:「伸頭臨白刃,癡心為綠珠。」又如俗語:癡心女子負心漢?!竿搿购汀刚X」相對,又稱「生滅心」、「攀緣心」等。隋·慧遠《大乘義章·八妄想義》對「妄想」有明確的釋義:「謬執(zhí)不真,名之為妄;妄想取相,目之為想?!埂竿搿故巧垒喕氐母?,如《楞嚴經(jīng)》卷一所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xù),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购笥谩竿搿狗褐负紒y想和不切實際的想法。如唐·白居易《強酒》詩:「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梗ɡ蠲鳈啵?/div>
舍愚癡心
【三藏法數(shù)】
謂佛弟子當以智慧之心照了諸法,通達無礙,不為惑業(yè)之所覆蔽;設有愚癡之心,悉當除去,是為舍愚癡心。
癡心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由愚癡蔽覆于心,而無智慧,于一切事,皆不能知,受著邪法,不起正見,是名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