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2分類詞匯 15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著色  拼音:zhuó sè
涂上顏色。宋。蘇軾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詩二首之一:「邇來一變風流盡,誰見將軍著色山?」
分類:著色顏色
《國語辭典》:照相著色  拼音:zhào xiàng zhuó sè
一種攝影藝術的加工技法。利用照片和底片的乳劑膜能吸收顏料的特性,選取照相專用的透明顏料,在黑白照片或正片上敷色,以表現(xiàn)主題景物的色彩。
《國語辭典》:點染(點染)  拼音:diǎn rǎn
1.畫家點綴景物及渲染色彩。后亦代稱畫水墨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shù)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br />2.文章信筆隨意寫成。宋。陸游〈掩門〉詩四首之三:「點染聊成家,呻吟僅似詩。」
3.受污、玷污。唐。杜甫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反覆歸圣朝,點染無滌蕩?!?br />4.馬馬虎虎的敷衍一下?!敦撈亻e談》第三回:「另外還有營官那邊、號房里、門房里、廚房里,都得點染點染?!?/div>
《國語辭典》:設色(設色)  拼音:shè sè
用顏料渲染,形成各種美麗的色彩?!吨芏Y。冬官考工記》:「設色之工,畫繢鐘筐??!?/div>
《國語辭典》:上色  拼音:shàng shǎi
1.將素白的東西添加顏色。
2.頭角崢嶸,出人頭地。
分類:著色
《漢語大詞典》:賦彩(賦彩)
著色。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顧駿之》:“變古則今,賦彩製形,皆創(chuàng)新意?!?/div>
分類:著色
《國語辭典》:傅彩  拼音:fù cǎi
敷彩、著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小童處士》:「南齊謝赫論畫有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傅彩,五曰經(jīng)營位置,六曰傳移摸寫?!?/div>
分類:著色
《國語辭典》:點綴(點綴)  拼音:diǎn zhuì
襯托裝飾。宋。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紅樓夢》第四二回:「這個上頭那里又用的著草蟲!或者翎毛倒要點綴一兩樣?!?/div>
《漢語大詞典》:朱碧
(1).猶言丹青。借指圖畫。 明 唐寅 《梨花》詩:“一箱朱碧漫紛紜,獨惜梨花一段云?!?br />(2).猶言丹青。著色,涂彩。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先成藳本后朱碧,次第妥帖無差池?!?/div>
《漢語大詞典》:吳裝(吳裝)
亦作“吳粧”。
(1).指中國畫的一種淡著色風格,相傳始于 唐 吳道子 的人物畫,故名。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論吳生設色:“嘗觀( 吳道子 )所畫墻壁、卷軸,落筆雄勁,而傅彩簡?!两癞嫾矣休p拂丹青者,謂之 吳 裝?!?br />(2).形容色彩淡雅者。 宋 洪適 《海棠花二絕》之一:“雨濯吳粧膩,風催 蜀 錦裁。”
《國語辭典》:染色  拼音:rǎn sè
用染料在物品上加顏色。
《國語辭典》:布色  拼音:bù sè
著色、上色?!段骶╇s記》卷二:「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顾?。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二。紀藝上》:「楊元真,不知何許人。工畫佛道,善為曹筆,尤精布色。」
《漢語大詞典》:傅色
傅彩,著色。 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名跡》:“ 北宋 院本畫,用筆工緻,傅色明釅,規(guī)模神氣,逼似 唐 人?!?/div>
分類:著色
《國語辭典》:顏料(顏料)  拼音:yán liào
繪畫、油漆時用來著色的材料。
《國語辭典》:廣告顏料(廣告顏料)  拼音:guǎng gào yán liào
供繪制廣告圖案、美術設計及環(huán)境布置所用的顏料。其特點是色澤光鮮、有耐光力、具遮蓋力、無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