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何洵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何洵直,字邦彥,治平四年進士。元豐元年任御史臺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檢討官。二年十月,為秘閣校理。三年七月,兼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擢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改司勛員外郎。四年八月,除秘書郎,尋罷,以考功員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禮說》一卷、《禮文》三十卷(與蔡確同著)。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禮一之三二、職官五六之一、職官六六之三六、選舉三三之一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吳興備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進士。神宗熙寧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與面奏事反復不一,貶知上元縣,累遷提舉兩浙常平。元豐二年,入為集賢校理,參與修定《說文》。哲宗元祐七年,歷秘書少監(jiān),迎伴遼使。以御下苛刻,為軍吏刃傷,出知濟州。紹圣二年,復入進秘書監(jiān)。三年,知明州。時人以其善交結要人子弟,稱為“衙內鉆”。
全宋詩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屬山西)人。未冠舉進士。后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貶知高郵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九)。于提舉兩浙常平時入對論字學,留為資善堂修定《說文》官。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衛(wèi)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滄州。五年,入為秘書少監(jiān)(《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濟州,再入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紹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卒于任。《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進士第,王安石引入條例司。熙寧中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由司農丞提舉兩浙常平。元豐初神宗與論字學,留為修定《說文》官,為禮部員外郎。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壽州、濟州。以太常少卿召,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結交要人子弟,有「衙內鉆」之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6—1121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神宗元豐中,以獻《汴都賦》,由太學生召為太學正。居五年不遷,益盡力于辭章。出為廬州教授、溧水縣令。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哲宗召對,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知河中府?;兆跁r,為秘書監(jiān)、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樂府。后知順昌府,徙處州。精音律,能自度曲;尤工詞,善創(chuàng)新調,格律謹嚴。有《片玉詞》及文集。
全宋詩
周邦彥(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獻《汴都賦》,七年,為太學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四)。出為廬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還為國子監(jiān)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九)?;兆诩次唬瑸樾?,遷考功員外郎,衛(wèi)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jiān),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提舉南京鴻慶宮。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彥是宋著名詞人,有詞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雜著》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事見《王觀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遺事》?!?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臨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周邦彥詩,據《永樂大典》、《歲時廣記》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詞學圖錄
周邦彥(1056-1121)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詞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全宋文·卷二七七四
周邦彥(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晚號清真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豐初為太學生,以獻《汴都賦》受神宗賞識,命為太學正。后為廬州教授,溧水縣令。紹圣初為國子主簿、校書郎?;兆跁r,歷考功員外郎、宗正少卿。知隆德府,徙知明州。拜秘書監(jiān),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專事譜制樂曲。宣和三年,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卒,年六十六。精音律、工詞,為北宋婉約派大家。著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雜著》、《操縵集》、《片玉詞》(存)、《汴都賦》(存)等。見《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九,《宋史》卷四四四《周邦彥傳》,羅忼烈《清真年表》(載《清真集箋注》附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伯修,號閑樂。神宗熙寧間進士。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上言時政,帝善其言。以反對進士習律,出知宿遷縣。哲宗元祐初,用蘇軾薦,為秘書省校書郎?;兆诹?,拜殿中侍御史,上疏為司馬光訟冤,又論蔡京等為國之深患,請逐之于外。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籍,監(jiān)衡州酒稅,又削官置郴州。與陳瓘齊名,時號“二陳”。有文集。
全宋詩
陳師錫,字伯脩,時稱閒樂先生(《莊簡集》卷一六《閒樂先生奏議序》),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民國《建陽縣志》卷七)。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元祐初,為秘書省校書郎,加秘閣校理,提點開封縣鎮(zhèn)。罷知解州,歷知宣州,蘇州?;兆诹?,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jiān)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一
