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世初。任伯雨次子?;兆诔鐚庨g,父被陷貶昌化軍,申先亦被逮下獄,終以無罪得釋。居海上三年而歸,以布衣特起至中書舍人。全宋文·卷三○五五
任申先(?——一一三八),字世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次子。以父累入獄,鍛煉無所傅致,乃釋,居海上三年而歸。以布衣召對,特起。紹興元年通判秀州。二年,守尚書考功員外郎。三年,除監(jiān)察御史。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五年,為禮部員外郎,賜進(jìn)士出身。入為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舍人,直史館,又進(jìn)中書舍人,為史館修撰,六年,充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八年,除徽猷閣待制致仕,尋卒。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九、六○、六三、六四、八九、九一、九二、九六、一○○、一一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字鎮(zhèn)卿?;兆谛统跆珜W(xué)進(jìn)士。累遷考功郎官。以太常少卿使金,被金人拘留,不屈。欽宗靖康初遣還。后知袁州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子駿,號樵風(fēng)。傅墨卿從弟?;兆谡臀迥赀M(jìn)士。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從方士林靈素授符箓被譖,出為蒲圻縣丞。高宗初,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書少監(jiān),尋權(quán)戶部侍郎。官至中書舍人、給事中。有《樵風(fēng)溪堂集》、《夏小正戴氏傳》。全宋詩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fēng),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南宋館閣錄》卷七)。除辟雍正,改婺州州學(xué)教授,遷國子正。丁憂服除,召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被譖,出為鄂州蒲圻縣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四年,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尋移婺州(同上書卷三一、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試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尚書吏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同上書卷四八、五○)。二年,充徽猷閣待制,為都督府參謀兼權(quán)知建康府(同上書卷五三、五八)。六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戶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二)。事見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八二○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fēng),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登進(jìn)士甲科,宣和中累遷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建炎中,召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充浙東防遏使。除直龍圖閣、知越州,改婺州。進(jìn)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戶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加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紹興二年,落提舉洪州玉隆觀。六年,充都督府參謀官,復(fù)集英殿修撰,進(jìn)中書舍人。七年,加給事中,兼史館修撰。八年,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卒。著有《樵風(fēng)集》六十卷、《奏議》十五卷、《西掖制誥》三卷、《夏小正戴氏傳注》四卷(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七○、職官三九之一、職官四○之八、職官七○之一○、選舉二○之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二九、三一、五八、五九、一○○、一○二、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宋登科記考
字子駿,號樵風(fēng)。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1115年)進(jìn)士。政和五年省元,終給事中兼史館修撰。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嗣深。黃廉子。哲宗元祐六年進(jìn)士。累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以疏言嶺表所產(chǎn)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幾復(fù)職,遷戶部尚書致仕。有文集、奏議、《春秋講義》等。全宋詩
