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4359
典故
137
詞典
2216
分類詞匯
58
佛典
58
其它
1890
共2216,分14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刻石
柱石
石榴
磐石
石間
石鼓
巖石
石鼎
石林
巨石
玉石
石刻
石湖
二千石
百石
《國語辭典》:
刻石
拼音:
kè shí
1.將文字或圖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埂逗鬂h書。卷八。孝靈帝紀》:「詔諸儒正五經(jīng)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br />2.刻有文字、圖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傳》:「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div>
分類:
刻石
石上
石刻
雕刻
刻有
文字
圖畫
碑碣
石壁
《國語辭典》:
柱石
拼音:
zhù shí
1.支撐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
元稹
有鳥
詩二○首之九:「大廈雖存柱石傾,暗齧棟梁成蠹木。」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押韻》:「詩中韻腳,如大廈之有柱石,此處不牢,傾折立見。」
2.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漢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笇④姙閲?,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與皇家作柱石,不比兒曹輩?!?/div>
分類:
柱石
頂梁
擔當
柱子
重任
人
礎石
《國語辭典》:
石榴
拼音:
shí liú
植物名。安石榴科安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高二至三公尺,葉具短柄,對生或叢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五月開花,一至五朵頂生,萼筒管狀或鐘形,紅色或黃色,花單瓣或重瓣,朱紅色罕白色。果也稱為「石榴」,球形,深黃色或朱紅色,熟時開裂,種子之外種皮肉質(zhì),可食。也稱為「百花王」、「丹若」、「若榴」、「安石榴」。
分類:
石榴
樹木
木名
《國語辭典》:
磐石
拼音:
pán shí
1.巨大的石頭。如:「穩(wěn)如磐石?!挂沧鳌副P石」。
2.比喻穩(wěn)固的基礎?!稑犯娂>砥呷?。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3.縣名。參見「磐石縣」條。
分類:
磐石
分封
沉重
不毛之地
負重
石頭
重任
宗室
人材
穩(wěn)定
堅固
《駢字類編》:
石間(石間)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
石間見海眼,天畔縈水府。
唐 姚合
寄陸渾縣尉李景先
月色生松里,泉聲在石間。
分類:
石間
《國語辭典》:
石鼓
拼音:
shí gǔ
1.鼓形的石塊。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鮑丘水注》:「南徑燕山下,懸?guī)r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唐語林。卷五。補遺》:「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br />2.周秦時的刻石。有十個,形圓,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分類:
石鼓
鼓形
東周
大石
秦國
刻石
共有
十個
《國語辭典》:
石鼓文
拼音:
shí gǔ wén
東周時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陜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huán)刻一首四言詩,內(nèi)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國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于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馀九石也有殘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稱為「秦刻石」。
分類:
石鼓文
東周
秦國
刻石文
鼓形
石上
《國語辭典》:
巖石
拼音:
yán shí
礦物的集合體,可分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三種。構成地球上巖石圈的主要物質(zhì)。
《國語辭典》:
巖石(巖石)
拼音:
yán shí
1.高大的石塊?!妒酚?。卷八。高祖本紀》:「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閒?!鼓铣?。
江淹
〈
詣建平王上書
〉:「其上則隱于簾肆之閒,臥于巖石之下。」
2.比喻重臣。宋。
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一
:「自避遠于煩機,久淹回于外服,宜從巖石之望,趣正袞衣之歸。」宋。
蘇舜欽
〈
聞京尹范希文等謫官
〉詩:「大議搖巖石,危言犯采旒。」
3.構成地殼的礦物。分為火成巖、水成巖、變質(zhì)巖三大類。
分類:
巖石
高大
構成
重臣
地殼
石塊
礦物
大石
集合
合體
火成巖
變質(zhì)巖
三大
大類
《漢語大詞典》:
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拓拔儉神道碑》
:“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盤案之間,不過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曉章上人院》
詩:“松扉欲啟如鳴鶴,石鼎初煎若聚蚊?!?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見寄》
詩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紅?!?元
劉詵
《和友人游永古堂》
:“勝日偶尋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漚?!?/div>
分類:
烹茶
用具
《國語辭典》:
石林
拼音:
shí lín
發(fā)育形成于熱帶、副熱帶石灰?guī)r地區(qū)的石芽,高低錯落、成群出現(xiàn),有如樹林,故稱為「石林」。高可達數(shù)十公尺,石芽間溶溝很深,溝壁垂直。如:「云南路南石林」。
分類:
水流
石灰?guī)r
垂直
裂隙
溶蝕
造成
種地
地貌
《國語辭典》:
巨石
拼音:
jù shí
體積巨大的石頭。如:「這山上有一塊巨石,相傳是史前留下來的,吸引許多游客前來?!?/div>
分類:
巨石
體積
巨大
石頭
《國語辭典》:
玉石
拼音:
yù shí
1.玉和石頭。比喻好與壞、賢與愚?!冻o。劉向。九嘆。惜賢》:「游蘭皋與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固啤顭K〈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br />2.玉?!稘h書。卷六七。楊王孫傳》:「裹以幣帛,鬲以棺槨,支體絡束,口含玉石?!?br />3.美麗的石頭。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
:「將求玉石,仍刻舊文,因銘其陰,以大振顯君夫人之威神?!?/div>
分類:
玉石
美石
玉
石頭
雕琢
《國語辭典》:
玉石俱焚
拼音:
yù shí jù fén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語出《書經(jīng)。??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购笾覆徽撡t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度龂萘x》第一一六回:「如執(zhí)迷不降,打破關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機反邪歸正?朝廷必有酬報。不然他日一敗,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燼」、「玉石同沉」、「玉石俱燼」、「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分類:
玉石俱焚
好壞
同歸于盡
《國語辭典》:
石刻
拼音:
shí kè
刻有文字或圖畫的碑碣、崖壁等?!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作瑯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菇稹?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7610' target='_blank'>元好問
濟南雜詩
:「石刻燒殘宴集辭,雄樓杰觀想當時?!?/div>
分類:
石刻
刻有
文字
制品
圖畫
碑碣
石壁
刻字
字畫
拓本
《漢語大詞典》:
石湖
湖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南, 吳縣 與 吳江縣 之間,西南通 太湖 ,風景優(yōu)勝。相傳為 范蠡 入五湖之口。 宋 范成大 晚年居此, 孝宗 書“石湖”二字以賜,因自號 石湖居士 。 清
錢謙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
之四:“一片 江 南圖畫里, 西湖 秋月 石湖 春?!?/div>
分類:
湖名
江蘇
蘇州
吳縣
吳江
江縣
《國語辭典》:
二千石
拼音:
èr qiān dàn
漢代內(nèi)自九卿、郎將,外至郡守、尉,俸祿皆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約當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顯赫。后因稱郎將、郡守、知府為「二千石」。《史記。卷一○。孝文本紀》:「臣謹請陰安侯列侯頃王后與瑯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議?!?/div>
分類:
郡守
俸祿
二千石
月俸
《駢字類編》:
百石
漢書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又趙廣漢傳:廣漢奏請令長安游徼獄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