陳師錫,字伯修,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熙寧進士。調昭慶軍掌書記,郡守蘇軾器之,倚以為政。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宿遷縣。元祐初,以蘇軾薦,入為秘書省校書郎,遷工部員外郎,加秘閣校理,提點開封縣鎮(zhèn),罷知解州。以考功員外郎知宣州、蘇州?;兆诹?,召拜殿中侍御史,改考功郎中,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jiān)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岑象求,字巖起,梓州(今四川三臺)人。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鄭州,徙利州路轉運判官,改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六、三九一、四○四)。五年,為殿中侍御史。六年,出為兩浙路轉運副使。七年,入為戶部郎中(同上書卷四四八、四六○、四七四)?;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詸嗌袝滩渴汤蔀楦舶瓷搅晔梗ā端螘嫺濉范Y三三之二三)。后除寶文閣待制知鄆州,未幾致仕。崇寧三年(一一○四)入元祐黨籍。有《吉兇影響錄》十卷,一作八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元祐黨人傳》卷三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四
岑象求,字巖起,梓州郪縣(今四川三臺)人,一說中江(今四川中江)人。舉進士,熙寧中累官梓州提舉常平。元祐元年,除利州路運判。二年,知鄭州,改和州路提刑。四年,入為考功郎中。五年九月,遷殿中侍御史,歷金、吏、戶三部郎中,出知鄆州。元符三年,改判南京國子監(jiān),加直龍圖閣。建中靖國元年,權尚書刑部侍郎。終寶文閣待制致仕。崇寧中列入元祐黨籍。著有《吉兇影響錄》八卷(存)。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一、三九四、四○四、四三○、四四八、四七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一、禮三三之二三,《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二二,《郡齋讀書志》卷三下,《萬姓統(tǒng)譜》卷六五,《蜀中廣記》卷二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敦禮。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第一。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性狠愎,喜諛附,嘗密言王圭于冊立時有異論,圭遂追貶。坐舉王回出知濟州,徙洪州,以牟利黷貨聞。曾布引為吏部,布罷而出知定州?;兆谡湍┳洹?/blockquote>
全宋詩
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賢殿校理。三年,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同上書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六)。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濟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以曾布薦,為吏部侍郎(《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四三)。布罷,黜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同上書職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七一
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寧三年策進士第一,簽書奉國軍判官,判登聞鼓院,知湖州。元祐中歷職方、兵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進禮部郎中。因對策訕及宗廟,出提點淮西刑獄。七年知海州。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元符二年出知濟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寧元年入為尚書吏部侍郎,旋罷,為集賢殿修撰,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出知定州。大觀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閣直學士。政和末,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三四、職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謹思,號玉池先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為大理丞,以獻詩賦擢正字,遷考功郎。以坐元祐黨廢,出守彭門,改汝海,以宮祠罷歸。有《玉池集》。
全宋詩
鄧忠臣,字慎思,一字謹思,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元豐四年(一○八一)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五年,為秘書省正字(《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權通判瀛州。六年為秘書省注《晉書》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四六四)。紹圣間入元祐黨籍,出知汝州,以宮祠罷歸。居玉池峰,號玉池先生?;兆诔鐚?、大觀間卒(《沅湘詩》卷二○)。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事見《宋詩拾遺》卷九、清范能浚輯補《范忠宣集補編·覆忠宣公謚議》按語?!∴囍页荚?,《同文館唱和詩》十卷中收有與余干、張耒、晁補之等人唱和詩,今據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錄,與新輯集外詩合編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鄧忠臣,字慎思,自號玉池先生,長沙(今湖南長沙)人。熙寧三年進士。累官知衡陽縣、大理丞。元豐四年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以獻郊祀慶成詩賦擢秘書省正字。元祐三年通判瀛州,遷考功郎,充注《晉史》官。崇寧初,權發(fā)遣汝州。坐撰范純仁謚議過實,罷為管干南京鴻慶宮,后入元祐黨籍。著有《玉池集》十二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補編》,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彥圣。胡宿子。由將作監(jiān)主簿鎖廳登第。哲宗崩,遼使來吊,宗炎以鴻臚少卿迎境上。使者不易服,宗炎以禮折之,須其聽命乃相見。后以直龍圖閣知潁昌府,歷知密州而卒。善為詩,藻思清婉。
全宋詩
胡宗炎,字彥圣,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子。舉進士。神宗元豐是年(一○八一)為承議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將作少監(jiān)(同上書卷三九一),八年,提點京西刑獄(同上書卷四八四)?;兆跁r,以直龍圖閣知潁昌府,移密州,卒。《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陳州人,字圣藻。第進士。教授大名府。哲宗時除秘書省正字?;兆诹ⅲ鹁由崛?、給事中。崇寧元年出知濮州。尋治黨事,坐元豐間上疏,反對新法,謫邵武軍,移處州。徽宗命出黨籍,以為集英殿修撰、知濟州,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欽止。哲宗元祐六年進士。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軾。為文汪洋閎肆,詩尤高妙?;兆谡賹Γげ繂T外郎。歷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嘗注杜甫詩,有《夷白堂小集》。
全宋詩
