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14
詞典
2
分類詞匯
111
佛典
1
共114,分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流亂
游散
散民
九兩
方差
散心
體解
離易
壞散
潰溢
方攘
森索
畔散
攜落
離流
《漢語大詞典》:
流亂(流亂)
(1).猶散亂。
《
初學(xué)記
》
卷二八引 漢 枚乘
《柳賦》
:“漠漠庭階,白日遲遲。于嗟細(xì)柳,流亂輕絲。” 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xùn)·文章
》
:“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dāng)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br />(2).(因災(zāi)荒戰(zhàn)亂等)流轉(zhuǎn)離散。 瞿秋白
《赤都心史》
二五:“秋原黃葉,才領(lǐng)略別離滋味,怎知道,有災(zāi)祲流亂,更饑寒萬里?!?/div>
分類:
散亂
因災(zāi)
災(zāi)荒
戰(zhàn)亂
流轉(zhuǎn)
離散
《漢語大詞典》:
游散(遊散)
蹓跶。 徐特立
《公園設(shè)立管見》
:“使市中的婦女、小兒,離開不見天日的居室,終日在公園中作工或游散?!?span id="9aoymxf" class="book">《人民文學(xué)》1977年第7期:“去吧!到草灘上游散游散!”
游逛散心。
《
太平廣記
》
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傳拾遺·劉無名》
:“游散名山,周游四海。” 清 俞正燮
《
癸巳類稿·〈觀世音菩薩傳略〉跋
》
:“ 觀世音 於王后宮見女身者,王者禁固,不得游散,化物為難?!?/div>
分類:
游逛
散心
前蜀
《漢語大詞典》:
散民
(1).普通老百姓。
《
管子·立政
》
:“散民不敢服雜采,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br />(2).離散之民。
《
韓非子·初見秦
》
:“令 魏氏 反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
(3).閑散無事之民。 宋
岳飛
《乞解軍務(wù)札子》
:“伏望陛下俯昭誠悃,曲賜矜從,令臣解罷兵務(wù),退處林泉,以歌詠陛下圣德,為太平之散民?!?/div>
分類:
普通
閑散
離散
無事
老百姓
《漢語大詞典》:
九兩(九兩)
指
《
周禮
》
中諸侯聯(lián)綴萬民,不使其離散的九項政治措施。
《
周禮·天官·大宰
》
:“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鄭玄 注:“兩,猶耦也。所以協(xié)耦萬民。” 賈公彥 疏:“使諸侯與民相合耦而聯(lián)綴,不使離散,有九事,故云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也?!?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
:“且 震旦 為學(xué)者常詻詻與官立庠序反對,縱校官有長蓻,猶刳心致死以爭之,此則一統(tǒng)長久,民不繫於九兩之效也?!?/div>
分類:
諸侯
聯(lián)綴
萬民
不使
離散
政治
措施
《漢語大詞典》:
方差
概率論的基本概念。是用來表示隨機變量與其期望之間離散程度的一個量。若隨機變量ξ的期望為eξ,則ξ與eξ的偏差平方的加權(quán)平均e(ξ-eξ)2,稱為ξ的方差,常記作dξ或varξ。隨機變量的方差由其概率分布唯一確定,故也稱某分布的方差。為使量綱一致,常應(yīng)用方差的平方根dξ,稱為“根方差”或“均方差”。
分類:
是用
與其
期望
離散
程度
《國語辭典》:
散心
拼音:
sàn xīn
排遣煩悶,使心情舒暢?!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附涛矣鰺罆r,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看見春光明媚,巴不得尋個事由來外邊散心耍子。」
分類:
散心
消除
除煩
煩悶
佛教語
離散
心情舒暢
散亂
《國語辭典》:
體解(體解)
拼音:
tǐ jiě
