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1詞典 3分類詞匯 48
《國語辭典》:碗粿  拼音:wǎn guǒ
一種民間小吃。將在來米粉與滾水?dāng)嚢杈鶆?,加入豬油、香菇、豬絞肉、紅蔥頭、蝦米等餡料,放入鍋內(nèi)蒸制而成。
《國語辭典》:荷葉肉(荷葉肉)  拼音:hé yè ròu
把豬肉切成薄片,加米粉,再用醬油、料酒等浸透,外包鮮荷葉蒸熟,稱為「荷葉肉」。
《國語辭典》:粿粽  拼音:guǒ zòng
一種臺(tái)灣式的粽子。做法是以在來米磨成的粉末與少量糯米粉摻水拌成糊狀,中間填餡,用粽葉包裹,以水煮熟即可食用。餡通常有肉丁、蝦米、紅蔥頭等。
《國語辭典》:圓仔湯(圓仔湯)  拼音:yuán zi tāng
將糯米粉做成的湯圓,配上甜湯,或其他配料而成,常用于節(jié)慶或結(jié)婚喜宴上。
《國語辭典》:蜜橙糕  拼音:mì chéng gāo
一種用米粉、面粉或豆粉滲入蜂蜜蒸烤而成的片狀或塊狀食品。
《國語辭典》:馬來糕(馬來糕)  拼音:mǎ lái gāo
一種發(fā)面類點(diǎn)心。以雞蛋、沙拉油、高低筋面粉、玉米粉、細(xì)砂糖、香草片、鹽、無糖奶水、發(fā)粉等材料混合拌勻,倒入模型中,蒸熟而成。如:「馬拉糕是著名的粵式糕點(diǎn),呈金黃色,新鮮吃時(shí)非常蓬松、柔軟,帶有輕微的香味?!?/div>
《國語辭典》:發(fā)糕(發(fā)糕)  拼音:fā gāo
一種食品。用在來米粉、面粉等發(fā)酵蒸制而成。也可加上糖、紅棗等。民間常于春節(jié)祭祖時(shí)用之,以示大發(fā)好運(yùn)。
《漢語大詞典》:炒團(tuán)(炒團(tuán))
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天長縣 炒米為粉,和以為團(tuán),有大數(shù)升者,以臙脂染成花草之狀,謂之炒團(tuán)?!?/div>
分類:米粉食品
《漢語大詞典》:麨蜜
炒熟的米粉或麥粉和以蜜糖的食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時(shí)二長者遇彼威光,隨其行路之次,遂獻(xiàn)麨蜜,世尊為説人天之福,最初得聞五戒十善也?!丙灒槐咀鳌?麩 ”。
《國語辭典》:艾窩窩(艾窩窩)  拼音:ài wō wo
用糯米、艾粉加糖餡制成的食品?!督鹌棵贰返谄呋兀骸笅D人與了他一塊糖,十個(gè)艾窩窩,千恩萬謝出門?!?/div>
《漢語大詞典》:餈團(tuán)(餈團(tuán))
糯米粉制成的糕團(tuán)。
分類:糯米米粉
《漢語大詞典》:奶糕
用米粉、豆粉、蛋粉、糖、鈣和維生素等調(diào)制加工成的一種乳兒輔食。也叫“乳兒糕”。 柯藍(lán) 《在記憶的海洋上飄蕩--“我的探索”之一》:“我的媽媽很焦急,半夜里起來為她熬了奶糕。”
《漢語大詞典》:食祿糕
亦作“ 食鹿糕 ”。 重陽節(jié)民間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宋 陳元靚 歲時(shí)廣記·重九上·食鹿糕:“民間九日作糕,每糕上置小鹿子數(shù)枚,號曰食祿糕。”糕,一本作“ 餻 ”。
《漢語大詞典》:黍糕
用黍米粉制成的糕。 漢 崔寔《四民月令·十一月》:“十一月。冬至之日,薦黍糕,先薦 玄冥 于井,以及祖禰。”
分類:黍米米粉
《漢語大詞典》:攪團(tuán)(攪團(tuán))
用米粉或玉米粉攪成的粥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