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聚,福建將樂縣人,進(jìn)士出身。永樂十三年,登進(jìn)士,擔(dān)任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
崔聚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7 【介紹】: 明鳳陽府懷遠(yuǎn)人。從朱棣起兵“靖難”,累升薊州衛(wèi)指揮使。永樂八年從成祖北征,敗敵于廣漠戍。仁宗時,官至都督僉事。宣德初,從柳升攻交趾,兵敗被俘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字德聚。正統(tǒng)七年進(jìn)士。授南京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廉介自持。升江西按察司僉事,改云南。及去任,土官循舊例,饋以財(cái)物,拒不受。以山東副使致仕歸,卒年五十八。家貧無以為斂。
全粵詩·卷九三
鄭敬,字德聚。東莞人。明英宗正統(tǒng)七年(一四四二)進(jìn)士,歷仕至山東副使,年五十八卒于家。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二三有傳。
維基
鄭敬(1413年—1470年),字德聚,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軍籍。進(jìn)士出身。正統(tǒng)六年(1441年),福建壬戌鄉(xiāng)試中舉。正統(tǒng)七年(144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jìn)士,累官河南副使。曾祖父鄭誠。祖父鄭賢。父親鄭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宣德九年官都指揮,協(xié)助總兵官方政、參將蔣貴鎮(zhèn)壓松潘“番人”三十余寨。正統(tǒng)六年,以右參將從王驥、蔣貴攻麓川。十四年,以都督同知,佩平蠻將軍印,副王驥第三次攻麓川,兵逾孟養(yǎng)。景泰初,坐罪系獄,后釋令立功。為總兵官,奏請調(diào)征麓川兵十萬鎮(zhèn)壓湖廣苗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五
釋德聚,字寶峰。姓趙氏,家世金陵,祖謫戍玉田,遂為玉田人。將生之夜,母夢黃光彌戶,已心異之。童時,有老衲見而相之曰:“此兒骨相不凡,將為法門大器,未可以塵俗限也?!备ξ妪g,嘗于空中見樓閣隱隱之狀。年及就傅,父母舍之盤山少林寺,從隨公出家。隨公者,聚母舅也。宣德戊申,聞僧錄右街大云興公,邃于道,宣廟寵渥極盛,璽書褒獎,名重天下,往師之。講求宗旨,夙夜孜孜,服勞不懈。正統(tǒng)丁巳,荷簦吳下,受具而還。庚申,內(nèi)監(jiān)劉順以私宅請為梵剎,英廟賜名“法華”,命德聚主之。即以修舉為己任,殿堂廊廡,次第完具。天順壬午,重來盤山,慨然嘆曰:“吾少時于此往還,曾幾何時,已五十馀年矣。感化為魏晉古剎,毀于兵燹,久不能復(fù),吾徒碌碌,無益于教,雖老奚為?”乃捐己資,以圖興建,勤叩三年,眾緣鳩集,崇臺廣宇,丹白炫然,像飾莊嚴(yán),咸臻精妙。事聞于朝,賜名“廣濟(jì)”,以同門白巖森禪師主之。成化己丑,復(fù)還少林,愛其峰巒幽秀,溪澗縈回。因傾囊橐,飭其頹敝,式廓規(guī)制,東作觀音堂,西作明月堂,中作方丈,左右僧舍,更傍龍池作竹塢蔬圃,以為息老地。其徒文擴(kuò)求柯,潛為之記,勒諸石,文具山志。
施聚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2 【介紹】: 明順天府通州人,先世為沙漠人。以父蔭為指揮使。宣德中,備御遼東,累擢都指揮同知,進(jìn)都指揮使,數(shù)與兀良哈戰(zhàn)。景泰中也先逼京師,詔入衛(wèi),至則瓦刺軍已退。官至左都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4 【介紹】: 明大名府清豐人。太監(jiān)劉永誠從子。初為金吾指揮同知,因參與“奪門之變”,進(jìn)都指揮僉事,尋擢右都督。成化中又以功進(jìn)左都督,封寧晉伯。尋代趙輔為將軍,總陜西諸鎮(zhèn)兵。卒贈侯,謚威勇。

