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
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顾煸唬骸赋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股显S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簡釋

佩犢:喻棄官務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p>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農(nóng)。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國語辭典》:耕?! ?span id="xg58jej" class='label'>拼音:gēng niú
耕田的牛。如:「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之后,耕耘機已取代耕牛的地位?!埂度龂尽>硪?。魏書。武帝紀》:「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
分類:耕牛耕田
《國語辭典》:耕牛為主遭鞭杖(耕牛為主遭鞭杖)  拼音:gēng niú wèi zhǔ zāo biān zhàng
本指耕牛為救主人逃離虎口,用角將熟睡的牧童驚醒,牧童不察,反以杖鞭打其牛。后引申為恩遭仇報。元??孜那洹稏|窗事犯》第一折:「不索你狠,更怕我荒,你道是先打后商量,做了個耕牛為主遭鞭杖?!?/div>
《漢語大詞典》:犁牛
(1).雜色牛。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br />(2).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
(3).耕牛。后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div>
《漢語大詞典》:犁生骍角(犂生騂角)
謂雜色牛生純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語出《論語·雍也》:“子謂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邢昺 疏:“雜文曰犂。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 仲弓 父賤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稱謂 仲弓 ,曰:‘譬若雜文之犂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棄之乎?’言 仲弓 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shù)智·司馬相如》:“ 卓王孫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臨邛 令面耳;終非能壻 相如 也,但恐辱富家門面耳。 文君 為之女,真可謂犂生騂角矣?!币嘧鳌?犂牛騂角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犁牛之子》:“故 孔子 有犂牛騂角之喻,以其字為戲耳。”
分類:雜色赤色
《漢語大詞典》:田牛
耕牛。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廄苑律》:“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膚田牛。”
分類:耕牛
《漢語大詞典》:烏犍(烏犍)
閹過的公牛,馴順、強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唐 唐彥謙 《越城待旦》詩:“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烏犍託此生。” 宋 陸游 《獨立思故山》詩:“青箬買來衝雨釣,烏犍租得及時畊?!?元 袁裒 袁桷 《東湖聯(lián)句》:“遠鐘催宿鳥,橫笛掛烏犍。” 清 惠士奇 《牧童詞》:“烏犍斜繫柳蔭中,藉草臥吹三孔笛?!?/div>
《漢語大詞典》:牛具
(1).耕牛和農(nóng)具。宋史·莊夏傳:“時流民來歸, 夏 言:‘ 荊 、 襄 、兩 淮 多不耕之田,計口授地,貸以屋廬牛具?!?span id="8mqoqca" class="book">《元史·世祖紀十》:“以 別速帶 逃軍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給以牛具?!?br />(2). 金 賦稅單位,一耒加三頭牛為一具。金史·食貨志二:“牛頭稅,即牛具稅, 猛安 、 謀克 部 女直 戶所輸之稅也。其制每耒牛三頭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頃田畝有奇,歲輸粟大約不過一石……四年,詔內(nèi)地諸路,每牛一具賦粟五斗,為定制?!?span id="avsxjeq" class="book">《金史·食貨志二》:“八月,尚書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謀克 戶口、田畝、牛具之數(shù)?!?/div>
《漢語大詞典》:牛行
經(jīng)營買賣耕牛的牙行。 克非 《合作化的帶頭人陳學孟》:“牲口折價就請牲畜交易所或者牛行的人來評?!?/div>
《國語辭典》:春?! ?span id="v5z5moo" class='label'>拼音:chūn niú
立春前一日,用土、蘆葦或紙作成的牛,稱為「春?!埂9俑虼号S?,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唐。盧肇 謫連州書春牛榜子詩:「不得職田饑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挂卜Q為「土牛」、「泥?!埂?/div>
《國語辭典》:土?! ?span id="v0usg5w" class='label'>拼音: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時于立春日造土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鼓勵春耕。也稱為「春牛」。
2.獨輪車的別稱。參見「獨輪車」條。
3.堆在堤上以備搶修用的土堆,從遠處看去像是一頭頭的牛。
《漢語大詞典》:耕犢(耕犢)
幼小的耕牛。 唐 吳融 《題延壽坊東南角古池》詩:“雨細幾逢耕犢去,日斜時見釣人回?!?宋 陳傅良 《次沉儉夫求花木韻》:“ 止齋 有新畬,耕犢角已繭?!?/div>
分類:幼小耕牛
《國語辭典》:牛犁  拼音:niú lí
牛耕地時所用的器具。宋。蘇軾秧馬歌〉:「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div>
分類:耕牛郭璞
《漢語大詞典》:???/div>
宋 代稱擁有耕牛的佃客。文獻通考·戶口二:“不計主戶、???、小客,盡底通抄,差遣之時,所冀共分力役?!?翦伯贊 《中國史綱要》第七章第二節(jié):“佃客自有耕牛的,稱作‘??汀N所得一般是和地主對分?!?/div>
分類:擁有耕牛
《漢語大詞典》:小客
(1).蕃國諸侯的使臣。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賈公彥 疏:“小客謂蕃國諸侯之使臣也?!?br />(2).謙稱己之客人。 宋 蘇軾 《與鄭嘉會書》:“小客 王介石 者,有士君子之趣。起屋一行, 介石 躬其勞辱,甚於家隸,然無絲髮之求也?!?br />(3).沒有耕牛或農(nóng)具的細戶。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 宋 初……少數(shù)佃戶有耕牛,稱‘??汀O喈敹嗟牡杩褪恰】汀?,即沒有自己的耕?;蜣r(nóng)具,向地主租用,又要加租。”
《漢語大詞典》:儲駕(儲駕)
預備耕牛。文選·潘岳〈藉田賦〉:“儼儲駕於廛左兮,俟萬乘之躬履。” 呂向 注:“儲牛以待天子親履耕事?!?/div>
分類:預備耕牛
《漢語大詞典》:枯骨稅
古代苛稅的一種。耕牛死后還要繳的稅。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三年:“及 潘美 定 湖南 ……營田戶給牛,歲輸米四斛,牛死猶輸,謂之枯骨稅?!?/div>
分類:耕牛
《漢語大詞典》:佩犢(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農(nóng)?!裼袔С值秳φ?,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農(nóng)。《陳書·世祖紀》:“自頃寇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宋 曾鞏 《閱武堂》詩:“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div>
《國語辭典》:帶牛佩犢(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漢宣帝時,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yè)歸農(nóng)。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農(nóng)。如:「古代太平盛世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
《國語辭典》:買牛賣劍(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棄盜歸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div>
《漢語大詞典》:買犁賣劍(買犁賣劍)
猶言賣劍買牛。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币槐咀鳌?買犂賣劍 ”。
《國語辭典》:賣刀買牛(賣刀買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棄械歸農(nóng),改過遷善。參見「賣劍買牛」條?!队讓W瓊林。卷一。文臣類》:「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
《國語辭典》:賣刀買犢(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div>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也作「買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埂ⅰ纲u劍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