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太爺
府倅
貳府
朱一貴
地方官
鹽捕分府
縣正堂
府經(jīng)歷
埋羹太守
《國語辭典》:太爺(太爺)  拼音:tài yé
1.對知縣等官吏的尊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罪案已成,太爺昨日已經(jīng)把你發(fā)放過了。今日只是覆審一次,便可了事?!埂都t樓夢》第一回:「這日甄家大丫頭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唱道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shù)饺??!?br />2.對祖父的尊稱。如:「老太爺」。
3.對年老的父祖輩人的尊稱?!秲号⑿蹅鳌返诰呕兀骸笓?jù)我聽你講起你家太爺?shù)墓饩皝?,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閱歷通達的老輩?!?br />4.態(tài)度倨傲的人自稱?!秲号⑿蹅鳌返谝灰换兀骸缚彀呀疸y獻出來,還有個佛眼相看,不然太爺們就要動手了?!?/div>
《漢語大詞典》:府倅
知府的佐貳官,如同知、通判。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三司副使曰簉,通判曰倅……簉、倅皆副貳之稱?!?span id="9s86bym"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十》:“州、縣教職見督撫,儀如佐貳見司道,不迎送。見知府,迎送屏門外。見府倅,迎送堂檐下。”
《漢語大詞典》:貳府(貳府)
知府的副職。 明 馮惟敏 《粉蝶兒·辭署縣印》套曲:“把似你佐三邦,任貳府,還子待戶封八縣;憑著這大才能,你可也烈烘烘施逞了一遍。”
分類:知府副職
《國語辭典》:朱一貴(朱一貴)  拼音:zhū yī guì
人名。(西元1687~1721)清臺灣人??滴跄觊g臺灣人民不堪知府王珍的暴斂,群起謀變,因一貴姓朱,乃托為明朝后裔,奉為中興王,建元永和,為清水師提督施世驃所平。
《國語辭典》:地方官  拼音:dì fāng guān
負責地方行政工作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們同你家老爺雖是鄉(xiāng)親,但這失賊的事,該地方官管。」《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聽見廈門的交涉,是辦得太硬了,地方官登時革職。」
《漢語大詞典》:鹽捕分府(鹽捕分府)
舊時知府下面專管鹽務(wù)的同知。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忽然前面一對高燈,又是一對提燈,上面寫的字是‘鹽捕分府’。”
《漢語大詞典》:縣正堂(縣正堂)
舊時知府、知州、知縣均為地方長官,其正式辦公處為衙署大堂,因此稱為正堂。故亦以“縣正堂”為知縣的代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回:“我細看他的行李,除了衣箱之外,還有一個大帽盒,都黏著‘江蘇即補縣正堂’的封條?!?span id="wle6lvw" class="book">《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白蟒圍營》:“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 ,作了 劍川縣 的縣正堂?!?/div>
《漢語大詞典》:府經(jīng)歷(府經(jīng)歷)
知府的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又稱府經(jīng)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四回:“藩臺早就有心給 繼之 一個署缺,因知道今天是他老太太的整壽,前幾天 江都縣 出了缺,論理就應(yīng)該即刻委人,他卻先委了 揚州 府經(jīng)歷暫行代理,故意挨到今日掛牌,要博老太太一笑。”亦省稱“ 府經(jīng) ”。《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三回:“那人自稱姓 申 號 守堯 ……那年修理堤工案內(nèi),得了一個異常勞績,保舉免補本班,以府經(jīng)補用?!?/div>
《漢語大詞典》:埋羹太守
明 人對 洪武 末 寧波 知府 王琎 的稱號。明史·王琎傳:“﹝ 王璡 ﹞自奉儉約,一日饌用魚羹, 璡 謂其妻曰:‘若不憶吾啖草根時耶?’命撤而埋之,人號‘埋羹太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