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1分類詞匯 21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答 → 荅答”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回復(fù)(回復(fù))  拼音:huí fù
1.回旋反覆。唐。柳宗元夢歸賦〉:「若有鉥予以往路兮,馭儗儗以回復(fù)?!?br />2.回答、答覆。《文明小史》第五五回:「錢莊上掌匱進(jìn)去,回復(fù)了秦鳳梧,秦鳳梧正驚得呆了。」
3.恢復(fù)。如:「回復(fù)國籍?!?/div>
《國語辭典》:回報(bào)(回報(bào))  拼音:huí bào
1.報(bào)告或答覆事情的處理情形?!度龂萘x》第一一回:「陳元龍也回報(bào)青州田楷欣然領(lǐng)兵來救,陶謙心安?!埂端疂G傳》第三九回:「蔡九知府在廳上專等回報(bào)。」
2.酬謝、報(bào)答。如:「無以回報(bào)」、「他一直都是真誠幫人,從來不求回報(bào)?!?br />3.報(bào)復(fù)、報(bào)仇。如:「你這樣辜負(fù)他,小心他會連本帶利的回報(bào)你。」
《漢語大詞典》:答言
答覆;回答。晉書·武帝紀(jì):“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篤。”《再生緣》第十三回:“ 榮發(fā) 起來垂下淚,答言昏暈偶然間?!?br />搭腔;交談。紅樓夢第十九回:“你説的話怎么叫人答言呢?”如:一連問了幾遍,都沒有人答言。
《國語辭典》:答應(yīng)(答應(yīng))  拼音:dā yìng
1.應(yīng)聲回答?!毒┍就ㄋ仔≌f。錯(cuò)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里便聽見?敲了半晌,方才知覺,答應(yīng)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埂都t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兒立起身來答應(yīng)了一聲,方接過了戲單?!?br />2.對答、應(yīng)付。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那禮節(jié)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說起詩詞歌賦來,怎生答應(yīng)?!埂端疂G傳》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問時(shí),保正也好答應(yīng)。」
3.允許、同意。《老殘游記》第一九回:「吳二浪子說:『再賭一場,一統(tǒng)算帳?!淮蠹也淮饝?yīng)?!埂段拿餍∈贰返谌呕兀骸阜曛么藱C(jī)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yīng)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br />4.感應(yīng)。漢。蔡邕〈伯夷叔齊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yīng)?!?br />5.聽候使喚、伺候。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漢最殷勤,答應(yīng)在白門,謹(jǐn)遵老母命,持言見大人?!乖?。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兀那樓下有聰明伶俐的,著一個(gè)上樓去,答應(yīng)元帥?!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寧國府及賈赦那宅兩處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個(gè)小太監(jiān)答應(yīng)?!?br />6.清時(shí)宮女有答應(yīng)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列宮。常在答應(yīng)》。
《國語辭典》:回覆  拼音:huí fù
答覆。如:「這份演講的邀請函今天一定得回覆?!埂度龂萘x》第二一回:「丞相與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來廝殺,只得將他言語回覆,另候裁奪便了?!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七:「既然舍人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牽腸掛肚,空想壞了?!?/div>
《漢語大詞典》:回說(回説,迴説)
(1).隱晦曲折的話。 明 何景明 《蒙正會稿序》:“明正通達(dá),不為回説隱語?!?br />(2).答覆;回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小的回説老爺沒有出來?!?茅盾 《子夜》十三:“我回說是你的意思?!?br />迴説:委婉曲折的話。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有迴説合意,似若讚解者?!?/div>
《國語辭典》:回答  拼音:huí dá
1.答覆?!都t樓夢》第五七回:「一時(shí),李嬤嬤來了,看了半日,問他幾句,也無回答?!?br />2.回報(bào)、回敬?!抖膛陌阁@奇》卷一九:「寄兒道:『甚么道理,要你們破鈔?我又沒得回答處?!弧?/div>
《國語辭典》:聘書(聘書)  拼音:pìn shū
聘用人的契約文書?!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甘朗鍖懸黄笗晃皇佬滞≈度^余先生,就可以同來?!?/div>
《國語辭典》:回絕(回絕)  拼音:huí jué
拒絕?!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行修傷悼正極,不忍說起這事,堅(jiān)意回絕了岳父?!埂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复朔_請他演說,他實(shí)實(shí)在在隔夜沒有預(yù)備,所以決計(jì)回絕不去。」
《國語辭典》:回話(回話)  拼音:huí huà
1.回答、稟報(bào)。《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不爭你死了,我這圣旨卻如何回話?」《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九回:「這副欽差,連日看見拉達(dá),鬼鬼祟祟的到正欽差屋里回話,他便趕過來聽?!?br />2.頂嘴、頂撞。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你這等大膽,在我根前,還敢回話哩!」
《國語辭典》:回字  拼音:huí zì
回信,答覆的信函?!队魇烂餮?。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道:『阿公,你自在這里吃,我家去寫回字與你。』」
《漢語大詞典》:答疑
(1).解答疑惑,答覆別人的疑問。 清 吳偉業(yè) 《贈蒼雪》詩:“設(shè)難 何衡陽 ,答疑 劉少府 ?!?br />(2).提供咨詢、參考意見。
《漢語大詞典》:回簡(回簡)
答覆的書信。《剪燈新話·翠翠傳》:“代書回簡,曲盡其意?!?/div>
分類:答覆書信
《漢語大詞典》:議覆(議覆)
論議并答覆。 明 馬從聘 《摘陳漕政疏》:“既經(jīng)該部議覆,再行會議,臣等亦何必執(zhí)前説之為是?!?清 熊開元 《感事贅言一》:“盡革條陳議覆之陋事,面商即定?!?/div>
分類:論議答覆
《國語辭典》:答辯書(答辯書)  拼音:dá biàn shū
答覆或反駁別人指責(zé)、批評的文書。如:「對于對方的控訴,當(dāng)事人正準(zhǔn)備提出答辯書說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