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6詞典 3分類詞匯 423
共423,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本房
解試
榜帖
正考
得桂
正科
試闈
賓薦
麗龜
登科記
游泮
步蟾
鎖宿
征科
鄉(xiāng)試
《國語辭典》:本房  拼音:běn fáng
1.自己住宿的房間。《老殘游記》第五回:「走回店去就到本房坐了一刻,看了兩頁書?!?br />2.房,指僧、道等的宗支。本房指本支?!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隨出票喚『西山觀黃妙修的本房道眾來領(lǐng)尸棺!』」
《漢語大詞典》:解試(解試)
科舉時(shí)代 唐 宋 州府舉行的考試,即 明 清 的鄉(xiāng)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盧吉州 肇 , 開成 中,就 江西 解試,為試官不送?!?span id="wzp2ddl" class="book">《文獻(xiàn)通考·選舉五》:“解省試各遞增二人,解試七人取一,省試九人取一?!?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喬:“ 大順 中, 京兆府 解試, 李 參軍 頻時(shí) 主文,試《月中桂》詩?!?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保舉之法,雖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謂名者何憑也,勢不得不雜以賄賂請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義一論試之,視解試為尤輕矣?!?/div>
《國語辭典》:榜帖  拼音:bǎng tiě
1.曉諭百姓的告示。唐。李騭徐襄州碑〉:「赍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br />2.考試及第榜示的名單。也作「榜帖」。
《國語辭典》:榜帖(牓帖)  拼音:bǎng tiě
考試及第榜示的名單。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榜帖,全為司空先輩一人而已。」也作「榜帖」。
《漢語大詞典》:正考
(1).正式考試。 清 黃六鴻 《?;萑珪さ涠Y·賓興考試》:“童生正考宜分別已、未冠出題。”
(2).官名。科舉時(shí)代掌管考試的主考官。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一》附 清 徐鄰唐 評:“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以如此策入彀,吾輩且得罪。”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一》附 清 徐鄰唐 評:“正考遲回良久。”
《漢語大詞典》:得桂
晉書·郤詵傳:“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焙笠蛞浴暗霉稹敝^科舉及第。 唐 李端 《送楊皋擢第歸江東》詩:“試才初得桂,泊渚肯傷蘋。” 前蜀 貫休 《贈(zèng)方干》詩:“弟子已得桂,先生猶灌園。” 宋 梅堯臣 《重送祖擇之北使》詩:“文章世德已能傳,得桂高枝二十年?!眳⒁姟?折桂 ”。
分類:科舉及第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晉代郤詵曾以「桂林之一枝」對晉武帝比喻自己舉賢良對策的才能,為天下第一。見《晉書。卷五二。郤詵傳》。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唐。溫庭筠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挂沧鳌概使稹?。
《漢語大詞典》:正科
(1). 明 清 科舉制,按常規(guī)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xiāng)試、會(huì)試。鄉(xiāng)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會(huì)試逢丑、未、辰、戌年為正科,區(qū)別于臨時(shí)特設(shè)的其它??坪图有械亩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上問戶部尚書 潘世恩 :‘今科會(huì)試有重赴瓊林宴者乎?’ 世恩 對:‘有壬申進(jìn)士 翁方綱 ,壬申今無正科?!?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考試上》:“此於文武正科處特設(shè)專科,以考西學(xué)。”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考試上》:“我朝有繙譯生員、舉人、進(jìn)士、翰林異試異榜,與正科諸士同賜出身?!?br />(2). 清 代府醫(yī)學(xué)官名。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醫(yī)學(xué)官:“禮部則例,凡直省醫(yī)學(xué)官,府曰正科,州曰典科,縣曰訓(xùn)科。”
《漢語大詞典》:試闈(試闈)
科舉時(shí)代的考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方翥:“他年, 翥 為館職,偶及試闈異事,因及之。”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急辦行裝赴試闈,父親嚴(yán)命怎生違?”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聞喜》:“ 春香 ,我同 柳郎 至此,即赴試闈?!?/div>
