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6詞典 3分類詞匯 423
《漢語大詞典》:十年窗下無人問(十年窗下無人問)
謂科舉時代士人為考取功名,長期閉門苦讀而不為世人所知。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南渡后,疆土狹隘,止 河南 、 陜西 ,故仕進調(diào)官,皆不得遽入仕……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豈不聞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信有之也?!?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你為甚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只圖一舉成名天下知?!?/div>
《國語辭典》:十年寒窗  拼音:shí nián hán chuāng
形容長期閉門苦讀。如:「他歷盡十年寒窗,終于成為聞名的學者。」《彭公案》第一九二回:「論文備讀五車書,曾受十年寒窗苦?!挂沧鳌甘甏跋隆?。
《漢語大詞典》:豎旗桿(豎旗桿)
科舉時代,秀才成為貢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豎根旗桿,以示榮耀。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還是前年出貢豎旗桿,在他家擾過一席。”
《漢語大詞典》:人鏡芙蓉(人鏡芙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中:“相國 李公 固言 , 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 ,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后二紀拜相’……明年,果然狀頭及第,詩賦題有‘人鏡芙蓉’之目?!焙笠蛞浴叭绥R芙蓉”為預兆科舉得中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賞花紅(賞花紅)
科舉中式,名列前茅者,例插金花披紅,謂之“賞花紅”。《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曾有一首《黃鶯兒》詞,單道那三等的苦處……鼓聲到此如春夢,高才命窮,庸才運通。廩生到此便宜貢,且從容一邊站立,看別個賞花紅?!?/div>
《漢語大詞典》:科甲出身
(1).謂由科舉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資格。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有操守的,到底要從科甲出身?!?span id="4spibuq"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看 龍令 為人雖然科甲出身,心地到還明白,決不至此?!?魯迅 《偽自由書·最藝術的國家》:“老實的民眾真?zhèn)€要起政權來了,竟想革掉科甲出身和捐班出身的參政權?!?br />(2).指科舉制中的等第資格。 清 魏源 《籌海篇三》:“今宜于 閩 粵 二省,武試增水師一科,有能造西洋戰(zhàn)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水雷奇器者,為科甲出身?!?/div>
《漢語大詞典》:魁解
指科舉制鄉(xiāng)試中式的第一名。 唐 制,進士由鄉(xiāng)而貢曰解; 明 清 鄉(xiāng)試稱解試,故中式的舉人第一名稱魁解,又稱解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 陶 扇爐進酒,因問:‘闈中何題? 去惡 魁解否?’”參閱明史·選舉志二。
《漢語大詞典》:魁星踢斗
魁星為北斗之一星,科舉時代就魁字取象,塑造鬼舉足踢斗之形,用以表示文運之兆。后又借以狀騎馬的姿勢。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熙朝樂事:“有飇騎數(shù)十,飛轡往來,逞弄解數(shù),如雙燕綽水、二鬼爭環(huán)、隔肚穿鍼、枯松倒掛、魁星踢斗……踏梯望月之屬?!?/div>
《漢語大詞典》:老年兄
(1).科舉時代同年考中舉人進士者的互稱。 清 李漁 《憐香伴·齋訪》:“自前科京邸一別又是三年,老年兄愈加矍鑠了?!?br />(2).對平輩中男性年長者的尊稱。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這老年兄去年臨別之前,曾説等姑娘滿孝,他一定進京來看姑娘?!?/div>
《漢語大詞典》:孔乙己
(1). 唐 代啟蒙讀物上的文句,舊時供學童摹字的描紅紙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語。參見“ 上大人 ”。
(2). 魯迅 《吶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淪落到了與廣大勞動群眾同等悲慘地位的下層知識分子。
《國語辭典》:上大人  拼音:shàng dà rén
舊時學童入學時描紅的習字簿。上面寫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筆畫簡少,便利學童學習。后比喻極為簡單淺顯的文字。《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有便有幾十個秀才,但是認得兩個上大人的字腳,就進了學?!?/div>
《漢語大詞典》:京報人(京報人)
謂從京城來的向科舉中試或升官者報喜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三:“説聲未了,只見老家人 權孝 同了一班京報人一見了就磕頭,道:‘京中報人特來報爺高陞的?!?/div>
《漢語大詞典》:扃試(扃試)
謂科舉時代考生各閉一室應答試題。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明武宗遺事》:“戊辰科庶常散舘,例在內(nèi)廷扃試?!?清 曾國藩 《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於覆名扃試之外,別求旁搜廣采之術?!?span id="pjcu4dh" class="book">《清史稿·選舉志二》:“督、撫、學政,按其功課,嚴密扃試。優(yōu)者分別等第,咨送京師大學堂覆試?!?/div>
《漢語大詞典》:解副
(1). 唐 代科舉制中稱鄉(xiāng)薦第二名。 唐 張固 《幽閑鼓吹》:“ 喬彝 崢嶸。甚宜以解副薦之?!?br />(2). 明 清 時相沿稱鄉(xiāng)試第二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童謠:“ 康熙 庚子,又有童謡云:‘一裹針,三條絲。’是科解元, 新城 李嗣真 ,解副 益都 高三思 也?!?/div>
《國語辭典》:金榜題名(金榜題名)  拼音:jīn bǎng tí míng
金榜,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榜單。金榜題名指考試被錄取,名登金榜之上?!肚迤缴教迷挶尽j愌矙z梅嶺失妻記》:「旬日之間,金榜題名,已登三甲進士?!姑?。高明《琵琶記。伯喈牛宅結(jié)親》:「這姻緣不俗,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挂沧鳌附鸢駫烀埂?/div>
《漢語大詞典》:買報(買報)
科舉時代,報子買通試吏,獲知黃榜名次,搶先報喜,以圖厚賞,謂之“買報”。 清 李漁 《凰求鳳·傳捷》:“買報雖然費小財,一錢使去萬錢回……往常買報,都在禮部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