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冰釋(冰釋)  拼音:bīng shì
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跡。比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失。如:「他們之間的誤會已冰釋,握手言歡了。」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渙然冰釋,怡然理順。」宋。蘇軾答王定國〉三首之一:「得此佳作,終日喜快,滯悶冰釋?!?/div>
《國語辭典》:疏散  拼音:shū sàn
1.把密集的人員、物質(zhì)、裝備分散開。如:「大樓突然發(fā)生火警,警方緊急疏散人群?!?br />2.不受拘羈。南朝宋。謝靈運過白岸亭〉詩:「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董西廂》卷一:「攜一壺兒酒,戴一枝兒花。醉時歌,狂時舞,醒時罷。每日價疏散不曾著家。」
3.疏遠離散。唐。李白〈東武吟〉:「賓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br />4.驅(qū)散。《紅樓夢》第一九回:「不過偶感風(fēng)寒,吃一兩劑藥疏散疏散就好了。」
《國語辭典》:渙然(渙然)  拼音:huàn rán
1.離散的樣子?!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事小敵脆,則媮可用也;事鉅敵堅,則渙然離矣?!?br />2.形容疑慮、積郁等消除。唐。李翱 祭中書韋相公文:「飄淪八年,顛白成翁。幽蟄忽發(fā),渙然啟蒙?!?br />3.有文采的樣子。三國魏。阮籍通易論〉:「順而應(yīng)人,渙然成章?!?br />4.出汗的樣子?!段倪x。魏。嵇康。養(yǎng)生論》:「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br />5.更新的樣子?!度龂?。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愿陛下少垂省覽,渙然改往事之過謬,勃然興來事之淵塞?!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898' target='_blank'>陸贄 〈收河中后請罷兵狀〉:「德音渙然,與之更始?!?/div>
《國語辭典》:索然  拼音:suǒ rán
乏味、落寞?!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溉缃裣壬阉隽嗽?,下面又強對了一句,便覺索然了。」《紅樓夢》第一三回:「寶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恓,也不和人頑耍,每到晚間,便索然睡了?!?/div>
《國語辭典》:蕩析(蕩析)  拼音:dàng xī
離散。《書經(jīng)。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div>
《漢語大詞典》:離鴻(離鴻)
(1).失群的雁,離散的雁。 晉 潘岳 《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guān)關(guān),若離鴻之鳴子也。” 唐 權(quán)德輿 《送人使之江陵》詩:“紛紛別袂舉,切切離鴻響。”
(2).比喻遠離的親友。 宋 周邦彥 《浪淘沙慢》詞:“念 漢 浦離鴻去何許?經(jīng)時信音絶?!?明 陳子龍 《月夜游劍池作》詩:“離鴻別燕滿天地,登高四顧心茫然。”
(3).古樂曲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師涓 出於 衛(wèi)靈公 之世,能寫歷代之樂,善造新曲以代古聲,故有四時之樂……春有《離鴻》、《去雁》、《應(yīng)蘋》之歌?!?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fēng)字》詩:“玉柱《離鴻》怨,金罍浮蟻空?!?/div>
《國語辭典》:飄散(飄散)  拼音:piāo sàn
隨風(fēng)飛散四處。唐。雍陶 美人春風(fēng)怨詩:「偏能飄散同心蒂,無那愁眉吹不開?!?/div>
《國語辭典》:保聚  拼音:bǎo jù
聚合群眾共同保衛(wèi)守護?!妒酚洝>砭乓?。黥布傳》:「懷王徙都彭城,諸將英布亦皆保聚彭城?!?/div>
《國語辭典》:逃散  拼音:táo sàn
因逃亡而失散。如:「他們兩兄弟當年因戰(zhàn)爭而逃散,今日終于重聚了?!?/div>
《漢語大詞典》:解駮
亦作“ 解駁 ”。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xué)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qū)憚e紙附之?!?/div>
《漢語大詞典》:解駁(解駁,解駮)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 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br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xué)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qū)憚e紙附之?!?
《漢語大詞典》:散聚
離散與集聚。史記·太史公自序:“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分類:離散集聚
《漢語大詞典》:解駁(解駁,解駮)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br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xué)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qū)憚e紙附之?!?
《漢語大詞典》:澤澤(澤澤)
分解離散貌。澤,通“ 釋 ”。《詩·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孔穎達 疏:“待其土氣烝達,然后耕之。其耕則釋釋然土皆解散?!?/div>
《漢語大詞典》:沖散
受沖擊而分離散開。例如:大木筏在急流中被沖散成幾塊。
《漢語大詞典》:潰叛(潰叛)
亦作“ 潰畔 ”。 叛亂離散。 漢 桓寬 鹽鐵論·伐功:“不愛民之死,力盡而潰叛者, 秦王 是也。”后漢書·馮魴傳:“ 王莽 末,四方潰畔, 魴 乃聚賓客,招豪桀,作營壍,以待所歸?!?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上則將帥擁眾有跋扈之心,下則士眾久役有潰叛之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