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辭典》:離散(離散)  拼音:lí sàn
分散?!睹献印A夯萃跎稀罚骸父改竷鲳I,兄弟妻子離散?!埂度龂?guó)演義》第六○回:「加之張魯在北,時(shí)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
《國(guó)語辭典》:骨肉離散(骨肉離散)  拼音:gǔ ròu lí sàn
至親家人四散分離?!对?shī)經(jīng)。唐風(fēng)。杕杜。序》:「杕杜,刺時(shí)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dú)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挂沧鳌腹侨夥蛛x」。
《國(guó)語辭典》:聚散  拼音:jù sàn
聚合與離散?!肚f子。則陽(yáng)》:「緩急相摩,聚散以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身于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mèng)一場(chǎng)?!?/div>
《國(guó)語辭典》:分散  拼音:fēn sàn
分離、散開?!稘h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坠狻罚骸戈庩?yáng)錯(cuò)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shù)?!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黃陵廟碑:「庭有古碑,斷裂分散在地,其文剝?nèi)?。?/div>
《國(guó)語辭典》:乖違(乖違)  拼音:guāi wéi
1.違背、背離。漢。王充《論衡。順鼓》:「若事,臣子之禮也;責(zé)讓,上之禮也。乖違禮意,行之如何?」
2.失誤、不當(dāng)。《周書。卷七。宣帝紀(jì)》:「恐群臣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動(dòng)止所為,莫不鈔錄,小有乖違,輒加其罪?!?/div>
《國(guó)語辭典》:分張(分張)  拼音:fēn zhāng
1.分離。唐。李白白頭吟〉:「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br />2.分布。《文選。鐘會(huì)。移蜀將吏士民檄》:「而巴蜀一州之眾,分張守備,難以禦天下之師。」
《漢語大詞典》:放逸
(1).放縱逸樂。逸周書·時(shí)訓(xùn):“蜩不鳴,貴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釋:“放逸,放縱晏佚?!?清 王錫振 《〈嬃砧課誦圖〉序》:“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br />(2).豪放不羈。南史·張充傳:“言論放逸,一坐盡傾?!?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于鵠:“有詩(shī)甚工,長(zhǎng)短間作,時(shí)出度外,縱橫放逸,而不陷于疎遠(yuǎn),且多警策?!?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文三橋》:“意氣放逸,旁若無人?!?br />(3).離散;失散。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忽遷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飛揚(yáng)?!?北齊 劉晝 新論·防欲:“人有牛馬放逸不歸,必知收之?!?宋 曾鞏 《〈陳書目錄〉序》:“世統(tǒng)數(shù)更,史事放逸?!?明 李東陽(yáng) 《〈嘉興府志〉序》:“ 東漢 以降,記載日益繁,而放逸磨滅,不可勝計(jì)?!?br />(4).佛教謂不守佛門規(guī)矩。 唐 白居易 《東都圣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大師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而身相長(zhǎng)大,面相端嚴(yán),心不放逸,口無戲論。”
《國(guó)語辭典》:消散  拼音:xiāo sàn
消失、消除?!俄n非子。解老》:「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五:「其夫聽罷,才把一天疑心盡多消散?!?/div>
《國(guó)語辭典》:解散  拼音:jiě sàn
1.離散?!稘h書。卷七六。張敞傳》:「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文選??装矅?guó)。尚書序》:「焚書坑儒,天下學(xué)士逃難解散?!?br />2.一種口令。為疏散群集的人群時(shí)所使用。
3.以強(qiáng)制力消除已結(jié)合的團(tuán)體。如:「解散國(guó)會(huì)」。
《漢語大詞典》:解散髻
古代的一種束發(fā)形式。南齊書·王儉傳:“﹝ 王儉 ﹞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與放効。” 清 洪亮吉 《解散髻》詩(shī):“一代風(fēng)流比 謝安 ,插簪散髻解朝冠?!弊宰ⅲ骸?王儉 為國(guó)子祭酒,作解散髻斜插簪,嘗謂人曰:‘ 江 左風(fēng)流宰相,惟有 謝安 ?!庖宰员??!?span id="ojzp5ok" class="book">《南史·王儉傳》作“解散幘”。亦省作“ 解散 ”。 唐 陸龜蒙 《和酒病偶作》:“唯欠白綃籠解散, 洛 生閒詠兩三聲。”
分類:束發(fā)
《國(guó)語辭典》:離析(離析)  拼音:lí xī
分離、散開。《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明史。卷一七八。列傳。韓雍》:「兩廣盜復(fù)起,僉事陶魯言:『兩廣地勢(shì)錯(cuò)互,當(dāng)如臂指相使,不可離析?!弧?/div>
《國(guó)語辭典》:分崩  拼音:fēn bēng
1.分裂?!段倪x。鐘會(huì)。檄蜀文》:「往昔漢祚衰微,率土分崩?!埂段倪x。潘岳。西征賦》:「踰十葉以逮赧,邦分崩而為二。」
2.決裂、鬧翻。《紅樓夢(mèng)》第七○回:「彩云因近日和賈環(huán)分崩,也染了無醫(yī)之癥?!?/div>
《漢語大詞典》:睽離(睽離)
分離;離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藴。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lián)句》:“與子昔睽離,嗟余苦屯剝?!?明 宋濂 《寄和右丞溫迪罕詩(shī)卷》序:“想其親屬睽離,并無一人,四顧蕭條,與影為侶?!?魯迅 《華蓋集·通訊二》:“教書一久,即與一般社會(huì)睽離,無論怎樣熱心,做起事來總要失敗?!?/div>
分類:分離離散
《漢語大詞典》:疏索
亦作“疎索”。亦作“踈索”。
(1).離散;分散。 唐 駱賓王 《疇昔篇》:“當(dāng)時(shí)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疎索。”一本作“踈索”。 宋 陸游 《病后自詠》:“閉戶交朋疏索盡,捐書日月破除難?!?br />(2).疏遠(yuǎn)冷淡。 唐 高適 《邯鄲少年行》:“君不見今人交態(tài)薄,黃金用盡還疏索?!?宋 陸游 《好事近·寄張真甫》詞:“煩問 劍 南消息,怕還成疎索?!?br />(3).寂寞無聊。 北周 庾信 《晚秋》詩(shī):“凄清臨晚景,疎索望寒階?!?唐 白居易 《酒熟憶皇甫十》詩(shī):“踈索柳花盌,寂寥荷葉盃。” 宋 陸游 《嘆老》詩(shī):“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敵憑陵意頡頏?!?br />(4).稀疏,稀少。 唐 司空?qǐng)D 《寄考功王員外》詩(shī):“白鳥間踈索,青山日滯留?!?唐 溫庭筠 《酒泉子》詞:“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5).懶散寡合。 唐 賈島 《齋中》詩(shī):“耽靜非謬為,本性實(shí)疎索?!?/div>
《漢語大詞典》:雨別
謂離散。 唐 獨(dú)孤及 《海上寄蕭立》詩(shī):“契闊阻風(fēng)期,荏苒成雨別?!?元 陳樵 《垂絲海棠賦》:“方梅蘤之雨別,屬杏艷之云乖?!?清 孤 《指南夢(mèng)·計(jì)脫》:“諸君皆雨別,一士獨(dú)星言?!?/div>
分類:離散
《漢語大詞典》:布散
閑散自在。 漢 王充 論衡·書解:“案古作書者,多位布散槃解;輔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為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