分類:科舉考場
《漢語大詞典》:賓薦(賓薦)
(1).舉薦;推薦。《易·觀》“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職在搜揚(yáng)國俊,賓薦王庭,故以進(jìn)賢為尚賓也?!?br />(2).引申為科舉。 唐 李嘉祐 《送嚴(yán)二擢第東歸》詩:“隳官就賓薦,時(shí)輩詎爭先。盛業(yè)推儒行,高科獨(dú)少年。”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往在 貞元 ,俱從賓薦。司我明試,時(shí)維邦彥?!眳⒁姟?賓興 ”。
《國語辭典》:賓興(賓興)  拼音:bīn xīng
1.周代從鄉(xiāng)小學(xué)選出賢能的人,以上賓之禮升于國學(xué)。《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jié)h。鄭玄。注:「興,猶舉也?!?br />2.科舉時(shí)代,士子將參加鄉(xiāng)試時(shí),地方官設(shè)宴款待,稱為「賓興」?!睹魇?。卷七五。職官志四》:「凡賓興科貢,提調(diào)學(xué)校,修明祀典之事,咸掌之。」
《漢語大詞典》:麗龜(麗龜)
(1).射中禽獸背部隆起的中心處。左傳·宣公十二年:“麋興於前,射麋麗龜。” 杜預(yù) 注:“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dāng)心?!?楊伯峻 注:“古之田獵者,其箭先著背以達(dá)于腋為善射。” 唐 段成式 鄭符 等《游長安諸寺聯(lián)句·三階院》:“麗龜何足敵,殪豕未為長?!?唐 黃滔 《謝試官啟》:“徒以獻(xiàn)豕辭 遼 ,賫花躬魏,稅駕而旋同飲鱉,操弧而果異麗龜?!?前蜀 貫休 《送黃賓于赴舉》詩:“□師無一事,應(yīng)見麗龜歸?!?br />(2).比喻科舉時(shí)中試得官。
《國語辭典》:登科記(登科記)  拼音:dēng kē jì
科舉考試后發(fā)表的錄取名冊。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昨日在街上見賣登科記,有俺那申家兩個(gè)侄兒,都及第了?!挂沧鳌傅强其洝?。
《國語辭典》:游泮  拼音:yóu pàn
明清科舉時(shí),通過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稱為「游泮」?!读凝S志異。卷一。葉生》:「言于學(xué)使,逾年游泮?!?/div>
《國語辭典》:步蟾  拼音:bù chán
蟾,比喻月亮。步蟾比喻月下散步。唐。杜甫〈夜〉詩:「步蟾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yīng)接鳳城?!?/div>
分類:科舉登第
《國語辭典》:蟾宮折桂(蟾宮折桂)  拼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蟾宮,指月亮。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參見「折桂」條。蟾宮折桂相傳月中有桂樹,用以比喻科舉登第。元。施惠《幽閨記》第一一出:「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千古,鎮(zhèn)朝經(jīng)暮史,寐晚興夙,擬蟾宮折桂云梯步?!埂赌鹾;ā返谖寤兀骸概e人是月宮里管的,祇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爺,我們爺就可以中舉,名叫蟾宮折桂?!?/div>
《漢語大詞典》:鎖宿(鎖宿)
謂鎖閉于科舉試場內(nèi)應(yīng)試。宋史·選舉志三:“初立四門學(xué),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學(xué)生,歲一試補(bǔ)。差一學(xué)官鎖宿,彌封校其藝,疏名上聞而后給牒?!?span id="ndvej7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丙子,詔:‘自今差發(fā)解知舉等,授敕訖即令閤門祗候一人引送鎖宿,無得與僚友交言?!?/div>
《漢語大詞典》:征科(徵科)
征收賦稅。元史·世祖紀(jì)七:“詔 江南 浙西 等處毋非理征科擾民?!眳⒁姟?徵科 ”。
徵科:1.征收賦稅。 唐 韓愈《順宗實(shí)錄四》:“上考功第, 城 ( 陽城 )自署第曰:‘撫字心勞,徵科政拙,考下下?!?明 李東陽 《與顧天錫夜話和留別韻》:“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 江 南恐未禁。”
(2).征辟與科舉。 章炳麟 《獄中聞湘人某被捕有感》詩:“保種平生愿,徵科絶命方?!眳⒁姟?徵辟 ”、“ 科舉 ”。
《漢語大詞典》:徵科
1.征收賦稅。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四》:“上考功第, 城 ( 陽城 )自署第曰:‘撫字心勞,徵科政拙,考下下?!?明 李東陽 《與顧天錫夜話和留別韻》:“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 江 南恐未禁?!?br />2.征辟與科舉。 章炳麟 《獄中聞湘人某被捕有感》詩:“保種平生愿,徵科絶命方。”參見“ 徵辟 ”、“ 科舉 ”。
《國語辭典》:鄉(xiāng)試(鄉(xiāng)試)  拼音:xiāng shì
1.科舉時(shí)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中試者稱為「舉人」。
2.古時(shí)參加各省三年一次舉辦的考試?!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敢蛳驇讉€(gè)同案商議,瞞著丈人,到城里鄉(xiāng)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