黃叔敖(?~一一三八),字嗣深,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jìn)士。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荊湖北路刑獄。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一四)。以通議大夫致仕。八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七)。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黃叔敖(一○六六——一一三八),字嗣深,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廉幼子,庭堅從弟。元祐六年登進(jìn)士第,為封丘縣主簿。政和中為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移湖南。宣和中官吏部郎中,除直秘閣、直顯謨閣,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靖康末直徽猷閣、知襄陽府。建炎初,以遇盜委棄城守,落職,降充監(jiān)當(dāng)。后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復(fù)直徽猷閣。紹興元年,詔以叔敖「文學(xué)吏事皆有可觀」,除給事中,又兼侍讀。二年,遷戶部侍郎,仍兼侍讀,提領(lǐng)榷貨務(wù)、兼修政局詳議官。尋遷戶部尚書。四年,御史劾其職業(yè)不修,降充徽猷閣待制、奉祠。八年五月卒,年七十三。有文集及奏議二十卷、《春秋講義》五卷。見《山谷別集》卷九《叔父給事行狀》,黃?《山谷先生年譜》卷一,《楚紀(jì)》卷五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三四、三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二四、五○、五四、五六、七七、一一九,《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
人物簡介
【生卒】:1109—1156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師憲,號知稼翁。高宗紹興八年進(jìn)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jié)度推官,還除秘書正字。時秦檜當(dāng)國,坐譏切時政,罷歸。十九年,起差肇慶府通判,攝知南恩州,重學(xué)增廩。檜死召還,終考功員外郎。有《漢書鐫誤》、《知稼翁集》。全宋詩
黃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jìn)士第一,調(diào)平海軍節(jié)度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因忤秦檜,被論予詞。十九年,通判肇慶府(明弘治《興化府志》卷八)。檜卒,召為考功員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見本集附錄宋林大鼐《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S公度詩,以明天啟五年黃崇翰刻《莆陽知稼翁集》二卷本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五七七
黃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師憲,號知稼翁,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興八年舉進(jìn)士第一,授簽書平海軍判官廳公事。十五年,代還,除秘書省正字。時秦檜當(dāng)國,坐譏時政,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二十一年,通判肇慶府,尋攝守南恩州。決滯訟,除橫斂,增學(xué)廩,邦人始有登科者。二十六年初召還引對,切陳嶺南利病,高宗面授考功員外郎。其年八月卒,年四十八。公度工詩詞,有文集十一卷、詞一卷,并存。又著《漢書鐫誤》。見龔茂良《黃公行狀》,林大鼐《黃公墓志銘》(并載《莆陽知稼翁文集》卷一二)。
人物簡介
【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xué)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全宋詩
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試詞科不利,后舉進(jìn)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xué)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n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xué)圖錄
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元干、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韓維玄孫。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中,歷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守大理少卿、權(quán)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乞外,復(fù)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爵至潁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學(xué)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生卒】:1123—1195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泰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孝宗時,累官權(quán)吏部尚書,出知泉州、建寧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所至留心民困。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卒謚文簡。平生篤學(xué),長于考訂名物典故。有《禹貢論》、《詩論》、《易原》、《雍錄》、《易老通言》、《考古編》、《演繁露》、《北邊備對》等。全宋詩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寧(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jìn)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為太學(xué)正。三十年,遷秘書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歷國子司業(yè)兼權(quán)禮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出為浙東提點刑獄、江西轉(zhuǎn)運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為秘書少監(jiān)。三年,權(quán)刑部侍郎。累遷權(quán)吏部尚書。出知泉州、建寧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慶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簡。