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7詞典 2分類詞匯 55
《漢語大詞典》:魁解
指科舉制鄉(xiāng)試中式的第一名。 唐 制,進(jìn)士由鄉(xiāng)而貢曰解; 明 清 鄉(xiāng)試稱解試,故中式的舉人第一名稱魁解,又稱解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 陶 扇爐進(jìn)酒,因問:‘闈中何題? 去惡 魁解否?’”參閱明史·選舉志二。
《國語辭典》:狀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一甲第一名?!段宕菲皆?。梁史。卷上》:「探聽得試院開榜了,卻是別人做了狀元,別人做了榜眼,別人做了探花郎?!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更c(diǎn)了一本戲,是梁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br />2.稱現(xiàn)在各類考試中的榜首。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周朝饗樂章》:“歲迎更始,節(jié)及朝元?!?唐 羅鄴 《歲仗》詩:“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眳⒁姟?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號(hào)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韋莊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岳銓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span id="mmrs6h9"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養(yǎng)生法。謂五臟之氣匯聚于天元(臍)。 唐 呂巖 《別詩》之一:“朝朝煉液歸瓊壠,夜夜朝元養(yǎng)玉英?!眳⒁姟?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參閱《清會(huì)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四節(jié)。
(5).見“ 朝元閣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正月朝見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蹲髠鳌N墓哪辍罚骸肝糁T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br />2.天子或諸侯在歲首祭祀宗廟?!蹲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氣朝元
亦作“ 五氣朝元 ”。 道教修煉之法。謂煉內(nèi)丹者不視、不聽、不言、不聞、不動(dòng),而五臟之精氣生尅制化,朝歸于黃庭(臍內(nèi)空處),謂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曇花記·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頂,河車升降;養(yǎng)成五炁朝元,知念中無念?!?span id="tkkl555"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九回:“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閣(朝元閣)
唐 代閣名。在 陜西省 臨潼縣 驪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閣 。 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 朝元閣 迥《羽衣》新,首按 昭陽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錄卷四:“ 朝元閣 ?!弊宰ⅲ骸?天寳 七載, 玄元皇帝 見于 朝元閣 ,即改名 降圣閣 。” 宋 謝翱 《吊宋內(nèi)》詩之四:“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臺(tái)殿暗銷魂。 朝元閣 下歸來燕,不見當(dāng)時(shí)鸚鵡言?!?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聞那 朝元閣 ,在禁苑西首,我且繞著紅墻,迤邐行去?!?唐 王建 《華清宮感舊》詩:“塵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發(fā)大龍迴?!?宋 蘇軾 《驪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滿地落花無人掃?!?清 吳翊 《新燕》詩:“近識(shí) 朝元 消息否?珠簾零落幾回探。”
《國語辭典》:舉首(舉首)  拼音:jǔ shǒu
1.第一名或第一等?!妒酚洝>硪灰欢?。主父偃傳。太史公曰》:「上方鄉(xiāng)文學(xué)、招俊乂,以廣儒墨,弘為舉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議對》:「漢之中年,始舉賢良,晁錯(cuò)對策,蔚為舉首?!?br />2.檢舉告發(fā)。《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首狀人幸運(yùn),系張家灣民,為舉首略賣事?!埂陡;萑珪?。卷一三。刑名部。監(jiān)禁》:「犯者同罪,舉首者賞?!?/div>
《國語辭典》:冠軍(冠軍)  拼音:guàn jūn
1.軍功卓越勝于其他的人。《史記。卷九一。黥布列傳》:「項(xiàng)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
2.考試或比賽得第一名。如:「此次運(yùn)動(dòng)會(huì)的大隊(duì)接力項(xiàng)目,本班榮獲冠軍。」《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未幾,科試冠軍,秋闈果中經(jīng)元?!?br />3.古代將軍的名號(hào)。《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諸別將皆屬宋義,號(hào)為『卿子冠軍』。」《梁書。卷五二。止足列傳。陶季直》:「出為冠軍司馬、東莞太守,在郡號(hào)為清和?!?/div>
《漢語大詞典》:首選(首選)