人物簡介

維基
劉聚,字本仁,陜西西安府乾州永壽縣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舉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第五十九名進(jìn)士。
黃聚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黃聚(1451年—?),字朝會,廣西梧州府藤縣人,民籍。廣西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進(jìn)士。
鄭源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長樂人,字與聚。鄭錫文子。正德十二年進(jìn)士。任刑部主事。十四年,偕同邑林公黼等疏諫武宗南巡,被廷杖創(chuàng)甚。公黼被杖死,乃匍匐為治喪。后官至建昌郡守。
維基
鄭源渙(1488年—?),字與聚,號西巖,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民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聯(lián)捷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六十三名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出為江西建昌府知府,嘉靖十年八月因涉吏部郎中夏良勝案,降調(diào)高州府同知,升桂林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麻城人,字瑞成。正德十六年進(jìn)士,授浦江知縣。擢監(jiān)察御史,巡按陜西、云南,貪官皆望風(fēng)解印綬去。旋謫嘉定州通判,官終云南僉事。有《浦江志略》、《聚峰文集》。
維基
毛鳳韶(1490年—?),字瑞成,號聚峰,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麻城(今湖北麻城市)人。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后參加會試第一百八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進(jìn)士。授浦江縣知縣,為官有廉政,升任監(jiān)察御史,上疏陳弭災(zāi)八事,巡按陜西、云南等地懲罰貪污官員。因事被貶為嘉定州判官,官至云南按察使司僉事。著有《聚峰文集》、《浦江志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2—1563 【介紹】: 明僧。浙江嘉興人,俗姓富,字月泉,號玉芝。十四歲出家海鹽資圣寺。工詩,有《玉芝內(nèi)外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二
法聚,號月泉,嘉興人,出家海鹽資圣寺。嘉靖間,嘗結(jié)庵澉湖荊山芝產(chǎn)座下。人稱玉芝和尚。后居武康天池,示寂。聚初投偈于王陽明。陽明有荅人問良知詩,即聚也。晚參夢居禪師,得悟。與王畿、蔡汝楠、唐樞、董沄諸公共證儒釋大同之旨。焦弱侯稱其透脫,為不可得。有《龍南漫藁》。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講楞嚴(yán)。偈云。談經(jīng)非舌耳無聞。一坐青山夏十旬。標(biāo)指瞿曇終有相。迷頭演若本無因。病源莫執(zhí)方為藥。心境須知法是塵。直下不留元宇腳。個中誰是出頭人。又云。只繡鴛鴦不度針。百花叢底漫沉吟。七徵未解齊生死。八辨那能出縱擒。斃垢祇緣窮子念。慇勤終愧老婆心。便教捲席同休去。方丈何妨草自深。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法聚。字月泉。嘉禾富氏子。始去俗。從師于海鹽資圣寺。矢志參學(xué)。初見吉庵法舟二宿。未甚啟發(fā)。聞王陽明倡良知之指于稽山。同董從吾。往謁之言相契。陽明答以詩。然猶未脫然也。后于夢居禪師一掌下。洞徹源底。即入武康天池山。搆精舍。顏曰玉芝。二十馀年說法其中。繇是。諸方稱玉芝和尚。唐一庵。王龍溪諸公。嘗往來山中。證會儒釋大同之秘。師其為人也。峻結(jié)圓轉(zhuǎn)。舉止瀟然。王公貴人。見其人至不敢屈。庸夫豎子。一聞其教。輒興起自愧。反其所為。曲儒小士多詆釋。遇師與立談。顧趨而事之。舍所學(xué)而從。彼其為文也。無短長易難。皆據(jù)案落筆。應(yīng)手而成。奧旨猜辭。一時而徹?;蛞源嗽g之謂。師苦于文。而疏于道。文如此。未嘗苦也。疏于道又可信乎。師生于弘治壬子。示寂于嘉靖癸亥。春秋七十有二。立塔藏骨于本山。少司馬蔡公汝楠。與師有支許之契。為銘曰。聲之為詩。齊之為儒。詩其無上咒耶。儒其無上法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人,字足聚。工畫,與弟吳會均有聲于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宗室,字仲賢,號似碧。工畫山水枯木竹石,清雅可觀。

人物簡介

維基
谷嶠(1508年—?),字惟升,號聚庵,直隸興州前屯衛(wèi)官籍,河南息縣人。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三百三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八名進(jìn)士。授江都縣知縣,二十二年十二月選授陜西道試御史,二十四年巡按直隸,二十五年巡按宣大,三十年巡按湖廣,三十一年升浙江按察司副使,歷升湖廣按察使,三十七年四月升本省右布政使,轉(zhuǎn)左布政,三十九年四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撫治鄖陽,九月因遷延赴任被革職為民。