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眼睛  拼音:yǎn jīng
動物身上觀察外物的視覺器官?!度龂萘x》第八回:「卓即命于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腹⒆釉诳永锿笛劭蠢匣⒆哌^幾里,到那山頂上,還把兩只通紅的眼睛轉(zhuǎn)過身來望。」
《國語辭典》:法眼  拼音:fǎ yǎn
1.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xiàn)象?!段鍩魰>硪?。釋迦牟尼佛》:「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汝當(dāng)護持。」
2.尊稱他人的眼識正確?!段拿餍∈贰返诹兀骸咐闲志哌@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div>
《國語辭典》:眼目  拼音:yǎn mù
1.眼睛?!侗笔?。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紀》:「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兒眼目異?!粚⒘糁??!?br />2.比喻事物主要之處。元。劉塤《隱居通議。卷一八。文章》:「蓋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樞紐,有脈絡(luò),有眼目?!?br />3.替人偵探監(jiān)察的人。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三折:「臣教樊噲去山尖頂上磨旗作軍中眼目,看陣勢調(diào)遣軍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貴衛(wèi)有一班女樂小侑兒,不若送去與賽兒做謝禮,就做我們里應(yīng)外合的眼目?!?/div>
《國語辭典》:肉眼  拼音:ròu yǎn
1.平凡的眼光?!度龂萘x》第二一回:「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弧?br />2.眼力。唐。王建〈田侍中宴席〉詩:「雖是沂公門下客,爭將肉眼看云天?!?/div>
《國語辭典》:眼色  拼音:yǎn se
1.用眼睛示意的動作?!都t樓夢》第四三回:「你不用問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埂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阜_又做眼色給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br />2.見識?!段饔斡洝返谝凰幕兀骸改氵@個老兒全沒眼色!唐人是我?guī)煾?,我是他徒弟!」《紅樓夢》第四○回:「咱們別沒眼色,正經(jīng)坐一回子船,喝酒去。」
《漢語大詞典》:活眼
(1).端溪硯上圓形的斑點。其有白赤黃暈紋者,謂之“活眼”。 宋 李之彥 硯譜·死眼活眼:“巖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別。圓暈相重,黃黑相間,精在內(nèi),晶瑩可愛,謂之活眼?!?br />(2).詩文中精辟而點明要旨的字眼。 明 李贄 《四書評·論語·憲問》:“字字活眼,的是圣筆?!?br />(3).眼力。如:以活眼讀活書。
《漢語大詞典》:眼頭(眼頭)
方言。眼力;眼界。 王汶石 《大木匠》:“如今 桃葉 自己選中了一個人,媽媽四出訪問,盤根究底打聽了兩個多月,覺得女兒的眼頭確實不錯,這才點了頭。” 王汶石 《春夜》:“那閨女,共青團員,眼頭高,有主意?!?/div>
《國語辭典》:眼神  拼音:yǎn shén
1.眼睛的神態(tài)。如:「瞧他的眼神似乎是不高興的樣子。」
2.北方方言。眼力。
《國語辭典》:眼神  拼音:yǎn shen
北方方言。眼色。如:「他頻頻向我使眼神,好像在暗示些什么!」
《漢語大詞典》:老眼
(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張元干 《菩薩蠻》詞:“老眼見花時,惜花心未衰?!?茅盾 《子夜》十六:“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動了??墒撬]睡著,她睜大了血紅的老眼,虛空地看著?!?br />(2).老年人的眼力。指視力所及,亦指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唐 杜甫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詩:“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這所謂文有定評了,可見我這雙老眼還不盲?!?/div>
《漢語大詞典》: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br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div>
《國語辭典》:具眼  拼音:jù yǎn
1.具有鑒別事物的眼光。《宋史。卷三九四。謝深甫傳》:「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實鮮?!?br />2.具有鑒別事物眼光的人。明。馮夢龍《智囊補。閨智。漂母》:「楚漢皆豪杰,無一人知信者,雖高祖亦不知,僅一蕭相國,亦以與語故奇之,而母獨識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div>
《漢語大詞典》:道眼
(1).佛教語。指能洞察一切,辨別真妄的眼力。《敦煌變文匯錄·維摩詰經(jīng)問疾品變文》:“必使天龍開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貍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觀之,則無足取也。若以道眼觀之,則形不足而意有餘矣?!?易宗夔 《新世說·巧藝》:“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br />(2).曠野中行人踩出來的小路。 劉白羽 《一個溫暖的雪夜》:“開頭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后來風(fēng)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時候一離開道眼,我們就在荒草甸子里轉(zhuǎn)游開了?!?br />(3).辦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個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煙消火滅?!?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來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達到目的的途徑。 梁斌 《播火記》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連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兒越走越窄,窄到擠不過身子去了?!?br />(5).言外之意。 管樺 《小英雄雨來》一:“ 雨來 聽出 鐵頭 話里面有道眼,就折轉(zhuǎn)身,朝著河沿跑?!?/div>
《國語辭典》:慧眼  拼音:huì yǎn
1.佛教用語。指能照見一切現(xiàn)象皆空的眼睛?!督饎偘闳舨_蜜經(jīng)》:「如來有慧眼否?如是也善!如來有慧眼。」
2.敏銳的眼力。如:「慧眼識英雄」。
《漢語大詞典》:五眼
佛教語。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見為肉眼,天人禪定所見為天眼,小乘照見真空之理為慧眼,菩薩照見普度眾生的一切法門為法眼,佛陀具種種眼而照見中道實相為佛眼。大智度論卷三三:“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者,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藴終古於三季,俟通明於五眼。” 唐 獨孤及 《觀世音菩薩等身繡像贊》:“五眼周視,四魔怖懾。”
《國語辭典》:高眼  拼音:gāo yǎn
眼力高、眼界廣。如:「此事難逃老兄高眼,一定會看出破綻?!?/div>
《國語辭典》:凡眼  拼音:fán yǎn
平庸的眼光或普通的見識。如:「一般的凡眼,怎能識得真正的千里馬?」宋。陸游 次韻邢德允見贈:「馬駿初非凡眼識,源深終與大川通?!埂都t樓夢》第五回:「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