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孫紹遠(yuǎn),字稽仲,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興化軍(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二)。十三年,供職廣南西路(《粵西金石略》卷九)。著有《大衍方》十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谷橋愚稿》十卷(《宋史·藝文志》),皆佚。輯有《聲畫集》傳世。
全宋文·卷五八二五
孫紹遠(yuǎn),字稽仲,淳熙時人。嘗集唐宋人題畫之詩為《聲畫集》八卷,今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羅仲舒(一一五六~一二二九),字宗之,學(xué)者稱羅江先生,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魁上舍,除安慶教授。十四年進(jìn)士,調(diào)常德教授。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監(jiān)行在場門。五年,知宜興縣。十年,除國子錄,累遷著作郎。十六年,提舉福建常平(《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點江東刑獄。召為國子司業(yè),以直顯謨閣學(xué)士致仕。紹定二年卒,年七十四。有《羅江集》,已佚。事見清光緒《慈溪縣志》卷二五何大圭所撰行狀。今錄詩十首。
趙不流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
趙不流,宗室士晤子。淳熙十二年由淮南轉(zhuǎn)運除直秘閣,十四年除兩浙運副,十五年為直龍圖閣、權(quán)知臨安府,十六年罷領(lǐng)宮祠。官至集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卒,追封申國公,謚孝敏。見《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后妃二之一八、職官六二之二五、職官七二之五一、食貨六八之八九,《宋史》卷二三一《宗室世系表》一七、卷二四七《宗室傳》四《趙士晤傳》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13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退翁,號退齋。劉夙子。孝宗淳熙八年進(jìn)士。知臨川縣,入為太常寺丞。時韓侂胄為相,使彌正行兩淮議用鐵錢,返極議其非,侂胄怒而不聽。官終吏部侍郎。有《退齋遺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實。少入太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歷大理寺丞、浙東提點刑獄,改江東。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quán)吏部侍郎。以儒學(xué)奮身得以受知,官職未嘗幸遷。韓侂胄嘗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孟明不從,以此為士論所重。
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應(yīng)孟明,字仲實,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隆興元年舉進(jìn)士。調(diào)臨安府教授,繼為浙東安撫司干官、樂平縣丞。薦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拜大理寺丞。尋除江東提點刑獄,進(jìn)直秘閣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光宗即位,遷浙西提點刑獄,尋召為吏部員外郎,改左司,遷右司,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quán)吏部侍郎,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八○四
陳損之,字子長,隆州籍縣(今四川仁壽西北)人。乾道二年進(jìn)士及第。紹熙三年除秘書丞,四年為淮東提舉,五年除直秘閣、淮東轉(zhuǎn)運判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五),天臺(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江陰軍教授(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一之三八)。十五年,為秘書丞。十六年,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三七)。歷樞密院檢詳文字、大理少卿,出提舉福建常平、提點刑獄。寧宗慶元二年(一○九六)為秘書少監(jiān),遷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知寧國府,徙知泉州(清康熙《寧國府志》卷九)、江陵府。嘉定初,以龍圖閣待制致仕(《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七)。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隆興元年進(jìn)士。淳熙十三年為宗正寺丞。紹熙二年由戶部郎中試?yán)舨可袝?,四年為大理少卿,改提點刑獄。慶元二年二月除秘書少監(jiān),四月任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復(fù)知泉州。嘉泰二年知寧國府,又知江陵府。嘉定二年以寶謨閣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以通奉大夫、龍圖閣待制致仕(《嘉定赤城志》作以光祿大夫致仕)。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三七、職官五五之二六、職官七四之一○、職官七四之一二、職官七四之三二、職官七四之三七、選舉一一之三八,《宋史》卷三六、一七三、三九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翚仲。孝宗淳熙五年進(jìn)士。累官工部郎中。時韓侂胄柄國,飛卿未嘗一造請,逾月即丐去,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事。后擢監(jiān)察御史,以言事忤侂胄,改司農(nóng)卿,總領(lǐng)江淮軍馬錢糧,以身率儉,節(jié)縮浮苛。寧宗開禧中擢戶部侍郎。
全宋文·卷六七○六
商飛卿,字翚仲,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淳熙五年進(jìn)士,任無為軍教授,累官至工部郎中。出為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事。擢監(jiān)察御史,以言事忤韓侂胄,罷為奉常。請外,以秘閣修撰為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后改司農(nóng)卿,總領(lǐng)江東、淮西軍馬錢糧。開禧中,擢戶部侍郎,卒。見《宋史》卷四○四本傳,《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