1.支解牲體?!蹲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唐??追f達(dá)。正義:「王為公侯設(shè)宴禮,體解節(jié)折升之于俎?!埂秶Z。周語中》:「凈其巾羃,敬其祓除,體解節(jié)折而共飲食之?!?br />2.古代分解肢體之酷刑?!冻o。屈原。離騷》:「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埂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br />3.體會了解?!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六:「當(dāng)愿眾生,體解大道,發(fā)無上意?!?/div>
分類:
體解
理解
分解
解人
解體
祭祀
領(lǐng)悟
肢體
宴饗
人心
離散
酷刑
牲體
切割
《漢語大詞典》:
離易(離易)
猶離析。分裂;離散;分離。
《
晏子春秋·諫下二十
》
:“今君侈為宮室,奪人之居,廣為臺榭,殘人之墓,是生者愁憂,不得安處,死者離易,不得合骨。” 張純一 校注引 蘇輿 曰:“
《治要》
‘易’作‘析’?!?/div>
分類:
離析
分裂
離散
分離
《漢語大詞典》:
壞散(壞散)
潰亂,潰散。
《
史記·項羽本紀(jì)
》
:“於是大風(fēng)從西北而起…… 楚 軍大亂,壞散,而 漢王 乃得與數(shù)十騎遁去?!?唐
元稹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南陽郡王張公碑文》
:“是夕攻愈急, 錡 眾壞散?!?br />破壞,離散。
《
漢書·劉向傳
》
:“放遠(yuǎn)佞邪之黨,壞散險詖之聚?!?宋
司馬光
《論環(huán)州事宜狀》
:“附順者撫而安之,以壞散其黨?!?/div>
分類:
破壞
潰亂
離散
潰散
《漢語大詞典》:
潰溢(潰溢)
(1).離散外流。
《
太平御覽
》
卷七二○引舊題 老子
《養(yǎng)生要訣》
:“多愁則頭面燋枯,多好則氣智潰溢?!?br />(2).堤防崩潰,洪水泛濫。
《漢書·溝洫志》
引 漢
谷永
《塞河議》
:“ 河 ,中國之經(jīng)瀆,圣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絶,今潰溢橫流,漂沒陵阜,異之大者也?!?宋
楊萬里
《
誠齋詩話
》
:“洪 河 潰溢,滔天橫鶩?!?span id="4ayjbnm" class="book">《
清史稿·怡賢親王允祥傳
》:“ 滄 景 以下,春多淺阻,伏秋暴漲,不免潰溢?!?/div>
分類:
離散
堤防
崩潰
外流
洪水
水泛
泛濫
《漢語大詞典》:
方攘
離散紛亂。
《文選·揚雄〈甘泉賦〉》
:“齊緫緫以撙撙,其相膠轕兮,猋駭云迅,奮以方攘?!?張銑 注:“方攘,分散貌?!?/div>
分類:
離散
紛亂
《漢語大詞典》:
森索
綿延離散貌。 唐
溫庭筠
《湖陰曲》
:“蒼黃追騎塵外歸,森索妖星陣前死?!?顧嗣立 補注:“
《
晉書·天文志
》
:‘ 永昌 元年七月甲午,有流星大如甕,長百餘丈,青赤色,從西方來,尾分為百餘岐,或散?!?/div>
分類:
綿延
離散
《漢語大詞典》:
畔散
(1).畔,通“ 叛 ”。背叛離散。
《
史記·吳王濞列傳
》
:“ 吳 大敗,士卒多饑死,乃畔散。” 清
姚鼐
《贈孔撝約假歸序》
:“士大夫過 曲阜 孔氏 ,無論新故,必加敬愛……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當(dāng)乎人心。由之足以維繫后世畔散乖異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猶是也?!?br />(2).違離;散亂。畔,通“ 叛 ”。 漢
仲長統(tǒng)
《述志》
詩之二:“畔散五經(jīng),滅棄
《風(fēng)》
《雅》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
:“文之近古而尤壯麗,莫若 漢 之
《西京》
。 班固 書傳之,吾嘗病其畔散不屬,無以考其變?!?/div>
分類:
違離
散亂
背叛
叛離
離散
《漢語大詞典》:
攜落(攜落)
因離散而減少。
《
新唐書·李晟傳
》
:“ 懷光 不聽,然其下益攜落,畏為 晟 襲,乃奔 河中 ?!?/div>
分類:
離散
減少
《漢語大詞典》:
離流(離流)
流離,因災(zāi)荒戰(zhàn)亂流轉(zhuǎn)離散。
《
鹖冠子·道端
》
:“遇人暴驕,萬民離流?!?/div>
分類:
流離
因災(zāi)
災(zāi)荒
戰(zhàn)亂
亂流
流轉(zhuǎn)
離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