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武安君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蘇秦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剪列傳·白起〉~233~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明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cuò)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浒簿鶠榍貞?zhàn)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例句

衛(wèi)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李白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 李白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qiáng)。 杜甫 入衡州

聞?wù)f武安君,萬里驅(qū)妖精。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將赴渭北對月見懷

典故   
長平事
  
長平苦
 
長平冤氣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826~
趙遂發(fā)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七月,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馀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jì),故有長平之禍焉。

簡釋

長平苦:喻指戰(zhàn)爭慘敗。唐李益《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畢昴不見胡天陰,東征曾吊長平苦、”


例句

豈令冤氣積,千古在長平。 劉長卿 按覆后歸睦州贈(zèng)苗侍御

感念殽尸露,咨嗟趙卒坑。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xiàn)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縱未移周鼎,何辭免趙坑。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趙闕五十韻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李白 系潯陽上崔相渙三首

畢昴不見胡天陰,東征曾吊長平苦。 李益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設(shè)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 李端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

上黨爭為天下脊,邯鄲四十萬秦坑。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人非西喻蜀,興在北坑趙。 杜甫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shí)屬江漲泊于方田

扈從由來是方朔,為申冤氣在長平。 沈佺期 獄中聞駕幸長安二首

武安君何在,長平事已空。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韓信


《梁書》卷一《武帝紀(jì)上》
高祖謂諸將曰:「荊州本畏襄陽人;加唇亡齒寒,自有傷弦之急,寧不闇同邪?我若總荊、雍之兵,掃定東夏,韓、白重出,不能為計(jì)。況以無算之昏主,役御刀應(yīng)敕之徒哉?我能使山陽至荊,便即授首,諸君試觀何如?!?/span>

例句

伊夔事業(yè)扶千載,韓白機(jī)謀冠九州。 羅隱 錢尚父生日

典故
銳頭兒
 
銳頭將軍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趙勝(平原君)


晉·孔衍《春秋后語·趙語》
平原君對趙王曰:「澠池之會(huì),臣察武安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zhuǎn)。小頭而銳,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見事明也。視瞻不轉(zhuǎn),執(zhí)志強(qiáng)也,可以持久,難與爭鋒,廉頗足以當(dāng)之?!梗〒?jù)《漢學(xué)堂叢本》)

例句

銳頭將軍來何遲,令我心中苦不足。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長陵銳頭兒,出獵待明發(fā)。 杜甫 遣興五首之二

典故
山西將
 
山東出相
 
山西將種
 
山東氣

相關(guān)人物
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孫賀
 
廉褒
 
李廣
 
李蔡
 
王剪
 
甘延壽
 
白起(武安君)
 
蘇建
 
蘇武
 
趙充國
 
辛武賢
 
郁郅王圍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列傳〉~2998~
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將軍白起,郿人;王剪,頻陽人。漢興,郁郅王圍、甘延壽,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jì)李廣、李蔡,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官桀、趙充國,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jié),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馀不可勝數(shù)。何則?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xí)戰(zhàn)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蛊滹L(fēng)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fēng)流猶存耳。
典故
太白食昴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漢書》卷五十一《鄒陽傳》
「臣聞忠無不報(bào),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wèi)先生復(fù)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三國魏·蘇林注:「白起為秦伐趙,破長平軍,欲遂滅趙,遣衛(wèi)先生說昭王益兵糧,乃為應(yīng)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誠上達(dá)于天,故太白為之蝕昴。昴,趙地分野。將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歷之也。」三國魏·如淳注:「太白,天之將軍?!?/span>

例句

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 李白 南奔書懷

典故
夷陵火

相關(guān)人物
楚王
 
白起(武安君)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列傳》
「攻楚,拔郢,燒夷陵?!固?#183;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夷陵,今峽州郭下縣?!?/span>

例句

莫救夷陵火,無復(fù)秦庭哭。 李百藥 郢城懷古

《國語辭典》:白起  拼音:bái qǐ
人名。(?~西元前257)郿人。戰(zhàn)國時(shí)秦之名將,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長平之戰(zhàn),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后與應(yīng)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后人或以白起為梨園武行所供奉的五位大元帥之一。
《漢語大詞典》:坑趙(坑趙)
史載, 秦 將 白起 破 趙 ,活埋 趙 降卒四十萬人。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遂以“坑趙”為殺降的典實(shí)。 唐 杜甫 《聶耒陽書致酒肉》詩:“人非西諭 蜀 ,興在北坑 趙 ?!?/div>
分類:白起活埋
《漢語大詞典》:坑降
活埋已經(jīng)投降的兵將。 唐 李端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詩:“設(shè)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 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兵智·總敘》:“為將者患不知耳,誠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踐 之問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晉 之釋原?!?/div>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張說 《奉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學(xué)士序》:“乃命學(xué)者繕落簡,緝遺編,纂 魯 壁之文章,綴 秦 坑之煨燼?!?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詞》:“鳳札龍書,靡存于 魯 壁;虎符龜籙,難訪于 秦 坑?!?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xué)游士聚散:“相與提攜,莫蹈 秦 坑之禍。”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動(dòng)以 秦 坑脅上官,至鄉(xiāng)紳則畏之為倀子?!?/div>
《漢語大詞典》:趙坑(趙坑)
秦 將 白起 大破 趙 軍于 長平 ,活埋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用以指軍事上的慘敗和災(zāi)難。 唐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縱未移 周 鼎,何辭免 趙 坑?!?馮浩 箋注:“此言縱未能滅我王室,而困守圍城,何以免害?!?/div>
《漢語大詞典》:韓白(韓白)
古代名將 漢 韓信 和 秦 白起 的并稱。以善用兵著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 韓 白 畢力以折衝, 蕭 曹 竭能以經(jīng)國?!?span id="3z59qjt" class="book">《晉書·劉牢之傳》:“故 文種 誅於 句踐 , 韓白 戮於 秦 漢 ?!?唐 羅隱 《錢尚父生日》詩:“ 伊 夔 事業(yè)扶千載, 韓 白 機(jī)謀冠九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