(1).科舉時(shí)代以第一名登第的人。 唐 馮贄 云仙雜記卷四:“ 高郢 夜課于 豐亭 ,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 郢 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dú)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既而次榜亦中首選。”宋史·選舉志二:“士人初進(jìn),便須別其忠佞, 九成 所對,無所畏避,宜擢首選。”
(2).猶上品。 清 趙翼 《竹初齋中盆蘭多名種今年為春寒所敗其次者作花尚茂賦詩索和即次原韻》:“縱非首選猶青眼,難得肩隨亦素心?!?/div>
《國語辭典》:解元  拼音:jiè yuán
1.金元時(shí)代對讀書人的敬稱。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剛剛的打個(gè)照面,風(fēng)魔了張解元。」
2.科舉時(shí)代,鄉(xiāng)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明史。卷七○。選舉志二》:「士大夫又通以鄉(xiāng)試第一為解元?!挂卜Q為「解頭」。
《國語辭典》:發(fā)解(發(fā)解)  拼音:fā jiè
唐宋時(shí),凡應(yīng)貢舉者,由所在州縣解送至京,稱為「發(fā)解」。明清稱鄉(xiāng)試考上舉人為「發(fā)解」?!队魇烂餮?。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三歲發(fā)解,連科及第。」《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高先生發(fā)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卻不曾到京師一晤?!?/div>
《國語辭典》:首薦(首薦)  拼音:shǒu jiàn
以第一名被推薦。唐。薛用弱〈王維〉:「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
《國語辭典》:會(huì)元(會(huì)元)  拼音:huì yuán
1.科舉時(shí)會(huì)試考取第一名的人?!毒劳ㄑ?。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得唐寅甚喜,許以會(huì)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如今就把一個(gè)會(huì)元,撇在地下,我也無心去拾他了?!?br />2.總要、匯要。多用于書名。如《五燈會(huì)元》。
《國語辭典》:傳臚(傳臚)  拼音:chuán lú
1.科舉時(shí)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命唱名?!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六:「黃、何、方、樂四人自去傳臚,何澄是二甲,選了兵部主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谄呋兀骸競髋F那日,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br />2.稱科舉會(huì)試二甲、三甲第一名的進(jìn)士。
《國語辭典》:甲頭(甲頭)  拼音:jiǎ tóu
1.甲長?!端问?。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排比成甲,迭為甲頭?!姑鳌@祖《邯鄲記》第一一出:「諸馀作手都可,到是甲頭老賊,推呆賣老不來?!?br />2.管領(lǐng)役夫的頭目。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米鋪》:「且叉袋自有賃戶,肩駝腳夫亦有甲頭管領(lǐng),船只各有受載舟戶。」
《漢語大詞典》:三頭(三頭)
科舉考試三試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試為解頭,進(jìn)士試為狀頭,博學(xué)宏詞及制科試為勅頭。 唐 章孝標(biāo) 《錢塘贈(zèng)武翊黃》詩:“花錦文章開四面,天人科第占三頭?!?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一:“ 武翊黃 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shí)號(hào)‘武三頭’。冠於一時(shí)?!?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乾隆 辛丑, 長洲 錢棨 適占三頭?!眳⒁姟?三元 ”。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yīng)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shí)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濉6殴?。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
3.習(xí)俗上,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huì)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huì)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dú)庹摗罚骸阜蚧煦绶趾?,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挂卜Q為「三官」。
6.術(shù)數(shù)用語。術(shù)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漢語大詞典》:掄魁(掄魁)
科舉考試的第一名。亦指中選第一名。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續(xù)集·開慶六士》:“時(shí)相好名,牢籠 宜中 為掄魁,餘悉擢巍科。”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陸姑救易》:“文省幸掄魁,到皇都赴禮闈?!?span id="sxkh5if" class="book">《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著意本掄魁,一字爭差不得歸?!?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生以是掄魁。明年,舉進(jìn)士,授詞林?!?/div>
《國語辭典》:大魁  拼音:dà kuí
指科舉時(shí)代的狀元。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四方舉人集京師,當(dāng)入見,而宋公姓名偶為眾人之首。……然其后卒為大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