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6詞典 3分類詞匯 423
《漢語大詞典》:五經(jīng)解元(五經(jīng)解元)
稱科舉鄉(xiāng)試中以五經(jīng)中式的特優(yōu)者。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元》:“ 康熙 乙酉科, 長洲 蔣學海 以五經(jīng)中式。是科進呈題名録, 蔣 列於解元之前,稱五經(jīng)解元。前此無有也?!?/div>
《漢語大詞典》:武殿試(武殿試)
科舉時代,皇帝對武科會試錄取的武舉,在殿廷親自進行的考試。續(xù)文獻通考·選舉六:“ 愍帝 崇禎 四年始舉行武殿試。”《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嘉慶 十九年諭﹞本科武殿試,朕於十月十八日御 紫光閣 閲視馬步箭。十九日在 景運門 外 御箭亭 閲視弓刀石,回宮后帶領引見。二十日升殿傳臚?!?清 趙翼 陔馀叢考·武科殿試:“ 孝宗 ( 宋 孝宗 )時,又命武舉廷試依文舉例,給黃牒榜首武舉及第,餘并賜武舉出身,是 宋 時原有武科及武殿試之例。蓋至 元 時已廢,迨 明 成化 始復武舉, 崇禎 中又復殿試之例耳?!?/div>
《漢語大詞典》:武兩榜(武兩榜)
科舉時代,由武舉人而中武進士的俗稱。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懷寧縣 的案首叫做 季萑 。他父親是個武兩榜,同 向知府 是文武同年?!?/div>
分類:科舉中武
《漢語大詞典》:帖括派
明 末研習科舉應試的八股文的學派。 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四:“此實對於晚 明 之帖括派、清談派施一大針砭。 清 代學者以樸學自命,以示別於文人,實 炎武 啟之?!?/div>
《國語辭典》:同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拼音:tóng jìn shì chū shēn
古代科舉及第者,按照中式等第賜予的一種稱號?!端问?。卷一五六。選舉志二》:「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五甲同進士出身。」《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div>
《漢語大詞典》:同門錄(同門録)
(1).科舉時代同科者的花名冊。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凡有同門録及硃卷賜顧者,幸認 嘉興府 大街文海樓書坊不誤?!?br />(2).指同學姓名錄。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執(zhí)贄愿為弟子者綦眾,至于倉皇制‘同門錄’成冊?!?/div>
《漢語大詞典》:同學究出身(同學究出身)
唐 宋 科舉均有學究科。 宋 代學究科考試及格而等第次于學究出身者,稱為同學究出身。亦有未經(jīng)科舉而恩賜此稱的。 宋 曾鞏 《秘書少監(jiān)陳公神道碑銘》:“子五人,曰 儼 ,尚書比部員外郎……曰 偉 ,同學究出身?!?span id="8c6dum9" class="book">《宋史·太祖紀三》:“辛卯,賜布衣 王澤方 同學究出身?!?span id="v7h4ymb"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親策于 集英殿 ,第為五等,賜正奏名 李易 以下四百五十一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學究出身、同出身?!?/div>
《漢語大詞典》:填榜
科舉時代將考試錄取者的姓名寫在榜上,謂之填榜。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填榜:“今科場拆卷填榜,先從第六名起,葢是古制?!?/div>
《國語辭典》:天子門生(天子門生)  拼音:tiān zǐ mén shēng
科舉時代稱狀元或由皇帝親自考試錄取者。宋。岳珂《桯史。卷三。天子門生》:「卿乃朕自擢。秦檜日薦士,曾無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權貴,真天子門生也。」
《漢語大詞典》:楊穿三葉(楊穿三葉)
戰(zhàn)國策·西周策:“ 楚 有 養(yǎng)由基 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fā)百中。”原謂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自注:“始予進士及第, 行簡 次之, 敏中 又次之?!?/div>
《漢語大詞典》:一甲一名
(1).科舉一甲中的第一名,即狀元。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上天不負苦心,文章自有定論。將來殿試,那一甲一名也不敢必,也中個第三就好了!”
(2).泛指第一等,含諷刺意味。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九》:“大約別的都可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的人物,總該推 中國 老先生算一甲一名?!?/div>
《國語辭典》:一舉成名(一舉成名)  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舊指一次科舉便登第成名。今泛稱作成一事而因此聲名遠播?!队魇烂餮?。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子瞻一舉成名,御筆除翰林學士,錦衣玉食,前呼后擁,富貴非常。」《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舉成名?!?/div>
《國語辭典》:孝弟力田  拼音:xiào tì lì tián
漢代選舉官吏的科目。以孝弟為天下的大順,力田為民生的本源而得名?!稘h書。卷二。惠帝紀》:「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div>
《漢語大詞典》:小傳臚(小傳臚)
科舉時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書和登第進士名次,叫傳臚。 清 制,四月二十一日殿試,二十五日傳臚。殿試后,閱卷大臣列甲第名次,進呈欽定,于二十四日先拆前十卷,按名引見,叫小傳臚。參閱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傳臚。
《國語辭典》:名魁虎榜  拼音:míng kuí hǔ bǎng
古代科舉,鄉(xiāng)試第一名。《幼學瓊林。卷四。科第類》:「中狀元,曰獨占鰲頭;中解元,曰名魁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