有《程文簡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詩論》、《演繁露》、《考古編》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今錄詩十首。全宋文·卷四九○八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主吳縣簿,歷太學(xué)正、秘書省正字。孝宗即位,遷著作佐郎,權(quán)禮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除浙東提刑。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權(quán)中書舍人,除權(quán)刑部侍郎,兼給事中,累遷權(quán)吏部尚書。出知泉州,移知建寧府。光宗嗣位,徙知明州。慶元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三,謚文簡。著有文集、《易老通言》等,今存《易原》八卷,《禹貢論》五卷、《后論》一卷,《禹貢山川地理圖》二卷,《雍錄》十卷,《考古編》十卷,《考古續(xù)編》十卷,《演繁露》十六卷,《續(xù)演繁露》六卷,《文簡公詞》一卷等。見周必大《程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24—1192 【介紹】: 宋信州上饒人,一作玉山人,字圣與。二十入太學(xué),試每在前列。孝宗乾道元年以臨安府教授賜對,請免逋負(fù),從之。八年,權(quán)禮部侍郎,除給事中。尋假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使金,執(zhí)禮不辱命。淳熙十年,參知政事兼同樞密院事。十五年,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泉州。官終江西安撫使。有《易說》、《史識》、《施正憲集》。全宋文·卷四九二一
施師點(一一二四——一一九二),字圣與,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十歲通六經(jīng),紹興二十七年上舍中第,教授復(fù)州、臨安府。乾道初賜對,請免逋負(fù),從之。八年兼權(quán)禮部侍郎,假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使金,執(zhí)禮不辱。淳熙十一年為端明殿學(xué)士,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十三年權(quán)提舉國史院、提舉《國朝會要》。十四年除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泉州,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紹熙二年除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三年薨,年六十九。有《易說》、《史識》、文集及奏議數(shù)十卷。見葉適《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xué)士施公墓志銘》(《水心集》卷二四),《宋史》卷三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季南壽,字元衡,龍泉(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jìn)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十八年,為婺州教授。舉博學(xué)宏詞科。(《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一三)三十年,知道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六)。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有《浯溪集》,已佚。全宋文·卷四三七六
季南壽,字元衡,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紹興五年登進(jìn)士第,授婺州教授。十八年復(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除校書郎,改考功員外郎,擢禮部侍郎。紹興末歷守簡州、道州、眉陽。乾道初知徽州。進(jìn)直顯謨閣,致仕。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九,選舉一二之一三、二○之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六,《南宋館閣錄》卷八,《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四三。
人物簡介
【生卒】:1132—1195 【介紹】: 宋宗室,字俊臣。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歷知郴、廬、建、鄂等州,皆有政績。徙知隆興府。后加秘閣修撰,知鎮(zhèn)江府。喜功名,尤好論事。歸治母喪,卒。全宋詩
趙善?。ㄒ灰蝗灰痪盼澹挚〕?,邵武(今屬福建)人。太宗七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監(jiān)南岳廟。二十七年第進(jìn)士。調(diào)南城縣丞。三十二年,簽書昭信軍節(jié)度判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干辦諸司審計司。六年,知郴州,留為太府丞。七年,知廬州。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襄陽府,徙知建州。四年,復(fù)知廬州。六年,求歸養(yǎng)。十三年,起知鄂州。十四年,再知建州。十六年,為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遷秘閣修撰,知鎮(zhèn)江府。寧宗慶元元年卒,年六十四。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秘閣修撰趙君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趙善?。ㄒ灰蝗灰痪盼澹挚〕?,太宗七世孫,不衰子。登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第,調(diào)南城丞。歷太府寺丞,知廬、建、鄂州,徙知隆興府,移江西轉(zhuǎn)運副使,轉(zhuǎn)湖南帥。加秘閣修撰,移知鎮(zhèn)江府。慶元元年卒,年六十四。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四《秘閣修撰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10前—1174后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一作東陽人,字子象,號西郊野叟。陳闕子。高宗紹興八年以任子中詞科。累官兵部侍郎。有《庚溪詩話》。全宋詩
