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6詞典 3分類詞匯 423
共423,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鎖闥
科詔
廩餼
棘籬
獻(xiàn)藝
搜檢
代筆
雜學(xué)
詔策
策題
帖括
新科
丹枝
第名
廣額
《漢語大詞典》:鎖闥(鎖闥)
(1).指掌刑法的官署。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慶元開元六士:“ 與權(quán) ( 陳與權(quán) )自 閩 帥擢秋官,居鎖闥?!?br />(2).指科舉試場(chǎng)。 清 趙翼 《范洽園七十壽詩》:“鎖闥攡毫慳接武,銀瓶索酒未道名?!?/div>
《漢語大詞典》:科詔(科詔)
(1).法律與詔令。《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顧覆訊?!?br />(2).指關(guān)于科舉的詔令。 宋 蘇軾 《監(jiān)試呈諸試官》詩:“每聞科詔下,白汗如流瀋。”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三志己·李克己井夢(mèng)》:“ 樂平 梅林 李克己 ,自少攻苦為學(xué),鋭心進(jìn)取,然未嘗登名。 慶元 乙卯,當(dāng)科詔之下,祈夢(mèng)於 五顯祠 ,連夕無所感?!?/div>
《漢語大詞典》:廩餼(廩餼)
亦作“廩餼”。
(1).舊指由公家供給的糧食之類的生活物資。南史·蕭正德傳:“敕所在給汝廩餼?!?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zhǎng)歌》:“雖然廩餼各不一,就中總免拘常倫?!?br />(2).指科舉時(shí)代由公家發(fā)給在學(xué)生員的膳食津貼。 唐 杜牧 《禮部尚書崔公行狀》:“復(fù)建立儒宮,置博士,設(shè)生徒,廩餼必具,頑惰必遷。”元史·選舉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學(xué)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廩餼。”
(3).泛指薪給。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銀行下》:“另舉在股董事十人,襄贊其成,重其事權(quán),豐其廩餼。”
(4).贈(zèng)送給人糧食之類生活物資。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 李丞相 ﹞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鞆[餼之。”
《漢語大詞典》:棘籬(棘籬)
(1).用荊棘作成的籬笆。 唐 盧綸 《酬李端長(zhǎng)安寓民偶詠見寄》詩:“壞簷藤障密,衰菜棘籬深?!?宋 蘇軾 《浣溪沙》詞:“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br />(2).猶棘圍。指科舉時(shí)代的試院。 唐 韋承貽 《策試夜?jié)摷o(jì)長(zhǎng)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帶滿塵埃,獨(dú)自都堂納巷回。蓬巷幾時(shí)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眳⒁姟?棘圍 ”。
《國語辭典》:棘圍(棘圍)  拼音:jí wéi
1.用荊棘圍成的場(chǎng)所?!缎绿茣?。卷一六三。柳公綽傳》:「檢校金部郎中、脩宮使,設(shè)棘圍于市?!?br />2.科舉時(shí)代的考場(chǎng)。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將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挂卜Q為「棘闈」、「棘院」。
《國語辭典》:獻(xiàn)藝(獻(xiàn)藝)  拼音:xiàn yì
呈獻(xiàn)技能,表演才藝?!蹲髠?。襄公十四年》:「商旅于市,百工獻(xiàn)藝。」唐。白行簡(jiǎn)舞中成八卦賦〉:「客有欣千載之一時(shí),歌圣功而獻(xiàn)藝。」
《國語辭典》:搜檢(搜檢)  拼音:sōu jiǎn
搜查檢視?!赌鲜?。卷七○。循吏傳。郭祖深傳》:「祖深搜檢奸惡,不避強(qiáng)御,動(dòng)致刑辟?!埂段饔斡洝返谌幕兀骸改悄ь^將身上細(xì)細(xì)搜檢,卻將那葫蘆、凈瓶都搜出來。」也作「搜簡(jiǎn)」。
《國語辭典》:代筆(代筆)  拼音:dài bǐ
1.代人寫作?!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杆麍D我相與的官府多,有些聲勢(shì),每年請(qǐng)我在這里,送我?guī)装賰摄y,留我代筆?!埂豆賵?chǎng)現(xiàn)形記》第八回:「仇五科便請(qǐng)眾位寫局票,魏翩仞搶著代筆,自己先寫了一張陸桂芳。劉瞻光說:『翩仞總是叫這個(gè)小把戲?!弧?br />2.代人立寫契約的人。也稱為「代書」。
