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咒目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東晉曇無蘭譯,說治目疾之神咒。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三十卷,唐圓照貞元十六年依敕命撰。
面目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本來之面目也。
毗目叉
【佛學大辭典】
(術語)Vimoks!a,巴Vimukti,又云毗木叉,毗木底。譯曰解脫。離惡法也。探玄記十八曰:「毗目叉,此云解脫?!谷A嚴疏鈔五十四曰:「梵云毗木底,此云解脫?!勾蟪肆x章一曰:「無為解脫直名木叉,又有為解脫為毗木叉。」
毗目多羅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毗目瞿沙)。
毗目瞿沙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云毗目多羅。如來所出之音聲也?;墼芬袅x下曰:「毗目瞿沙,具云毗沙摩烏多羅毗目瞿沙,言毗沙摩者,此云無怖畏也。烏多羅者,最上也。毗目瞿沙者,出聲也?!固叫浭嗽唬骸概慷嗔_者,天竺本名毗目多羅涅懼沙,此翻為最上無恐怖聲?!硅骎imuktaghos!a。
骨目
【佛學大辭典】
(雜語)最要之義。文句記三中曰:「一經之骨目?!?/div>
鬼問目連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說鬼問目連經,一卷,后漢安世高譯。種種餓鬼問惡報業(yè)因于目連,彼一一答之者。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佛學大辭典】
(書名)十卷,唐義凈譯。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緣經,于前五卷說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經,于后五卷說之。是關于律之緣起本生也。梵Mu%lasarva%stiva%danida%nama%tr!k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義凈譯。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頌別行者。
眼目
【佛學大辭典】
(譬喻)譬物之主要而言。圓覺經曰:「是經十二部經,清凈眼目?!刮木溆浭显唬骸敢砸怀嗣钚袨檠勰俊!?br />【俗語佛源】
表示某一事物的要點,主要部分。《圓覺經》卷下:「是經十二部經清凈眼目。」又宋代智昭著有《人天眼目》,集禪宗諸家要義。后用眼目表示多種涵義:一、表示眼界或眼力,借指見識的深廣度,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如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四「經世紀年」:「取《通鑒》中言論之精確者表而出之……去取甚嚴,可以見前輩讀書眼目之高。」二、指眼睛,如:強烈的燈光眩人眼目。三、指為人暗中察看情況并通風報信的人。(禹振聲)
眼目異名
【佛學大辭典】
(譬喻)名雖異,其實同,譬之眼目,名異其實同也。俱舍光記一曰:「一切與諸,眼目異名?!雇唬骸感灾c體,眼目異名?!?/div>
華目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青蓮華譬目之凈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目凈修廣如青蓮?!拐刈⒃唬骸柑祗糜星嗌徣A,其葉修而廣,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為喻也?!箯V弘明集十三曰:「白毫紺睫之輝,果唇華目之麗?!?/div>
華嚴骨目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荊溪湛然著。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
【佛學大辭典】
(書名)四卷,唐智儼集。略云華嚴孔目章。又單曰孔目章。就舊華嚴經隨難別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