陳巖肖,字子象,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賜同進(jìn)士出身。二十五年,由秀州教授改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俄兼權(quán)考功郎官,為禮部員外郎,尋兼權(quán)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除秘書少監(jiān),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南宋館閣錄》卷七)。三年,知臺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九)。官至兵部侍郎。著有《庚溪詩話》二卷。事見《金華先民傳》卷四。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陳巖肖,字子象,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其父靖康中守汴京戰(zhàn)死,巖肖得以任子為官,紹興中為建康府司法參軍。八年,試博學(xué)宏詞合格,賜同進(jìn)士出身。后為秀州州學(xué)教授,于學(xué)舍為秦檜父子立祠,秦?zé)缢]用之。二十五年,擢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俄兼工部郎官,除祠部員外郎,兼中書門下省檢正。二十六年秦檜死后,為臺官論罷。孝宗初,為禮部員外郎。乾道元年,除秘書少監(jiān)。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尋除兵部侍郎兼侍講。三年,出知臺州。淳熙中,奉祠,復(fù)起知臺州。十一年,與宮觀。著有《庚溪詩話》二卷(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九,《南宋館閣錄》卷七,《盤洲文集》卷二一,《宋史全文》卷二四下、二六下、二七上,《敬鄉(xiāng)錄》卷三。
人物簡介
【生卒】:1136—1219 【介紹】: 宋越州上虞人,字文授。李光子。六歲時父謫嶺海,奉母居鄉(xiāng),刻志于學(xué)。官楚州司戶參軍,修復(fù)陳公塘,有灌溉之利。累除太府丞,兼考功郎。韓侂胄致意,不可,由是出知江州,復(fù)知處州。歷廣西、浙東提點刑獄,江東、福建提舉常平。以直寶謨閣致仕。博學(xué)多聞,持身甚嚴(yán)。有《磐溪詩文稿》、《宏辭類稿》、《左氏說》、《讀史》、《雜志》、《記善》、《記異錄》等。全宋文·卷五八四四
李孟傳(一一三六——一二一九),字文授,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資政殿學(xué)士光之季子。以父遺表恩累官太府丞,兼考功郎。以不附韓侂胄,出知江州,復(fù)知處州。后歷任江東、福建提舉,廣西、福建、江東、浙東提刑,進(jìn)直寶謨閣致仕。嘉定十二年卒,年八十四。孟傳剛正有風(fēng)概,博識多聞,著有《磐溪集》、《宏詞類稿》、《左氏說》、《讀史雜志》、《記善》等書。見《宋史》卷四○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1—1197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興之。王十朋子。由太學(xué)以恩授承務(wù)郎。累官知光州,有善政。仕至提點江東刑獄。人稱其父子之施政,皆能愛民而又能去害民者,故卒時民多哀之。全宋詩
王聞詩(一一四一~一一九八),字興之,樂清(今屬浙江)人。十朋長子。歷知和州、光州。召為考功郎,檢詳樞密院文字。終提點江東刑獄。寧宗慶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年五十七。事見《水心集》卷二○《提刑檢詳王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144—1210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無逸。曾三復(fù)弟。孝宗乾道二年進(jìn)士。累官秘書郎。光宗時,三上疏陳時事。寧宗立,兼考功郎,后知郢州。韓侂胄為相,指三聘為故相趙汝愚腹心,坐追兩官。久之,復(fù)原官與祠。侂胄死,遭貶者相繼召用,三聘祿不及,終不自言。卒謚忠節(jié)。全宋詩
曾三聘(一一四四~一二一○),字無逸,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jìn)士。為軍器監(jiān)主簿。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遷秘書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寧宗即位,出知郢州。韓侂胄為相,指為趙汝愚腹心,坐追兩官,奉祠(《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五)。后起知郴州,改提點廣西、湖北刑獄,皆辭不赴。嘉定三年卒,年六十七。謚忠節(jié)。事見宋游似《忠節(jié)曾公神道碑》(清嘉慶《廣西通志》卷二二六),《宋史》卷四二二有傳。全宋文·卷六三六○
曾三聘(一一四四——一二一○),字無逸,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敏行子。登乾道二年進(jìn)士第,調(diào)贛州司戶參軍,累遷軍器監(jiān)主簿。寧宗立,兼考功郎,后知郢州。久之,差知郴州,改提點廣西、湖北刑獄,皆辭不赴。以嘉定三年十月卒,年六十七。見游似《忠節(jié)曾公神道碑》(《粵西金石略》卷一二),《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高宗紹興中進(jìn)士。累官吏部侍郎、徽猷閣待制。有《東谷易翼傳》、《論語意源》、《東谷集》。全宋詩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青田(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嘉泰會稽志》卷二)。累遷吏部侍郎,致仕。有《易翼傳》二卷。事見清康熙《青田縣志》卷九、一○。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五四一○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紹興時中教官科,淳熙中歷知盱眙軍、信州,召為考工員外郎。十四年,除浙東安撫使兼知紹興府。光宗朝歷大理少卿、宗正少卿,除右文殿修撰、知池州。官終徽猷閣待制、吏部侍郎。著有《易翼傳》二卷(存)、《論語意源》四卷(存)、《東谷集》。見樓鑰《攻愧集》卷三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宋史》卷四一○《沈煥傳》、卷四三六《陳亮傳》,《宋詩紀(jì)事》卷四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