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6
典故
8
詞典
43
分類詞匯
29
其它
6
共86,分6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5
6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白玉棺
白玉蟾
白玉漿
白玉團(tuán)
白玉船
白玉腴
白玉管
白玉蘭
白玉鸞
白玉琯
白玉軸
白玉板
白玉石
白玉嬰
白玉霜
《漢語大詞典》:
白玉棺
傳說 東漢 王喬 為 葉縣 令,天墮玉棺于堂前, 王 即沐浴盛飾臥于棺中,棺蓋立闔??h人為葬于城東,土自成墳。見
《后漢書》
本傳。后因用作成仙的典故。 唐
李白
《贈王漢陽》
詩:“天落白玉棺, 王喬 辭 葉縣 ,一去未千年, 漢陽 復(fù)相見?!?/div>
分類:
王喬
葉縣
堂前
《漢語大詞典》:
白玉蟾
民間傳說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稱。 清
曹寅
《游仙詩和汪蘿山》
之二九:“笑傲人間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長淹?!?/div>
分類:
民間
月
三足
蟾蜍
因明
月色
色白
《漢語大詞典》:
白玉漿(白玉漿)
生栗汁的美稱。 宋
蘇轍
《服栗》
詩:“老去日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説晨興晚,二嚥徐收白玉漿?!卑?, 明
李時(shí)珍
《
本草綱目·果一·栗
》
:“栗生食,可治腰腳不遂?!?/div>
《漢語大詞典》:
白玉團(tuán)(白玉團(tuán))
(1).喻指白米粽。 唐
元稹
《表夏》
詩之十:“綵縷碧筠糉,香秔白玉團(tuán)?!?br />(2).喻指白繡球花。 明
謝榛
《繡球花》
詩:“高枝帶雨壓雕闌,一蒂千花白玉團(tuán)?!?/div>
分類:
白米
《漢語大詞典》:
白玉船
玉制的酒杯。 宋
陸游
《醉歌》
:“我飲江樓上,闌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精宮?!贝?,一本作“ 舩 ”。
分類:
玉制
酒杯
《漢語大詞典》:
白玉腴
酒名。 宋
韓駒
《偶書呈館中舊同舍》
詩之一:“去年看曝 石渠 書,內(nèi)酒均頒‘白玉腴’?!?/div>
分類:
酒名
《漢語大詞典》:
白玉管(白玉琯)
白玉制的律管。
《
漢書·律歷志上
》
“竹曰管” 唐 顏師古 注:“ 漢章帝 時(shí), 零陵 文學(xué) 奚景 於 泠道 舜 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分類:
白玉
玉制
律管
《國語辭典》:
白玉蘭(白玉蘭)
拼音:
bái yù lán
植物名。木蘭科含笑花屬,常綠喬木。幼枝及頂芽被毛。葉互生,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綠色質(zhì)厚?;ㄒ干?,具短花梗,花被八片至十一片,白色或淡黃白色,線狀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二至三公分,有強(qiáng)烈香氣。蓇葖果橢圓形,種子有棱角,紅色。多植于庭園觀賞。也稱為「玉蘭花」。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木蘭
含笑花
常綠
喬木
頂芽
《漢語大詞典》:
白玉鸞(白玉鸞)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神鳥。 清
曹寅
《放舟瓜渚看月》
詩:“小立添霜色,疑乘白玉鸞?!?/div>
分類:
中仙
仙人
神鳥
《漢語大詞典》:
白玉琯
白玉制的律管。
《
漢書·律歷志上
》
“竹曰管” 唐 顏師古 注:“ 漢章帝 時(shí), 零陵 文學(xué) 奚景 於 泠道 舜 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div>
分類:
白玉
玉制
律管
《漢語大詞典》:
白玉軸(白玉軸)
以白玉為飾的書畫軸。 宋
周密
《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
》
:“其裝褾裁制,各有尺度……上、中、下等 唐 真跡,用紅霞云錦褾,碧鸞綾里,白鸞綾引首, 高麗 紙贉,白玉軸,檀香木桿。”
分類:
白玉
書畫
畫軸
《漢語大詞典》:
白玉板
豆腐干的別名。 清
梁章鉅
《
浪跡三談·波稜菜
》
:“前 明 説部中載 成祖 微行民間,食黃面豆腐乾及此菜而甘之,詢其名,店傭以‘金磚白玉板,紅嘴緑鸚哥’對,白玉板謂腐乾,緑鸚哥即此菜?!?/div>
分類:
豆腐干
《漢語大詞典》:
白玉石
石之似玉者。指漢白玉石。
《醒世恒言·李道人獨(dú)步云門》
:“﹝ 李清 ﹞飛捻的趕到那里去看,卻是血紅的觀門,週圍都是白玉石砌就臺基座?!?/div>
《漢語大詞典》:
白玉嬰(白玉嬰)
筍的美稱。 宋
陸游
《苦筍》
詩:“藜藿盤中忽眼明,駢頭脫襁白玉嬰。”
分類:
筍
《國語辭典》:
白玉霜
拼音:
bái yù shuāng
人名。原名李慧敏,河北灤縣人,清末民初的女表演家,生卒年不詳。生于藝術(shù)之家,以唱平劇表演著名。音色宏亮圓潤,唱腔流麗平穩(wěn),細(xì)致委婉。對于融合平劇各家唱腔、劇目、演唱及表演藝術(shù),均有貢獻(xiàn)。以《玉棠春》、《杜十娘》、《桃花庵》等廣受觀眾歡迎。
分類:
評劇
演員
原名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