林拱辰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陽人,字巖起。孝宗淳熙間武舉換文登第。歷太府丞、工部尚書,累知揚州、婺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立朝剛介,不附史彌遠(yuǎn)、韓侂胄。有《詩傳》、《春秋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6—1263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應(yīng)甫。寧宗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歷知興國、信、衢、衡、袁五州,提舉廣東、湖南、福建常平。居官以吏理民彝為言,尤究心荒政,以羨余為平糶本。后拜宗正少卿兼侍講,屢有奏疏。居家講道,四方名士皆從之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膚仲,號北山。少刻志學(xué)古,以圣賢自期,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其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孝宗淳熙二年進(jìn)士。歷知邵武、瑞金,為淮東、廣西提舉常平,仕至秘閣修撰。以數(shù)忤史彌遠(yuǎn),為所不容,歸而杜門著書。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
全宋詩
陳孔碩,字膚仲,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衡子。師事朱熹于武夷,甚見器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jìn)士,調(diào)婺州司戶參軍(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一)。歷處州教授,知邵武、瑞金縣。召為吏部架閣,累遷禮部郎中。出知贛州,改提舉淮東、廣西常平。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五),以忤史彌遠(yuǎn),出為福建安撫司參議官。五年,為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職官七五之四)。以秘閣修撰致仕,卒年七十八。有《北山集》等,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一
陳孔碩,字膚仲,號北山,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人。少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山中。淳熙二年進(jìn)士及第。嘉定二年,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歷官秘閣修撰。七年,除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三十卷。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六《祭陳北山文》,《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八之二六、食貨六八之一○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宅之。豐稷四世孫。光宗紹熙間進(jìn)士。曾學(xué)于陸九淵。有故人女淪為妓,贖而厚奩嫁之。累官知揚州,改鎮(zhèn)江,卒。
全宋詩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從學(xué)于陸九淵。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累官淮南安撫使,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真州,歷知揚州、鎮(zhèn)江府,卒于官。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卷七、《宋元學(xué)案》卷七七。
全宋文·卷六七一○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紹熙元年進(jìn)士,嘉定中歷權(quán)發(fā)遣建昌軍、守真州。官至吏部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四六,《絜齋集》卷一○、二二,隆慶《儀真縣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文叔,號櫟庵。潘畤從子。寧宗開禧初知昆山縣,寬慈愛人,人稱潘佛子。嘉定中官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朱熹、呂祖謙皆與友善。學(xué)行為陸九淵所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端常,字正父,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jìn)士。寧宗嘉定間知南劍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以兵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
全宋文·卷六五二二
朱端常,字正父,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淳熙八年進(jìn)士及第,累官至提轄榷貨務(wù)都茶場。嘉定十三年任福建提刑,尋召入,為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寶慶初遷左諫議大夫,劾罷魏了翁、真德秀。二年,以兵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后兼實錄院同修撰。卒,謚榮愿。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二、職官六之七三、七五之二七、禮三○之五三、五八之九二,《宋史》卷四一《理宗紀(jì)》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震孫(一一九七~?),字長卿(《文溪集》卷二《壽安院記》作長翁),號朔齋。摯六世孫。寓蜀。曾知宛陵縣。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寶祐三年(一二五五)提舉廣東常平(清乾隆《廣東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舉江東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書舍人。事見《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師友淵源錄》。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劉震孫(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長卿(一作長翁),號朔齋,祖籍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劉摯六世孫,魏了翁之婿。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歷知建州、寧國府、福建提刑。寶祐三年為廣東提舉常平。入為宗正少卿。景定二年除直寶謨閣、江東提舉。三年,入為太常少卿、權(quán)直舍人院。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咸淳二年除秘閣修撰,出為福建提舉、轉(zhuǎn)運使,終禮部侍郎。咸淳四年卒。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鐵壁堂記》,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壽安院記》,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五《諸侄約至黃檗》詩注,《癸辛雜識》別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傳》,《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