鮑慎由,一名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初以任子試禮部銓第一。六年(一○九一)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兆谡賹Γげ繂T外郎,后責監(jiān)泗州轉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復召為考功員外郎,崇寧五年(一一○六)以言者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五),提點元封觀。起知明州、海州,復奉祠而卒,年五十六。少從王安石學,又嘗親炙蘇軾。嘗注杜詩。有文集五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又著錄有《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皆佚。《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鮑慎由(南宋人避孝宗諱省稱「鮑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元祐六年進士。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軾,為文汪洋閎肆。崇寧中召對,除工部員外郎。責監(jiān)泗州轉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知明州、海州,奉祠卒,年五十六。嘗注杜甫詩,有文集五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著錄《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號九峰。蘇轍族孫。幼孤力學,長于《春秋》,善屬文?;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內勁,不妄與人交。言者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元祐邪說,其學術議論,頗仿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提點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
全宋詩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屬四川)人。軾從孫?;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廣都主簿,遷漢川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國子博士,歷秘書正字、將作少監(jiān),比部考功員外郎。出為成都路轉運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黨禁罷,提點明道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編》卷一一三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軾從孫。崇寧五年進士,調廣都簿,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尋除成都路轉運副使,為軍器監(jiān)、司農、衛(wèi)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黨籍罷,提舉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傳》有附傳。
吳巖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吳巖夫,字民贍,建州松溪(今福建松溪)人。以父執(zhí)中蔭補官,崇寧初佐治臨邑。政和中拜考功郎中,嘗為蔡卞撰謚。宣和中知洋州,坐薦許景衡送吏部究治。建炎初除右司郎中,守光祿卿,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移南劍州。乞祠居建安,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五之一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七、一八,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66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廷佐,號云海居士。徽宗政和八年進士。教授京兆府學。深務韜養(yǎng),積十八年不遷官。后以薦召試,除正字。歷校書郎、權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紹興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
全宋詩
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調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教授。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國子司業(yè),權吏部侍郎。出使金國,歸,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一一六一)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七,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已佚。事見《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教授。為學有守,不干貴勢,積十八年不遷,而宗澤力薦之,得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歷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yè)、權吏部侍郎。紹興十四年為金國賀生辰副使。還,請祠,加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三十一年,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享年七十七。著有《云海弊帚集》五十卷,《三馀錄》、《祠林》、《云海后集》合若干卷。見薛季宣《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民瞻?;兆诖笥^四年及第授官。累官至廣東路經略使。劾丞相汪伯彥、黃潛善誤國,不聽。以直龍圖閣知福州,旋落職奉祠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5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秘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請誅叛國者,主養(yǎng)兵以圖恢復,被黃潛善等排擠而去。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
全宋詩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金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為太學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等人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為左(一作右)司諫,因請誅叛命者,忤時相,去職奉祠。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起為左司員外郎,與宰相串頤浩語不合,出知嚴州,未幾又奉祠。五年,起權中書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離職奉祠。二十年,坐與李光通書,貶三官,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孫輯成《默成文集》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學案》卷二五有傳?!∨肆假F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校以《敬鄉(xiāng)錄》卷二(簡稱敬鄉(xiāng))所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七八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主客郎中,出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靖康元年,召還賜對,因言時宰何?、唐恪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論偽黨當誅,為汪、黃所惡,書奏三日而左遷。越數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除考功郎,遷左司。求出,以直龍圖閣知嚴州,轉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紹興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為序,極推重之。見朱熹《金華潘公文集序》(黃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