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打虎跳
手、腳先后著地,向前跳躍或側(cè)向翻身。 清 翟灝 通俗編·俳優(yōu):“今以引腰跳擲曰打虎跳。”
《漢語大詞典》:蹼蹬
象聲詞。形容跌倒著地的聲音。 元 柯丹丘 《荊釵記·會講》:“那大鵬在遠(yuǎn)方之外飛來,不想飛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説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調(diào)下去?’説言未盡,蹼蹬,此乃不亦樂乎?!?/div>
《漢語大詞典》:全履帶車
一種全部由覆帶著地面支承、驅(qū)動和轉(zhuǎn)向的車輛(如坦克)
《國語辭典》:撲虎兒(撲虎兒)  拼音:pū hǔ ér
河北方言。指向前撲倒,兩手著地?!秲号⑿蹅鳌返诙嘶兀骸腹釉缌⒛_不穩(wěn),一個撲虎兒往前一撲,險(xiǎn)些就要磕在那銅盆架上咧?!?/div>
《漢語大詞典》:屁股蹲兒(屁股蹲兒)
方言。屁股著地,但未倒下的姿態(tài)。如:用棍棒戳了一下,就叫他摔了個屁股蹲兒。
《漢語大詞典》:居移氣,養(yǎng)移體(居移氣,養(yǎng)移體)
地位改變氣度,供養(yǎng)改變體質(zhì)。謂人隨著地位待遇的變化而變化。孟子·盡心上:“ 孟子 自 范 之 齊 ,望見 齊王 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yǎng)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朱熹 集注:“居,謂所處之位;養(yǎng),奉養(yǎng)也?!?span id="athoviw" class="book">《醒世恒言·賣油郎獨(dú)占花魁》:“此時 朱重 居移氣,養(yǎng)移體,儀容魁岸,非復(fù)幼時面目, 秦公 那里認(rèn)得他是兒子?!?span id="fwjsnkn" class="book">《冷眼觀》第十二回:“任憑他發(fā)了橫財(cái),居移氣,養(yǎng)移體,總會在微細(xì)之中露出馬腳來?!?/div>
《漢語大詞典》:磕撲(磕撲)
(1).雙膝同時著地的聲音。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只待要哭哭啼啼,這一壁那一壁,怎生逃避,好著我磕撲的在馬前跪膝。”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他磕撲的跪在街基?!?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喝聲當(dāng)面著我磕撲的跪下?!?br />(2).心跳聲。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這心膽還是磕撲磕撲的跳。”
《漢語大詞典》:跽跪
兩膝著地,上身挺直。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武進(jìn)相公:“﹝ 劉武進(jìn) ﹞奏事 養(yǎng)心殿 ,跽跪良久,立時誤踏衣袂仆倒?!?/div>
《漢語大詞典》:伽利略落體實(shí)驗(yàn)
證實(shí)不同重量球體自由落下,它們同時著地的實(shí)驗(yàn)。之前人們接受亞里士多德的物體下落速度與物體重量成正比的觀點(diǎn)。據(jù)《伽利略傳》記載,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當(dāng)著其他教授和學(xué)生面做了這個實(shí)驗(yàn),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diǎn)。但該實(shí)驗(yàn)的真實(shí)性問題仍無定論。
《漢語大詞典》:靜遏
沉著地控制住。魏書·源賀傳:“ 南安王余 為 宗愛 所殺也, 賀 部勒禁兵,靜遏外內(nèi)。”
《漢語大詞典》:馬爬(馬爬)
如馬那樣趴伏。多形容向前跌倒,四肢、身體著地,摔得很重。《金瓶梅詞話》第十回:“﹝ 西門慶 ﹞于是坐在青紗帳內(nèi),令婦人馬爬在身邊。” 丁洪 等《真正的戰(zhàn)士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 掄起槍托竭盡全力朝大個子脊梁骨打去,把大個子打了個馬爬?!币嘧鳌?馬爬爬 ”。白雪遺音·剪靛花·似雪花:“哎喲買了個大西瓜,一出門來栽了個馬爬爬,撒了宮粉揉碎了花?!?/div>
《國語辭典》:羚羊掛角(羚羊掛角)  拼音:líng yáng guà jiǎo
傳說羚羊夜眠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著地,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宋。陸佃《埤雅。卷五。釋獸。羚羊》:「羚羊似羊而大角,有圓繞蹙文,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語曰羚羊掛角,此之謂也?!贡扔髟娢囊饩吵摬恢圹E?!毒暗聜鳠翡?。卷一六。福州雪峰義存禪師》:「師謂眾曰:『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汝向什么處捫摹?』」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辯》:「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