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49,分30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愛稱
賓萌
麻黃
營子
追稱
乖乖
梵嫂
達子
大館
當駕
倭子
烏斯藏
酸丁
謙稱
牌面
《漢語大詞典》:愛稱(愛稱)
表示親昵的稱呼。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他深懷感情地給自己的澇地、水渠都起了詩化的愛稱!”
《國語辭典》:賓萌(賓萌)  拼音:bīn méng
1.戰(zhàn)國時往來諸侯國之間的游士。也作「賓孟」。
2.由他處遷至此地居住的人?!秴问洗呵?。離俗覽。高義》:「比于賓萌,未敢求仕?!挂卜Q為「客民」。
分類:游士稱呼
《國語辭典》:麻黃(麻黃)  拼音:má huáng
植物名。麻黃科麻黃屬,常綠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高二、三尺,狀似木賊但不空心。葉對生,基部合生,上方離生部分狹三角形或鱗片狀。五至六月開花。莖可入藥,含有麻黃素等生物堿。
《漢語大詞典》:營子(營子)
(1). 蒙古 人對村莊的稱呼。
(2).軍營。 魯迅 《偽自由書·文人無文》:“‘偃武修文’,古有明訓,文星全照到營子里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追稱(追稱)
(1).謂稱頌死者。后漢書·祭遵傳:“博士 范升 上疏追稱 遵 ?!?br />(2).以后來的稱號稱呼。 楊樹達 《古書疑義舉例續(xù)補·以后稱前例》:“《張耳陳餘列傳》記 趙 相 貫高 、 趙午 等説 張敖 語云:‘今王事 高祖 甚恭,而 高祖 無禮,請為王殺之?!瘯r 高祖 尚在,而文稱 高祖 ,亦 史公 之追稱也?!?/div>
《國語辭典》:乖乖  拼音:guāi guāi
表示親昵的稱呼,有可愛、乖巧的意思?!段饔斡洝返谒娜兀骸肝夷枪怨?,菩薩恐你養(yǎng)不大,與你戴個頸圈鐲頭哩?!?/div>
《國語辭典》:乖乖  拼音:guāi guai
表示驚嘆的語氣。如:「乖乖!這師父的手藝還真不賴!」
《漢語大詞典》:梵嫂
世人對僧妻的稱呼。 宋 陶谷 清異錄·梵嫂:“ 相國寺 星辰院 比丘 澄暉 ,以艷倡為妻……忽一少年踵門謁 暉 ,愿置酒參會梵嫂, 暉 難之?!?清 宋長白 柳亭詩話卷十一:“ 鮑令暉 有《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詩,結曰:‘持妾一生淚,經(jīng)秋復度春?!郧?,清規(guī)未立,世人呼為梵嫂、師娘者,往往有之?!?/div>
分類:世人稱呼
《國語辭典》:達子(達子)  拼音:dá zi
舊時對蒙古人的稱呼。《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況且這些騷達子干事,不瞞著兒女,他們都看得慣熟了。」
《國語辭典》:大館(大館)  拼音:dà guǎn
警察局?!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七回:「想了半天,還不見來,他便把兩個皮包,送到大館里去?!?/div>
《漢語大詞典》:當駕(當駕)
舊時北方人對御車者的稱呼。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一世家子,喜為人御車,往來 齊 魯 間……相識者遇之,呼曰‘當駕’則欣然,如呼字或稱兄,則怒不答?!?/div>
《國語辭典》:倭子  拼音:wō zi
俗稱日本人?!队魇烂餮?。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只見那倭子把海叵羅吹了一聲,吹得嗚嗚的響?!?/div>
《漢語大詞典》:烏斯藏(烏斯藏)
元 明 時對 西藏 的稱呼。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旄牛徼外 烏斯藏 ,傳是 耆闍 古 靈隩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三:“初, 噶爾丹 既敗走,后收殘卒千餘,欲西投 烏斯藏 。”
分類:稱呼
《國語辭典》:酸丁  拼音:suān dīng
譏稱窮困寒酸的文人、書生?!抖鲙肪硪唬骸复蟮诌@個酸丁忒劣角,風魔中占得個招討。」《醉醒石》第四回:「你也這樣胡說!放著富家不嫁,去嫁酸丁。天下有這樣癡人!」也作「酸子」。
《國語辭典》:謙稱(謙稱)  拼音:qiān chēng
謙遜的稱呼,通常用以表示謙虛。如:「他因年紀較長,所以謙稱自己為愚兄?!?/div>
《國語辭典》:牌面  拼音:pái miàn
1.元代用來獎勵的功牌?!对?。卷四十四。順帝本紀七》:「甲午,以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招捕湖廣、沔陽等處,湖廣、荊襄諸軍悉聽節(jié)制,給還元追奪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給以功賞宣敕、金銀牌面?!?br />2.元代朝廷發(fā)給出使大臣的證明文件。《元史。卷一○一。兵志四》:「使臣無牌面文字,始給馬之驛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給驛馬者,亦論罪?!?br />3.麻將、紙牌等牌具的正面。如:「牌面有五張同樣花色連號的牌子,叫做『同花順』?!?/div>
《漢語大詞典》:牌尾
(1). 太平天囯 對軍中或城中老弱殘疾者的稱呼。一般指年齡不足十五、六歲或超過五、六十歲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雜記》:“各館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歲以內者?!?清 謝介鶴 金陵癸甲紀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歲至五十歲,謂之‘牌面’,餘為‘牌尾’?!?br />(2).見“ 牌尾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