3.代人參加考試。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一出:「溫庭筠輕薄無行,專在場(chǎng)中為人代筆?!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敢娔切┩?,也有代筆的,也有傳遞的,大家丟紙團(tuán),掠磚頭,擠眉弄眼,無所不為?!?/div>
《國語辭典》:雜學(xué)(雜學(xué))  拼音:zá xué
1.兼含各類學(xué)說,不專主一家的學(xué)問?!段究澴?。治本》:「雜學(xué)不為通儒?!?br />2.科舉時(shí)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學(xué)問。《儒林外史》第三回:「況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難道是來此同你談雜學(xué)的么?」
《國語辭典》:詔策(詔策)  拼音:zhào cè
皇帝的命令?!稘h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搓枒椡鮿J傳》:「王幸受詔策,通經(jīng)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策題(策題)
科舉策試的試題。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六:“國初舉人對(duì)策,皆先寫策題,然策題不過一二十句。其后策題寖多,而寫題如初,舉人甚以為苦。 慶歷 初, 賈文公 為中丞,始奏罷之?!?span id="hobhrku"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元年》:“ 蘇軾 所撰策題,蓋設(shè)此問以觀其答,非謂 仁宗 不如 漢文 , 神考 不如 漢宣 ?!?/div>
《國語辭典》:帖括  拼音:tiè guā
唐代舉子把經(jīng)書里難記的句子編成歌訣,以便誦讀,稱為「帖括」。后來通指科舉的文字?!度辶滞馐贰返谒牧兀骸刚撚啻笙壬呐e業(yè),雖不是時(shí)下的惡習(xí),他要舉國初帖括的排場(chǎng),卻也不是中和之業(yè)?!?/div>
《國語辭典》:新科  拼音:xīn kē
1.新制定的科律?!度龂尽>硪欢?。魏書。何夔傳》:「是時(shí)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顾?。蘇軾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詩:「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
2.科舉時(shí)代稱本年考試及第的人。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五??茍?chǎng)》:「近來新科進(jìn)士選期未及者,多以給假省親省墓為辭,得暫歸里。」
《漢語大詞典》:丹枝
丹桂的樹枝。比喻科舉及第。 唐 齊己 《貽王秀才》詩:“須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唐 羅隱 《東歸》詩:“唯將白髮期公道,不覺丹枝屬別人?!眳⒁姟?丹桂 ”。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黃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別名。參見「木犀」條。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端问?。卷二六三。竇儀傳》:「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zèng)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div>
《漢語大詞典》:第名
(1).評(píng)定名次。 宋 張先 《感皇恩》詞:“第名天陛首 平津 ;東堂桂,重占一枝春?!卑?, 平津 乃 漢 公孫弘 封侯名,以對(duì)策名列第一。
(2).列上名字。謂科舉中式。 宋 葉適 《孫永叔墓志銘》:“君負(fù)其能,踏省門五六,然終不得第名於進(jìn)士,髮謝齒落,遂至槁死,知者皆為君歉惜?!?/div>
《漢語大詞典》:廣額(廣額)
(1).寬闊的額頭。 晉 左思 《嬌女》詩:“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南朝 宋 袁淑 《驢山公九錫文》:“青脊隆身,長(zhǎng)頰廣額,脩尾后垂,巨耳雙磔,斯又爾之形也?!?唐 王翰 《觀蠻童為伎之作》詩:“長(zhǎng)裙錦帶還留客,廣額青蛾亦效嚬?!?br />(2).指放寬考試錄取的名額??婆e時(shí)代,遇朝廷慶典,常有此舉,以示恩惠。鏡花緣第四十回:“今登極以來,十有餘年,屢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萬壽: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條。--至於百官紀(jì)録,士子廣額,另有恩旨十餘條,不在此詔之內(nèi)?!?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中式額數(shù):“今人論科舉,多以廣額為盛,不知前代乃以減數(shù)為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