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全部 6分類詞匯 6
《國語辭典》:典謨(典謨)  拼音:diǎn mó
典、謨,兩種文體。典以記國之大事,謨以載謀略之言。典謨泛指古圣賢所遺留的訓誡。《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范也?!?/div>
《漢語大詞典》:典誥(典誥)
(1).尚書《堯典》《湯誥》等篇的并稱。亦泛指經書典籍。漢書·王莽傳中:“各策命以其職,如典誥之文?!?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 孟堅 辭惟溫雅,理多愜當。其尤美者,有典誥之風,翩翩奕奕,良可詠也。”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迨已極其暴厲恣睢之能事,猶恐力有弗逮,則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誥,夸之以神武之聲威。”
(2).指典章詔令一類文字。三國志·吳志·王蕃華覈等傳論:“ 華覈 文賦之才,有過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約 《修定樂書疏》:“《檀弓》殘雜,又非方幅典誥之書也?!?br />(3).指草擬詔令的官職。 宋 蘇軾 《張文定公墓志銘》:“近者,代言之臣未嘗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國華也。”
《漢語大詞典》:典訓(典訓)
(1).《尚書》《堯典》、《伊訓》等篇的并稱。指經典或尚書。后漢書·桓榮傳:“ 莊 以童蒙,學道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圣言幽遠,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準的所擬,志乎典訓,戶牖雖異,而筆彩略同。”
(2).準則性的訓示。《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處官司不遵朝廷典訓,輒敢非理騷擾,實為未便?!?/div>
《國語辭典》:周誥(周誥)  拼音:zhōu gào
《書經。周書》中,大誥、召誥、康誥、酒誥、洛誥等篇的合稱。唐。韓愈 進學解:「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div>
分類:等篇
《國語辭典》:典謨訓誥(典謨訓誥)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書經中的〈堯典〉、〈大禹謨〉、〈伊訓〉、〈湯誥〉等,都是古圣賢相誥誡的言論。
分類:經典等篇
《漢語大詞典》:典誓
尚書《堯典》、《湯誓》等篇的并稱。泛指其中典謨訓誥誓命一類的文章。 唐 柳宗元 《貞符》:“故 仲尼 敘:於 堯 曰‘克明俊德’,於 舜 曰‘濬哲文明’;於 禹 曰:‘文命祗承于帝’;於 湯 曰‘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於 武王 曰‘有道曾孫’?;竦涫模懺?!”
分類: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